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玉 廖爱民
摘 要: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与场域,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高校档案发展理念体系、建设任务、建设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助推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高校;文化自信;档案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项目成果(课题编号:2018XZX-29)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档案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母资源”,高校档案文化作为大学文化乃至于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1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高校既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交流融合、文化引领示范、文化实践育人等重要职责,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辐射效应和导向效应。
高校档案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发展进程中通过档案形成、收集、开发、管理和利用而产生的对社会和高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形态。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是人们在档案活动中形成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档案馆藏信息、编研资料等物质载体的总和;二是中层的行为文化,是档案管理利用中逐渐形成的技术规范、管理机制、行为准则、服务理念等;三是深层的档案文化,包含档案精神、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认知体悟等。
在文化社会学视角下,高校档案对构建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具有辐射作用。一方面,高校档案凭借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传播高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传统上具有先天优势;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建设离不开大学文化的参与深耕,而高校档案所代表的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其开放包容的特征,使其日益成为社会建设中重要的文化要素。因此,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与场域。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具体体现为:
1.1 文化传承功能:积淀文化元素,构筑历史传统
高校档案肩负着保障大学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的重要职责。人类知识的传承90%以上来自档案文化的历史积淀。高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要素,比如学校的办学历史、校训校风的形成、不同阶段的管理工作经验记载、各种统计数据的分析材料等,都可以通过档案形式真实准确地记录和保存下来。因此,高校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学校发展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全面积淀了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深深铭刻了时代的文化烙印、积聚了时代文化的精华。
1.2 文化参与功能:提升文化品位,营造育人氛围
高校档案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营造育人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外在表现。从主要建筑物、道路的命名,到教学科研办公场所的环境布置,从校园艺术景观、路标等的设计创意,到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推广,可充分发挥学校档案的参与功能,挖掘档案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赋予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以生命的意蕴,有助于师生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1.3 文化育人功能:涵育核心价值,铸就大学精神
高校档案是广大师生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映照着大学精神和文化理念,肩负着凝聚师生文化认同的责任。高校档案中保存的历史名人的珍贵资料,是激励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档案中留存的爱国、敬业、奉献的文化典型,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模范读本;档案所记录的学校历史地位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是激发学生爱校荣校情感的重要素材。通过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打造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共塑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价值体系,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此外,高校档案文化的教育功能还将辐射社会,发挥高校作为知识社会思想库、科技创新辐射源的作用,对公众进行思想启迪、精神净化,共塑核心价值。
1.4 文化传播功能:挖掘文化内涵,传播特色文化
高校档案凝聚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文化,承载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通过档案编研与开发利用,对海量存储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筛选、综合、归纳、提炼,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把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彰显后世,让高校的发展、变迁和辉煌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世人的心中,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此同时,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也将随着档案文化的传播而大大提升,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推动民族文化自信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2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通过建设校史馆、开展档案编研、开设校史文化课程等方式,在强化档案现实功能、主动参与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格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是,与其他文化发展相比,档案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仍然相对滞后,影响了助推文化自信的深度与广度。主要表现为:
2.1 档案文化建设的文化理念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档案馆被视作保管档案的处所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机构,其文化特征相对弱化,高校档案部门缺乏建设档案文化的自觉意识,没有统一的、系统的文化规划和建设统筹。特别是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档案文化建設不够,导致高校档案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缺乏良好环境,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2.2 对档案的文化功能挖掘不够
目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功能,尤其是文化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档案资源的挖掘大多局限于对历史片段的研究、解读,存在挖掘不彻底、不全面等问题;档案的文化属性、档案馆的文化形象被忽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保存、轻利用的现象;档案文化宣传意识不足,展示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不够完善,对档案文化服务、文化传播、文化研究等项目的拓展不够,影响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视域的拓展与创新发展。
2.3 档案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不够
目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往往注重物质层面的文化打造,忽略了对档案文化建设队伍的文化素养、专业水平的提升与教育工作。目前档案人才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兼职人员岗位变动频率高等困境。档案工作队伍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档案文化建设水平,如果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不仅直接影响档案收集、管理的规范化,也将直接影响档案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2.4 档案文化建设的方式创新不足
信息时代,档案存储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数字档案的快速发展,给档案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目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采用传统方式较多,数字、网络平台的档案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档案文化展示空间较多地局限在馆室之中,缺乏向校园多层面纵深发展;档案文化传播方式的吸引力不足,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项目相对匮乏,档案文化产品的信息化需求与人们的期待尚有较大差距。
3 以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助推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
增强文化自信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重要的价值走向与发展思路。高校应将档案文化建设的各要素、各环节置于增强文化自信的视域下进行,以此不断提升档案文化建设水平。
3.1 建构文化主导的高校档案发展理念体系,强化高校档案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
一要深刻认识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和作用,树立扎根中国大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本位的精神取向,把握高校档案文化、学校校园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制定长远的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规划,强化高校档案工作服务于文化建设的开发观念,提升开发能力。
二要努力探索高校档案与文化有机结合、融合互动的新模式,基于文化传承视角开展档案资源的征集利用,通过具体的文化实践,参与“社会记忆”的建构,促进档案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三要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来管理档案工作,以良好的文化形象來开展档案服务工作,借助高校档案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促进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稳步提高,为高校中心工作的优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3.2 明确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任务,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档案文化品牌
1)优化馆藏档案结构。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档案资源是推动高校档案文化持续发展的基础。一要为高校各项文化建设建立档案,既保存当前的文化活动记录,也为将来的文化建设留存参考依据。二要为即将消失的各种文化现象抢救式建档,比如收集整理老专家、老教授的口传记忆,拍摄即将拆迁的校园建筑等,保存高校精神文化遗产。三要彰显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特色,加强对各类具有文化、教育价值的特色档案和专项档案的收集,如实行名家大师全宗、重大活动事件等特色档案的专库管理,丰富特色文化载体,形成模块管理方阵。四要积极开展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形成信息技术保障下的数字服务体系,有效提高档案管理能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档案文化建设内容与项目。档案文化建设内容与项目,是高校档案助推文化自信的内涵基础。目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别:一是数字档案馆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存储、利用、展示学校历史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凸显网上互动、影音展示、模拟体验等功能,以此突破传统档案馆在时间和物理空间上的局限,提升服务效能。二是档案文化编研体系,通过编撰校史、大事记、史志及系列专题研究,系统梳理历史文脉,创作档案文化精品。三是档案文化展览体系,通过举办专题展、建设实体陈列馆,以及开发文创产品、画册、刊物等途径,实现信息服务和宣传教育的融合统一。四是档案文化活动体系,通过开设校史文化课程、校史专题讲座、校史定向运动、档案修复体验、经典档案诵读工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交互型模式展现传统文化与大学文化的魅力,增强优秀档案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上述四大类别内容的建设中,均要重视项目的设计和策划,契合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要健全完善项目论证机制,在分析利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开发的经常化、规模化、多样化、品牌化,逐步提升高校档案馆的公共文化形象。
3)开展档案文化公益服务。文化自信要求高校档案工作做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将丰富的高校档案资源库变为资教育人、服务社会的文化库与思想库。这就要求一要发扬档案工作者主体精神,增强“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用人文的价值理性审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二要构建高校档案多元文化服务理念,满足档案文化受众多元性要求。要从传统的为校内师生服务向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转变,既满足本校师生的内部文化需求,构建完整的大学文化传承体系,又主动承担起高校文化社会化的任务。四要发挥高校档案文化在推进国际传播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真实、全面展示中华文化,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
3.3 提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保障,为高校档案文化助推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持
1)增强高校档案人才队伍自身文化实力。文化自信要求档案工作者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如此方能主动拓展档案功能,提高档案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高校档案馆要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模式,科学制定档案人才培养规划,通过各种手段,优化人员群体结构,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文化意识、文化修养、文化思维等,使档案工作者实现从档案实体保管者向档案文化建设者、从档案利用服务者向档案文化传播者转型,以此夯实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助推文化自信的主体力量。
2)建立合作推进机制,实现高校档案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一要加强与传媒、教育、文化和史籍研究部门的合作,通过引智、借势、联手,协同开发档案文化资源,力求实现档案资源品牌开发和档案信息社会化共享的常态化,创造出影响力强大的档案文化优质品牌。特别是,经过院系调整,不少高校发展历史存在相互交融的状况,可就学科建设、文化标识、大师学术轨迹等共性问题进行共同考证和协同研究,扩大档案研究视野。二要探索建立档案智库的机制和途径,充分发挥档案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的作用,提供有力的研究力量支撑。三要强化师生校友参与机制,实施“参与式”档案文化建设实践,使其从档案信息利用者转变为档案文化建设者,为繁荣档案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3)创新高校档案文化服务及传播方式,提升档案文化吸引力。要把档案文化传播手段与不同群体的关注点、兴趣点结合起来,实现样式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信息时代下,档案文化建设要在运用举办展览、史料编研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载体、数字创新等科技手段,借助现代传媒、移动终端,如微视频、动漫、手机短信、微信及微博等,通过档案信息与艺术再现的完美融合,增强传播模式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从而实现高校档案文化资源最大程度上的社会共享。
总之,党的十九大对文化自信的强调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高校档案部门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发挥档案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基础作用,助推大学文化建设,激发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杨冬权.谈档案与文化建设——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2(6).
[2]高勇.提高档案文化自信和自觉探索实施档案文化建设战略新途径[J].四川档案,2012(4).
[3]涂上飙.高校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浙江档案,2016(12).
[4]黄宝春.“高校记忆”视野下的高校档案文化功能建设[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5]何春晖,张卓群.高校档案文化生态的内涵及其构建[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