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昌平乡村什么样?

2019-03-22 13:09孙丽萍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昌平区村规民约广场

孙丽萍

一栋栋民房错落有致,一辆辆轿车停放整齐,村规民约、传统美德文化“上墙”,五彩斑斓的图案勾画出新时代昌平乡村的美丽面貌。

漆园龙鼓敲响文化自信

流村镇漆园村位于昌平区西北部,拥有600余年历史,蕴含丰厚的文化底蕴。

2007年,漆园龙鼓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漆园村丰厚的历史文化又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

“我八九岁就开始学习龙鼓,现在还能舞几下。”谈起漆园龙鼓,81岁的朱福林眉眼飞扬,把一对系着红绸的鸳鸯钹舞的上下翻飞。

与大多数民间艺术一样,漆园“龙鼓古乐”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穿越历史长河,初期的36套乐谱已遗失殆尽。为了抢救这项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2004年,在区、镇两级政府和漆园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下,龙鼓队队长蔡连存、第七代传人朱福林带领几位老人悉心钻研揣摩,整理出8套鼓乐,重新组建了龙鼓队,气势磅礴的漆园龙鼓得以再现。

除了指导龙鼓队按时操练,朱福林还走进学校,为龙鼓表演的代际传承奔忙。2014年,流村中学将漆园龙鼓引入学校,作为音乐舞蹈课程向学生普及,还成立了龙鼓社团,目前有成员70人。传承两百多年的漆园龙鼓在年轻一代手中继续奏响,同时还加入了创新的舞蹈动作,使这一古老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村民有了活动的好去处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保護与开发并重,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漆园村还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建成了乡情村史陈列室。走进漆园村乡情村史陈列室,200余平方米的展厅分为村庄溯源、红色文化、历史古迹、村容村貌、乡村旅游等九个部分,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溱园村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漆园村未来的美好前景。

在大力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昌平区还着力完善各村文化基础设施。在百善镇吕各庄村西侧,平坦宽敞的文体活动广场格外引人注目。不久前,这里还是一个占地约5.5亩、深达4米的废坑。考虑到村民缺乏文体,吕各庄村决定修建文体活动广场。2018年7月,文体活动广场建成,广场北侧还搭建了长约20米、宽约5米的舞台,安置了座椅及遮阳棚,供演出者使用。

瞧着眼前平坦整洁的新广场,村民姚凤英连连点赞:“这样一来,我们排练舞蹈就不愁场地了。”如今,越可容纳500余人的文体活动广场成了村民打篮球、跳广场舞和喷家常的好去处,别提多热闹了!

截至目前,昌平区已陆续建成。2个乡情村史陈列室,同时,各村不断兴建活动场所,开展多样性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仙人洞村升级村规民约

近年来,昌平区不断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各村也在不断推动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齐心协力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都在家门口停车,一旦出事,消防车进出太困难了。”“犬类在村里随处跑动,不仅存在安全问题,村里的环境也容易被破坏。”……经过村民集体讨论后,十三陵镇仙人洞村决定制定村规民约。

历经近9个月的筹备,2017年9月,仙人洞村村规民约正式实施。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下,仙人洞村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主路一尘不染;大小车辆均统一停放在车位内;新增文明养犬规定后,村内的卫生状况也大有改观。

为将“慈孝文化”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仙人洞村还在村内主街会制了600余平方米的“传统美德文化墙”,文化活动广场南侧设立了“孝顺椅”,鞭策全村长幼村民践行孝道、善待父母。

乡风文明既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也是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如今,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精神文明的种子已经在昌平区农村地区落触根、开花结果,文明家庭、文明小区不断涌现,2018年以来,昌平区新增农村宣传屏49块,评比文明街巷84个、文明小区43个、文明家庭1200家。

猜你喜欢
昌平区村规民约广场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健全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
北京市昌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对村规民约体系重构的思考
昌平区1—4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