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意欣
摘 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仅是其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高校大学生交往伴随着大学生交往动机功利、交往心理复杂、交往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这种人际交往問题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是子女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家庭环境的三个方面——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入手,展开分析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环境;大学生;人际交往
1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问题
1.1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从高中步入大学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逐渐增强;并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虚拟交往方式与现实交往方式相交织,使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多元化;多元的人际交往方式促进了大学生交往范围的扩大,也使他们通过多元的交往行为来展示自身的个性。
1.2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1)交往动机的功利化。人际交往是一个双方互益的过程,即为了交流信息,沟通感情,满足交往双方心理或生理的某种需求。随着趋利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智能产品的普及,大学生受到多种因素诱惑,其价值观、交友观也随之受到一定影响,大学生交往不再是单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而是掺杂了个人私利。更有部分“精致利己主义”大学生以结交朋友给自己带来物质利益为前提去交往,而不以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交友标准与人进行交往。这种功利化交友动机违背了大学教育的目标,不利于高校对中国青年人才培养,也易产生人际交往问题。
2)交往心理的复杂。交往心理的复杂体现在渴望交往心理与闭锁心理交织1。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校园时,迫切渴望在新的校园环境中交友,进行情感交流获取精神上的安慰。尽管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渴望与他人的交往,但也不乏有心理闭锁现象的存在,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行动,不参加社团活动、少与人交谈。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自我的存在感,渴望获得外界的认可,却又害怕被他人否定,而转为自我内心交流。长期保持闭锁心理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3)交往能力的不足。2018年蔡萍萍、曲小远对温州高职院校的三个年级进行人际交往能力调查,显示有7.3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好,有21.8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2。由此可见,还有近七成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不高。当代大学生虽呈现多元的交往方式,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交往与沟通,且过多的网络交往会使大学生语言表达、耐压抗压、组织协调等人际交往能力受到制约。而大学这个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决定了学生们的人际交往与之前不同,所以很多刚入校的大学生会感觉自身交往能力不足。
2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主要因素
2.1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交流方式中,通过参加各类协会、朋友聚会、社交场合等方式交往的大部分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而通过老乡会、发短信、聊QQ等方式进行交往的经济贫困和特困的学生较多。
大学生往往与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相当的学生交往,因其经济水平相当,消费观念差异小,消费水平也相当,更易自然相处。在人际交往主动性和投入方面,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经济压力负担小,每月父母给予丰厚的生活费,除日常饮食开销外,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更多投入,在交往中更主动外向、交往意识更明显,朋友圈更多元。而家庭经济贫困和特困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谨小慎微,学费和生活费部分靠国家贫困政策补助,每月开销需要精打细算,人际消费方面受多因素限制、心理负担大,在人际交往中更被动、更内向、人际交往意识较弱,朋友圈相对单一。且来自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差异会随着家庭经济差异的增大逐渐增大。
2.2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组成方式,即家庭由哪一种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3。按照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将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类: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除此之外还有单亲家庭等变异家庭结构的划分。
独生子女家庭是大学生各类家庭结构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类家庭往往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产生人际关系冲突。独生子女也往往自信心较强,思想开放,善于展现自己,主动与他人结交。
在人际交往适应方面,主干家庭结构中,孩子除与父母接触以外,与祖父母辈接触时间相比于核心家庭和联合家庭结构的大学生更多,由于家庭人口数量多,接触亲属种类多样化,孩子在与这些亲属的交往过程中学习交往技巧,交往方式多样化,交往能力较强。核心家庭由于人口数量少、人员较简单,孩子从小的生长环境比较简单,所以面对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所表现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在联合家庭结构中,家庭关系比较复杂,冲突比较多,在错综复杂的家庭人际关系影响下,孩子容易走上两种极端,一种是在这种冲突环境下,学到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种是产生人际交往的恐惧,敏感多疑,不敢与人进行交往沟通,这两种极端现象与家庭氛围是否良好、长辈引导是否恰当有关。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子女易敏感、脆弱,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综上所述,在人际交往适应方面,成长于主干家庭的子女相比于核心家庭的子女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而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子女需要家长正确引导。
2.3 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作为家庭环境的创造者和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其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养成和品质的塑造,从而影响到孩子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4。
2016年以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为例进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调查中,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表明,凡是父母采取严厉、惩罚、否认、拒绝和过分干涉等教育方式的学生人际关系一般都较为敏感、焦虑、不够自信;凡是父母采取包容和民主引导、鼓励等教育方式的,学生相对来说人际交往能力一般都较强且相对自信5。父母给予孩子尊重,鼓励较多的民主积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给学生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学生相对完整的性格也会拥有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不断提高。相反,父母强势并干涉较多的家庭,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性格较极端,或因父母的干涉产生逆反心理而出现人际交往困扰。综上所述,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子女人际交往有积极作用。
3 结语
人的社会化环境中家庭是个体最早接受教化的场所,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结构也不同,接受家长的教养方式也不同。大学生交往产生的现状和问题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家庭环境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互相配合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形成以育人为目标的德育观,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人际交往,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章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探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
[2]蔡萍萍,曲小远.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温州某高校的调查研究为例[J].知识经济,2018(18):159-161.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改,方平.大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7(03):61-65
[5]刘茹,佀军燕,马瑾,常涛.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为例[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0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