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今宁
“师道尊严”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我国传统教育观中,把“师”尊为“道”的载体,只有尊师百姓才能敬学。历朝历代将尊师、敬学上升到关乎社会发展、国家繁荣昌盛的高度来对待,众多尊师的千古佳话得以流传。
然而时至今日,师道已走下神坛,“师道尊严”的社会风气已大不如前。近几年,教师因为合理教育而被学生、家长打骂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学生权益受损,无论对与错教师都要承担责任的一次次事件,让教师教得心惊胆战。
师道走下神坛的原因,一是西方教育观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教师为学生服务”等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来源渠道众多,通过“师承”关系获取知识的模式受到一定冲击;三是教师待遇偏低,难以吸引众多优秀人才加入,导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重振师道,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建设中的要务,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重振“师道尊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大致可归纳为三方面。一是选用德才兼备的贤者为师。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育心育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教师的入职选拔标准应当是“学高为师”和“身正为范”,二者缺一不可。对于师德水平低下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二是依法保障教师有尊严地工作与生活。例如,应当显著提升教师的薪资待遇、保障教师的休息时间不受侵占、依法保障教师拥有对学生适度惩戒的权力等。三是培育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给予全体教师以礼遇,给予优秀教师以荣耀,强化对教师的精神关怀,使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重振“师道尊严”,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那便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责任和使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师道中为后人敬仰的楷模,古有“至圣先师”孔子,近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西南联大的众多教授,有黄大年、张心芸、周宏军等时代楷模。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师德典范和赤子之心,需要被一代代教师传承。另一方面,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被大大提升。教师应以终身学习的态度,站在知识的最前沿,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下一代,是培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文明的传递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师被寄予厚望。教师应当被尊重,师道尊严的社会风尚亟待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