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2019-03-22 02:16邓红
卷宗 2019年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服务平台互联网

邓红

摘 要:“互联网+”时代到来,为社会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的发展,提供了更可靠的创新技术保障,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沟通速率的提高,更是拓展了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视角。由此,以社会文化载体图书馆的创新开发为探究视角,对文化传播与服务体系的探究,将为人类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方向引导。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思维;图书馆;服务平台;“群文阅读”

1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理念的特征

1.1 创新性特征

“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立,是新时期文化传播的主要趋势,它在传统图书馆管理基础上,融合了新的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手段,如,读者既可以阅读纸质图书,也可以享受无纸化阅读;或,图书之间信息可以交叉查询,图书馆服务平台可以查询、搜索、评价等,服务范围的扩大,都是“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性特征的体现。

1.2 多元性特征

“互联网+图书馆”是基于社会信息需求形式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而来,它的出现迎合了现代大众快速、高效、便捷的消费需求。

首先,“互联网+图书馆”的打造,将单项图书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变为双向资金图书应用形态。如,图书馆建立服务微信平台,每月月初为大众提供活动信息表,而大众也可以通过微信沟通渠道,对图书馆资源进行补充。

其次,图书馆服务平台,从阶段化向着社会化转变。如,传统的图书馆内图书资源,主要面向读书爱好者服务,图书馆文化知识的传播范围有限。如今,互联网的引入,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将图书馆中“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变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形式增多,受众范围自然也会扩大。

1.3 服务性特征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具有服务性特征,是指当前的图书馆服务形式的构建、服务渠道的形成过程,均适当的融合了商业化理念,将图书馆服务功能工作的开展,看作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文化交易。“商家”为了迎合“买家”的需求,自然会不断的提升自身服务水平迎合大众的消费需求,才能够确保该循环体系长期循环。

2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

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笔者将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要点归纳为:

2.1 更新图书馆服务理念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是社会文化、技术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性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立,必然带有“信息化”、“服务化”等會特征,为此,对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认知,应始终坚持着创新、服务的理念,在图书馆中寻求开发视角。例如:“互联网+图书馆”实践过程中,图书馆在阅读室内,增设了免费性饮品,舒适、安静的阅读环节,手机支付平台等环节,均是处于大众需求考虑,实现多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

2.2 大数据空间应用

大数据云空间应用,是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需充全面开发的领域。云空间,属于虚拟信息存储环境、它具有容量大、载体多样、应用方法多元等特征,该技术突破了纸质图书存储空间有限、图书阅读空间性强等弊端,图书馆服务窗口建立大数据存储空间后,读者只需简单的程序操作,就可以获取海量信息资源,便捷、快速的图书阅读形式,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2.3 打造安全管理体系

基于“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未来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立,也在于构建安全的图书服务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的发展,需进一步利用互联网信息沟通渠道,加强虚拟信息传输的审核与风险防护。如,K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图书馆”思维,打造新型互联网辅助平台时,进行多项密码安全开发装置,该密码原始密码,为数字、字母、标点相互掺杂的代码,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安全程序,以此衍生出多个干扰代码。若读者正确输入程序密码,立刻获取信息。否则,每一次密码输入错误,将增加一层信息保护乱码,进而加强内部信息的保护。该种图书馆信息安全服务密码体系的建立,将最大限度的,提高社会信息安全管理指数,降低读者注册图书馆公共服务账号后,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的产生。

2.4 循环、可持续性开发

基于“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打造,是循环、可持续性开发过程,它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进步,进而满足服务、多元的综合服务效果。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产生、发展、应用过程,需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整改。如,G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除了结合图书馆内部程序研究成果,也结合大众额反馈意见,进行下一代图书馆服务程序的创新。这种服务与研发相结合的发展趋向,也为“互联网+图书馆”思维实践提供了保障。

3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及利用的策略

3.1 做好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的宣传

与纸质图书相比,电子资源涉及种类巨大,其资料也可以实时更新,它们对提升人们的学习效率以及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技能,发挥着积极作用。针对当前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率不理想的情况,我们应当做好宣传工作,充分了解电子资源所具备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子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当前常用的各种社交软件,比如QQ、微信平台以及微博等,建立自己的公众平台,根据电子资料类目进行分类并做好页面优化。

在完成图书馆公众平台建设后,还需要利用校内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比如宣传栏、橱窗、食堂电视展播等,让更多的人能够充分了解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益处。

3.2 科学把控电子资源购置比例

即便电子资源是文献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就现在来说,纸质资料数据依旧是人类利用资料数据的主要承载。对图书馆来说,应该在有效确保人们利用纸质文献的前提下,逐渐发展电子资源的馆藏量。由于各个图书馆情况有所不同,其实际电子文献投入和纸质文献投入的比例也有不同,但通过对相关资料调查可以知道,当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所引进的电子资源约占整体资源购置费用的10%-30%。以清华大学为例,其图书馆内的电子资源购置比例约占整馆资源购置费用的30%,因此,在采购电子资源时应控制在这个比例以内。另外,在采购与使用新的电子资源之前,需要开展全面的调查与论证等工作,尽量防止出现重复采购的状况。并且需选择具有权威性、公认性,且与自身院校使用者需求相符的文献资源。

3.3 建设具有院校特色的电子文献资源库

当前,在我国图书馆中,不但要能够运用网络给读者提供“虚拟馆藏”的服务,还应当积极建设具有特色的电子文献库,在节约经费的同时能够丰富馆藏,形成其特色。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与图书馆的馆藏特色相结合,重点考虑所在地区特色以及学科特色,切勿过于追求内容全面、涉及范围广泛,而应当是注重电子资源的特色与精华,尽量收录该领域中具有价值的资源,从而将数据库的特色与专题性充分体现出来。在进行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选择与自身发展需求相符的建设选题,特别是重点的发展需求,并站在当前科研以及现有潜在用户需求的角度,有效平衡需求程度与使用价值。

3.4 提升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多数人都拥有自己的计算机,且可以及时检索与下载电子资源。但还是有不少受资源限制,其在电子阅览室中的硬件设施规模往往有限,但是必须确保能够定期更新与维护图书馆中的网络速度以及计算机配置,以确保电子阅览室可以高效、有效地运作。与此同时,还需定期培训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提高其网络知识与技术,确保其能够熟练操作网络计算机,及时地完成电子资源的检索,帮助其解决各类问题。

4 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研究,是社会文化传播与服务有机结合的理论整合,它为未来文化资源的综合探究提供了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图书馆”思维创新性、多元性、以及服务性特征,分别从更新图书馆服务理念、大数据空间应用、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打造安全管理体系四方面,剖析“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运行要素。因此,该篇文章探究具有引导性、借鉴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坤.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J].情报探索,2009(10):149-153.

[2]张莹,俞天岩.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研究: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17-20.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服务平台互联网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