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田野文物的保护管理

2019-03-22 02:17杨梅
卷宗 2019年9期
关键词:对策

杨梅

摘 要:田野文物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刻地记载着文明古国的发展进程,也是推动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保护措施和保护力度不够,使田野文物处境堪忧,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以嘉峪关市为例,对田野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所做出的相应的管理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田野文物;存在的问题;对策

田野文物是優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散落在我市各乡镇和村落的古墓葬、长城遗址等田野文物未得到有效保护,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被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基本建设工程破坏或损坏,使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为了更好的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保护好田野文物对于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建设和建成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1 田野文物的概念

田野文物从专业角度解释,使指分布在地下、地上、水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传统民居、石窟寺、古石刻、壁画及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遗址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如我市境内的明长城遗址、独立墩台、城堡、魏晋墓群、黑山岩画等。

2 嘉峪关市田野文物的概况

根据《嘉峪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中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市现存不可移动文物点共计96处,包括古遗址50处,古墓葬14处,古建筑2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处,其他1处。受到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城区规划、文物保护单位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嘉峪关市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2013年,我市的国保单位已升至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而这些在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大都存在于野外,给管理保护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3 嘉峪关市田野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1)田野文物长期受风吹、雨淋、日晒、石体崩落等自然现象的破坏十分严重。我市所辖的文物点如独立墩台、城堡、石刻、黑山岩画因处于荒无人烟的戈壁及山谷之中,遭受风吹、日晒、雨淋自然现象的影响,出现长城墙面坍塌、裂缝、掏蚀,岩画随岩体脱落、消失等现象。

2)田野文物因其分布较散,远离城镇不成规模,有些单一、零散地搁置于人烟稀少之地。如我市的黑山岩画分布于黑山之中的四道股形沟、磨子沟、交河沟等处,且都是在深山里,岩画都较为分散,还有部分独立墩台如董家沟墩、梧桐墩都处于偏远地带沙岗和戈壁之上,有些地方每次巡查都靠步行一至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因此对于这些田野文物的保护工作非常艰难。

3)人们对“文物”的概念认知不清或不够准确。普通群众对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群众把“文物”狭义的理解为“古董”,单纯的从经济价值的角度去看待文物,认为只有很值钱的东西才是文物,而对于要保护的古遗址、古建筑、石雕碑刻等,关注度不高, 忽略了“文物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遗物或遗迹”这一广义的概念。

4)大多数基建和施工单位文物保护意识淡薄。2010年,部分私营矿主对文物部门的管理不管不顾,破坏黑山岩画的保护环境,在修路过程中造成山体松动和脱落,至使保护区内的四道股形沟、磨子沟内的原始风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时至今日无法恢复,这都是人为破坏田野文物的行为。

5)田野文物保护队伍建设滞后。由于受编制体制制约,专职文保人员数量有限、严重缺乏,用于野外巡查的工具配备也不完善。此外,随着农村人口的加速流动,一些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聘请的业余文物保护员,普遍年龄偏大,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使问题也得不到及时处理。

4 嘉峪关市田野文物保护管理的对策

1)在思想上高度认识和重视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加大我市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广泛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造势,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各界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打造良好的平台。2017年,嘉峪关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先后对我市国宝单位黑山岩画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协调会,并报请市委建议立即停止黑山岩画保护区内的采石、开矿等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地方立法,为黑山岩画提供法律支持,制定并公布黑山岩画保护规划,加强黑山岩画文物保护监测和巡查力度。目前,已对现有矿点进行清理和关停,对已到期的采矿、烧砖企业立即关停,不再续签新的生产合同,并要求对土地进行复垦,恢复岩画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黑山岩画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有序的推进当中。

2)以科技为支撑,做好防护。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加强技术科研攻关,利用以掌握的科技手段制止减少人为和自然对文物的破坏。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点多而且分布面广,墓葬保护范围全部为戈壁滩。为确保文物安全,南墓区墓葬保护实施了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墓区周边安装三维声敏预警报警系统和远距离监控摄像机,在有限的人防条件下发挥技防的优势,扩大了防护范围、防护区域,实现早发现、早预警,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守护和巡查。2011年,嘉峪关市启动实施了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从病害治理、消防、防雷等保障文物本体安全的技术手段出发,采取遗址本体加固、本体悬空部位加固、裂隙加固、表面防风化处理、冲沟整治、遗址区域周边环境整治,通过五年多时间的实施,使古老的雄关重新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3)壮大队伍,充实基层文物安全工作力量。要解决田野文物安全问题,必须深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配齐配强编制人员。为进一步充实我市文物保护事业,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组建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专职负责我市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管理。研究院下设的长城保护研究所、魏晋墓保护研究所、黑山岩画保护研究所三个部门对我市的古遗址、古墓葬、石刻群等田野文物进行日常巡查和保护。同时,对我市不可移动的田野文物,也逐处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了文物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保护;并聘请群众义务保护员对部分田野文物进行不定时巡查,切实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防体系。

4)本着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的两利方针,主动服务,提前谋划,先期介入建设用地选址与城乡建设规划是有效保护田野文物的第一步。近年来,我市已将建设用地选址动土纳入文物调查勘探审批范畴,通过在政务公开中心设置办事窗口,公开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实施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有效的预防了建设用地文物安全问题,同时,对大型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派文物工作人员以跟踪调查的方式,实施保护和监督。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都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他在不同的场合都反复说:“文物保护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因此为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每一个人都应该把文物保护当做责任,而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警觉性,加强管理监察工作,不断的完善保护手段和巡查措施,提高田野文物的保护效率,尽最大努力去延续田野文物遗产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包明军.对当前我国田野文物保护的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4):87-90.

[2]《嘉峪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2012年4月)

[3]黄云霞.浅析基层田野文物看护员工作现状[J].才智,2017(18):265.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