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建安
摘 要:十七世纪时期的欧洲文化的开始在多元化领域发展,在科学,在天文,在物理,在数学等。在各个领域里,出现了各自的领军人物,他们是伽里略,开普勒,牛顿和笛卡尔。这就是一个有多个旋律声部以自己不同的位置进入的复调作品似的进入的自由的世界,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的却向前发展的声音,为十七世纪的社会发展乐章贡献着必要的每一个音符,他们的工作创造了现代科学和现代世界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欧洲文化;政治和文化
巴洛克音乐(Baroque music)在欧洲的十七世纪茁壮发展,在这个时期,无论是维瓦尔弟的意大利歌剧还是巴赫和亨德尔的器乐,音乐的结构主要是复调(counterpoint)。复调是指音乐通过模进的方式先后进入两条或者多条旋律线,采用纵向的和声和横向的旋律线,依靠稳定的节奏向前发展,彼此铺垫,逐渐带到音乐的高潮。十七世纪时期的欧洲文化的开始在多元化领域发展,在科学,在天文,在物理,在数学等。在各个领域里,出现了各自的领军人物,他们是伽里略,开普勒,牛顿和笛卡尔。这就是一个有多个旋律声部以自己不同的位置进入的复调作品似的进入的自由的世界,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的却向前发展的声音,为十七世纪的社会发展乐章贡献着必要的每一个音符,他们的工作创造了现代科学和现代世界的基础。这些科学家摒弃了对权利的传统的依赖,接受了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的方式,即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他们喜爱去对自然界和实验的直接观察。在这个时期,无数革命性的新概念和发明出现。现代世界的科学发展于十七世纪时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就像音乐的高潮来自于各个有个性的和弦分解成的旋律线的暗涌,十七世纪承上启下了古代和现代的欧洲思想文化。
1 思想科学的文化在逻輯发展上的进步起始于十七世纪
1.1 科学在逻辑发展的进步贯穿了现代历史
十七世纪在物理和数学中的第一次突破,就像赋格四声部旋律中减七和弦第一次解决到属七和弦。十七世纪重要的天文学家,德国的科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采用了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的日心说理论(heliocentric theory)。主旋律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是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形成了现代天文学行星理论的基础,引领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里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是第一个使用天文望远镜研究天空的科学家。在1609年,他宣告了一系列的天文学的发现。1610年,伽里略出版了包含这些发现和其它内容的伟大的著作《sidereus Nuncius》(The Starry Messenger 星际使者)。又一条旋律线似乎出现了伽里略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发现了重要的动力学加速度,总结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相对性原理。主旋律引出了变格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最终属七和弦进行到主和弦,英国的艾萨克·牛顿(1642-1727)展示了在多个领域的才能。在数学领域,他发明了微积分;在光学范围上,他研究发现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谱组成的;在物理方面,牛顿建立了自然科学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现代力学体系。牛顿的分析方法,观察-试验-总结开始被应用在人类社会思想和知识中。牛顿不仅是十七世纪重要的科学家,而且他的成就奠定了20世纪天文,物理和机器的发展基础。
1.2 数学逻辑和心理文化的发展
德国哲学家,科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戈特福里德·威廉·莱布尼兹,他还是一名外交官。莱布尼兹在他的书中,《论人类意识新说》(New Essays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提出了对理解的三个不同特征: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意识(conscious)和无意识(unconscious). 他几乎和牛顿同时独立发明了不同的和完整的微积分。莱布尼兹的著有物理学新假说,形而上学论和新自然体系,他的许多理论引导了现代科学的重要发展,从佛洛伊德的心理学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
在这个时期,现代科学的方法开始成形。它强调在得出最后的确切的结论或者推论前,要进行观察和实验。开普勒,伽里略,牛顿等十七世纪时期的科学家们,贡献了两个先进科学的功绩。第一,他们在框架中大胆假设的勇敢。科学家们勇敢挑战已经被社会大众接受的可能是错误的根深蒂固的信仰和假定。第二,他们做到了耐心观察。科学家们将他们的假设建立于小心收集的实验结果和耐心的观察的基础上。这也带来了人类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变化。受过教育的人们的观点发生了转变。人们对世界的概念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这种结构变格打碎了经院哲学深度建立的稳定但乏味的运用理性形式,通过平行与垂直重合的复杂但有力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和思辨哲学,建立了唯物主义的当代哲学,也是科学的成功复原了人类的骄傲。
2 英国哲学思想和文化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2.1 培根的哲学思想建立与发展
英国的哲学家,散文家和评论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创作了《学术的进展》,《新大西岛》,《新工具论》和《散文集》。(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1605,The New Atlantis 1610,The New Method 1620 and Essays 1625)培根的哲学思想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他认为科学的发现和发明给了人类在自然之上的智慧,而哲学是保留从理论中分离出的,不是暗示的,作为一种学术存在。培根从实践和实验中寻找了解自然的科学方法。在《新工具论》中,培根宣称:“人类,是自然的服务者和理解者,能够做和理解很多他们在自然中观察到的事实或者思想,但是在这之上人类既不知道什么也不能做什么,自然界的规则应该被服从。”培根的思想认为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力量,这个力量是知识。培根还总结出了科学归纳法,他认为所有的希望是建立在真实的归纳基础上的。寻找和发现真实情况只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来自最普遍公理的合理性和细节,从这些原则中,可以看出真理是稳定和固定不变的,还可以继续判断去发现公理中的真谛。另一种是具有普遍性和合理性的公理,在逐步发展上升的阶段不断被打破,而逐渐发展成最普遍的公理,并且持续下去。《散文集》收录了培根创作的58篇散文和随笔。这些简短的散文通过对生命的观察,关注者生命的各个方面的变化。
2.2 霍布斯思想和理论
英国的作家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欧洲文化中最著名的政治论文之一《利维坦》(Leviathan)的创作者。霍布斯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于经验(Hobbess Materialist View)。“感官的原因是外在的身体的每一个感觉会立即被适合的身体器官呈现,如品尝和触摸,或者看见,听见和闻到;而压力通过神经的调节和持续的心脏和大脑瓣膜去抵抗和努力传送到外界,变成看起来什么也没有发生。”他的观点是一个事物在那里 如果某些事物搅动,就会永远在那里;当身体在行动,除非某些事物妨碍它,它就会永远行动。从这些观点说明霍布斯是机械唯物主义者。霍布斯相信人类是自私的自然属性。根据这个观点,他总结道:人类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是一个人自己的敌人的自然战争状态(The Natural State of War)。个人的独立状态是根据他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决定的。自然的法则(The Law of Nature)是人类为了存活需要和平,维持和平需要法则。霍布斯认为为了使人们摆脱痛苦的战争状态,但是还要使人类保有敬畏之心,对惩罚的恐惧,人类社会应有社会契约精神(social contract).霍布斯的理论是:君主的力量(monarchy)是符合这种社会要求的最权威的形式。
2.3 洛克的经验主义
英國经验主义者,杰出的政治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他的思想涉及了经济,政治和宗教范畴。在1690年,他发表了《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表达了他的唯物主义观点是人类的思想最终来自于感觉或者反应,这些组成了经验,知识起源于经验,但是经验不是天生产生的。这一年,洛克还出版了政治哲学著作《政府论》(Treatise of Civil Government).在这里,洛克断然否决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在第二部政府论中,洛克相信政府的起源,也确切相信自然的权利。他认为,每一个人有权利表现自己也有权利保卫自己,有权利自由。政府的作用是保护个人的这种特权。另外,洛克对社会契约论也有新的看法,他强调社会契约必须在个人的同意的基础上被使用。君主制是明显违背社会契约的。政府是社会契约的执行者之一,但是如果政府的行为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人们有权利推翻它。
3 法国古典文化是开放的统一体
3.1 笛卡尔的成就
勒内·笛卡尔(1596-1650)是十七世纪法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的著作是《方法论》(Discourse on Method)和《沉思录》(Meditations Concerning First Philosophy and Objections and Replies)等。他解释了怀疑方法论的规则:“首先当我还没有清晰的认识真实,那么就一切都不能接受。小心的去避免在判断中的仓促和偏见,去接受在我头脑中清晰的确切无疑的呈现的,不会让我产生怀疑的。第二,尽可能将困难的每一部分去细分,然后按照次序作为必须用最好的方式去解决。第三,在应有的秩序里继续我的想法,开始时最简单和容易的理解,然后一点一点的,一个程度一个程度的慢慢理解复杂的知识。最后,将所有完成的内容进行列举,综合地复习确保没有疏忽的。笛卡尔说到“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I doubt, therefore I think; Ithink, therefore I am).
3.2 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的剧作家皮埃尔·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 1606-1684)在1636年,创作了悲喜剧《熙德》(Le Cid)。故事讲述了西班牙英雄熙德的事迹,显示了高乃依的重要风格。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作家让·拉辛(Jean Racine 1637-1699)创作了《安德洛玛刻》(Andromaque 1667)和菲得拉。(Phaedra 1677)在他的悲剧中,融合了古希腊命运和宗教,强调原罪。他的戏剧具有新古典主义思想的对称性和明确性。
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人物莫里哀(Moliere 1622-1673),身兼数职:演员,导演,舞台经理和作家。他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喜剧作品《伪君子》(Tartuffe 1664) 《厌世者》(Le Misanthrope 1666)《吝啬鬼》( LAvare 1668)。莫里哀通过他的喜剧,表达了他对封建君主制的社会的伪善和愚蠢的反对和思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十七世纪新的科学和哲学推动了的新出现的阶层资产阶级发动和其它阶层的政治斗争。这种紧张的政治斗争表现在英国和在法国的君主政体的革命,标志着现代国家政权的成长。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评论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精神面貌,都的起始于十七世纪。
参考文献
[1]舒国滢.欧洲人文主义法学的方法论与知识谱系[J].清华法学,2014年01期.
[2]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