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编语文新教材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设计能够进行自学训练的自读课文学习方式,有效果。
关键词:自读课文;普通学生;自学步骤;适时改进
2016年秋季开学,初一师生拿到手中的语文课本就是部编新教材了。和之前的人教版教材
一样,都有一个单元主题,每个单元都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不同的是,部编教材自读课文有旁批。这些旁批或对文章结构点评,或对关键句子批注,或提出思考问题……这,可以更明显地感觉到,部编教材明确重视自读,重视自学能力培养。
1 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其实我们也知道,语文学习本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在这里,把他说的“精读”“略读”换成部编教材“教读”“自读”就可以了。叶圣陶先生还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当然是现在知识、技术迅猛发展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是语文这个学科不可能仅凭教师讲授就能形成能力、提高素养的反馈。只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讲读或现在说的教读课文的教学,对自读课文却不太重视,要么与教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要么就轻描淡写、一读带过。这些,我们要反思。
2 自读课文学习步骤完成过程
现阶段该怎样处理自读课文呢?反思我自己的条件,工作在四川西部县镇公办初中,生源来源参差,入口中差居多,看到的许多自学能力培养方式羡慕但不适我用,设计适合我们这种学生的自读自学方式才是我的当务之急。思考良久 ,我确定我的方法关键是:自主、循序渐进。
七上第一单元的主题词是“自然四季”,单元学习要求是训练朗读和揣摩品味语言。经过前面两课《春》《济南的冬天》的学习,能把哪些方法迁移到自学第三课《雨的四季》上,我心里初步有数。只是,刚上初中的我们学校的这些孩子,能力能到哪一步呢?
上第三课前,我先了解学生们曾经有过的自学过程,和我预料到的一样,绝大多数都没有过自学课文的经历,多数同学认为自学就是自己看课文做作业。
所以,让每个同学明确“我们要自学些什么”才能解剖怎样自学的问题。我的学生中差生居多,我也很想找到适合他们的自学方法,很想让他们也能够自学。经过思考,我有了初步打算。
打开第三课,我让同学们分析比较,找出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的异同。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明确:课文和其他课文一样,都有标题、作者、正文、注解、读读写写;也有不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多了旁批,课后有阅读提示,但没有思考练习题。
接下来,我提了个其实是考虑过要有倾向性回答的问题:“课文编排出现的这些内容有没有无用的呢?”同学们当然认为“没有”“肯定都有用”,“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自读学习中用到这些掌握这些呢?”同学们觉得“对啊”,接下来,讨论后,我们初步拟定了我们自己学习自读课文的方法步骤:
略读课文后了解作者等相关资料、背景。
掌握字词音形义。
至少读看文章三遍,理解并勾圈点画。
利用旁批实现自读掌握,并进行补白。
练习巩固。
(说明:前三条顺序可任意调整)
这几步,我们郑重地写在了语文书上,免得下次自读的时候忘记了。达成以上这几个步骤是有我的考虑,也有一些要求的,每条解说如下:
第一条:不粗读课文不能判断我们要查找哪些资料,查找资料的方法以个人方便来选择,可与同桌互相补充。
第二条:了解大致内容后掌握生字词(我一向认为生字词结合文章更好理解掌握),包含课后读读写写和注解中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注音释义并用听写的方式自我检查掌握与否,发现难的、有意思的可以多研究告诉自己的同学。
第三条:理解文章结合阅读提示和旁批,要作勾圈点画。看文首先想通文章是怎么围绕照应突出标题的。文章少看了不懂更缺少整体感悟,
第四条:这种理解和补白无法有统一做法,老师要提示重点,要结合单元要求和课文文体要求,旁批中的问题要清楚完整的回答。老师指导掌握一两个。最后检查重点掌握情况。
第五条:练习册或学案可以排上用场了,不用多,少而精就好。
3 自读课文自主学习实施及效果
有了学习步骤同学们觉得好像知道该做什么,不是一开始的一头雾水了。接下来就是同学们的忙乎,开始自己学习《雨的四季》,不过这一开始我还是指导着试学。
第一步,粗读课文后同学们觉得资料就查下作者刘湛秋,学生手中材料能找到的作者介绍有限,有同学说网上找,我按他们的指示用教室多媒体出示网页,让他们选择了解或记录,好多同学选择了记下刘湛秋的身份“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不少同学也记下了这一句: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还有同学记下了他的作品。我觉得很好!
第二步,同学们注音,自读,互相听写,讨论记住方式等,很好!
第三步,看文章,自由勾圈点画,利用提示旁批等理解,这已经开始有快有慢了。
第四步,理解后补白(我提示:结合单元要求“重视朗读和品味美妙精彩的语言”),回答好旁批的问题。学生水平参差,我在认为适当的时候讲解两三个要点。看到有学生旁批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赏析,大大地表扬了从前文中学到的手法用到本文的方式。这一节课,我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了这三个问题:1)在作者文字中四季的雨各自的特点。2)旁批中的问题“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淋洗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启发学生体会侧面描寫的作用。3)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到这一段改称“你”?指导学生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
第五步,我们选择练习册上的一些习题做巩固练习。
就这样一步步做下来,很多同学认为“我是有收获的”,我当然表扬他们:做得很好!
这个方法在后来的自读课文中继续采用,如第二单元《散文诗两首》,第三单元《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同学们渐渐习惯,有时家庭作业就布置为“自学第x课,完成自学要求前三项”。
这样多次训练后我们这样水平的学生也有了自学的方法,讲读课文的生字背景资料的自行掌握更易进行,不少同学改进了在书上做笔记的位置,知道了对应相关内容。自读自学中,学生对每篇课文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甚至相差可能还比较大,但不妨碍他们以自己的感悟接收到从文章当中得到的信息,这些得到的东西跟他们的能力和自身喜好个性有关,但这又怎么样呢,这不正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吗?
4 改进设想
当然这肯定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较好养成后,我也会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适时改进,比如,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侧重不同的学习方法,理解补白在通顺的基础上讲究完整和深度,可合理使用辅导资料但要学会选择和领悟,对语文能力稍好一些的同学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尤其是在使用旁批和资料的问题上,我相信这是语文需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明.中学语文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李小融.教育心理学[M].四川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作者简介
谌强(1971-),女,汉,四川乐山,一级教师,本科,教龄29年,主研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