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
又到了冬季打折,真是爱恨交集。相信不止本女,不乏英雄所见略同的美眉,大家的衣柜里相同款式、颜色的衣衫有N件,都是冲动购物的战果,且许多没摘掉标签的衣裙,从未见过天日,将来穿出街的可能性也不大。笔者老公经常跟外人八卦:太太同一家商店买来的、款式、颜色完全相同的连衣裙、外套、衬衣有N件。太太的理论是,起初看到减价时25英镑一件,一周后再减价成15英镑了,于是不甘心就多买了一件,否则先前花的25英镑就太“亏了”。这是什么鬼逻辑?老公始终无法破解。老公对本女的购物省钱逻辑回敬以:“不买,最省钱。”
便宜买死人,是香港人的口头禅。一位香港大姐问我:“你家里有多少因为减价买进的闲置物品。要知道,商家可都是卖‘跳楼价发财的。”岂止当下,笔者北京家里20年前父亲抢购来的打折秋裤、毛衣、袜子及其它家居用品,至今仍旧堆放在角落,时时得拿出来打扫灰尘、晾晒,每年春季大扫除时都会丢弃一些,心疼白买了。被商家促销活动诱惑,把自己赚来的辛苦钱,花在你根本不想要或不需要的商品上,仅仅因为打折便宜,几乎是所有人冲动购物的短板。怎样才能理智血拼,并从买、买、买的购物商城里从容退出?
笔者归纳了一些英媒上的忠告:
一:出门前货比三家。去商店血拼之前,先上网查好价格。瞄准价格最低的商店,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在城里没有目标地闲逛以及在人群中穿梭了。上网购物,调查显示英人堪称欧洲之冠,英国除了有“每一件物品五英镑”的网站外,英人还热衷从阿里巴巴国际网站购物,笔者就总为邻居代签收中国来的邮包。
二:对于商家的退货政策,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减价商品实行不退还的政策。大多数零售商对没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设定了退货时限,比如28天。因此,减价商品要慎重,买、买、买,日后不想要又无法退货,得不偿失。
三:切记,冲动是魔鬼。很多人在促销购物季,半价折扣令眼睛发光,不假思索地拿走“合算东西”。其实更重要的是,要仔细、冷静地想清楚你是否省了钱,以及是否真的喜欢它、需要它,否则就沦为了“折扣奴隶”。所以,血拼前要定下预算额度,面对商品时诚实地拷问自己,你会马上使用它吗?还是会把它扔进柜子再见不到天日?如果是衣服,那就穿上试试,然后去喝杯茶。如果休息之后你还想着它,回去再买也来得及。
四:减价季,出门要着方便穿脱的衣服和鞋子,以便加强血拼效率,没有什么比进出更衣室还要系鞋带更麻烦的了。如果计划要试穿衣服,就试一些穿脱方便的衣服吧。
五:减价季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平日里买不起的昂贵设计师产品及耐用品,因为这些产品不经常打折。如果你想要买一只新手袋或一双名牌鞋,或者是电器商品,现在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时刻了。
六:随身携带一瓶水,这样无需血拼时跑进跑出。冬季减价季,室外三九天,商店里却温暖如春,血拼的兴奋加上店内的灯光都会让你感到发热,需要补充水分。吃点零食也是加强战斗力的好主意。
七:提早埋位,热销减价产品早上开门时会一抢而空。血拼路线应该是,先奔往清单上的必需商品,然后再闲逛。
八:享受逛街过程,橱窗购物也是很好的乐趣,逛街不在于购买的数量,更在于质量和必要性。比任性花钱更重要的是,不花冤枉钱,绝大多数工薪阶层花费自己起早贪黑赚来的固定月薪,还是需要费一番心思掂量的。
笔者曾经N次当过“减价奴隶”。有次笔者瞧见一双诱人的鞋子,虽然小了半码,但就是冲动地不能移步。念叨着:“就缺一双红鞋子,与那条黑色长裙真是绝配。”在绝不忍心放弃的心态下拿下,搁置数年后还是捐给了慈善店。其它如裙子也如出一辙,虽然小一码,但因为不忍割爱,潜台词还是:“就缺一条这样粉蓝色碎花裙子,去西班牙度假时穿太合适,太有面子了。”小一码?权当是鼓励自己减肥的动力,明年度假时一定能穿进去。一定要拿下的鼓励还有:“为何不对自己好点呢?喜欢就别错过减价机会,半价45英镑多合算,错过了明天一定后悔。”毅然拿下,至今仍旧未能将自己“塞进苗条裙子”,且瞧着就心烦,因为意味着减肥失败。
网上流传的段子
当你买iPhone 4的时候,他买了冰箱、洗衣机;
当你买iPhone 4S的时候,他买了空调和一些小家电;
当你买iPhone 5的时候,他买了电脑、桌子;
当你买iPhone 5S的时候,他买了一些家具;
当你买iPhone 6的时候,他买了60寸夜晶电视;
当你买iPhone 6 Plus的時候,他买了高级床;
当你买iPhone 6S的时候,他买了意式沙发;
当你拿iPhone 4,5,5S,Plus换回来几个洗脸盆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一个家。
网上的段子还有:当你买进新一款爱马仕包包时,人家已经报名上了夜大;当你买进新上市的苹果产品时,人家已经欧洲游归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们大都不是一掷千金的富豪,也没有个富一代爸爸,也没有个富二代老公,所以自己有限的工资、有限的预算,是买个名牌包包犒劳自己,还是去外面看世界,或去上夜校充电自己,抑或享受一顿米其林大师级别的美食,抑或观赏一场音乐会、芭蕾舞、篮球赛;当然如何花钱更爽、或者更值得、或者更任性,见仁见智。但是英媒说,许多大牌的成本价仅仅是零售价的百分之四。
在西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开始崇尚新的消费观念:buy experience,not things (买体验,而不是买东西)。笔者在英国城市街头看到的情形是,全身光鲜大牌武装起来的年轻人,华人学子最突出,西方年轻人大都喜欢穿用物美价廉的中国货。近年一系列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尤其年轻一代,对于大路货名牌的热衷已经越来越低,背个爱马仕包包显示自己身价的行为,被普遍认为是“粗鄙”,西方年轻一代更热衷于体验消费而非购买昂贵的奢侈品。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新鲜体验经历或一项学到的新手艺与一件新商品,最初带给人们的喜悦程度不相上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物品的喜悦程度逐渐下降,而对旅行的回忆和新学会的手艺、新的兴趣爱好依然令他们兴奋如初。人们甚至发现,当初一些糟糕的经历,如旅行中的各种挫折,竟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美妙起来,成了人生故事和成长经历的珍藏。娱乐商业化的迪斯尼乐园不受英国人的青睐,惊险刺激甚至“自我摧毁”的主题公园则最吸引游客,摈弃舒适生活来一番个人能力挑战行为,正日益受到英国青年的欢迎。于是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人,专门在地域偏远、环境艰苦的地区开办经营锻炼意志的课程,不少西方人情愿付高昂的学费“找罪受”,确保自己能接受到格外艰辛的历险挑战,决意锻炼坚毅不屈、能在各种险要情况下幸存的个性,这种热衷意志、体能锻炼的风潮下,英国电视上各类探险节目都是收视率保障。近年来兴起的洞穴探险、雪橇大赛、急流漂浮等等,提供给参与者类似英军SAS特种兵训练的经历,这些活动的名称十分刺激如“死亡空潜”、“强手对决”、“自杀旅程”等等,强烈吸引着渴望探险的年轻人。
为什么花钱买体验比买物品更受欢迎?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季洛维齐的一段话颇有道理:”体验和经历能融入我们的生命历程,而商品则永远不可能。你可以珍爱那些宝贝物品,甚至将它们视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但这些物品仍然只能游离在你生命之外。相反,你的个人经历体验则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所有经历,使我们成为我们所最终成为的人。”这一潮流也更加证明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一件好东西会给人满足感,但愉悦的经历将给人带来身心的幸福感。
笔者在电视上惊讶地看到,港星周润发用的是诺基亚手机。而发哥、发嫂二人却已经做好了公证书,将数十亿资产捐献给慈善事业。为此港媒说,偷拍其他明星要埋位名牌店,偷拍周润发得埋位廉价街市。豪门媳妇郭晶晶也是出名的节俭,港媒拍到平日里郭晶晶穿的是昔日跳水队的运动旧衣,她出席晚宴头上戴的是三元钱的发饰。记者采访她时,郭晶晶答:“人家摊贩大姐就卖三块钱,我不能强求人家卖三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