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张娜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生源数量、结构不断变化,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自立能力,特别是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强自立能力培养和励志成才教育,是高职教育需要长期聚焦的问题。基于此,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以联合后勤管理处、学生处,在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选拔37名优秀学子,组建了“助困·筑梦·铸人”实践育人团队,以“服务奉献,脊梁担当,励志感恩”为育人目标,集团队建设与励志成才、文明修身、职业规划、社会实践等系列教育于一体,争取打造自强、自立、感恩、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推荐选拔。根据“助困·筑梦·铸人”实践育人团队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经济困难贫困学生动员会进行宣传动员,将具体方案实施细节以及人员要求、工作任务等逐一向学生进行说明,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困惑和问题,确保有参加意愿的每位贫困学生知、学、懂、会。同时,按照报名、信息统计、谈话交流等基本流程,通过双向选择、辅导员重点推荐,组建了由37名同学组成的“助困·筑梦·铸人”实践育人团队,安排专门老师负责团队的管理运营。
第二阶段,项目启动、培训学习。根据学院划拨的经费以及所需清洁教室的数量和容量进行细致核算,确定不同教室的清洁费用,在教室安排上实行自主选择(原则上不超过3间,最低不少于2间),并将37名学生按照不同的教学楼分成四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同时,为统一思想、加强认识、落实责任,召开团队成立大会,由各部门分别对具体实施及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安排后勤管理处老师对团队成员进行了教室清洁工作培训。
第三阶段,完善机制、有序开展。在管理职责上,团队负责对全院四座教学楼96间教室每天两次的清扫保洁工作,学院派专人负责对每天教室清洁卫生质量的监控与考核,按照卫生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赋分,并将分数结果通报团队老师;团队老师负责团队的综合管理,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问题处理、信息协调反馈、每月学生勤工助学工资核算与劳动工具的保管发放等。在工作细节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分别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检查的老师每天将检查情况通报在群里,对于个别教室问题进行拍照通报,既方便管理又能帮助学生及时整改。同时,通过办公系统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给团队老师,由团队老师根据评分及时找学生了解情况,协调问题,解决困难。在团队教育上,为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确定了组长负责制和例会制。根据自愿报名与组内同学评价推荐的方式,分别确定每组的组长,落实职责分工。同时,工作日每天下午6点召开组长会,通报当天卫生质量,了解评分较低学生的问题所在,对于特殊情况及时找学生进行谈话,分析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动态,争取每一名成员不掉队;每周召开一次团队成员交流会,通报本周卫生清扫任务工作出现的共性问题,听取大家在中的意见及建议,针对需要协调和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册,并及时给予解决和上报;每月召开团队总结会,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交流分享经验,表彰优秀先进,鞭策鼓励后进,确保团队齐头并进。
第四阶段,教育成效,推广外延。一年来,在完成全院四座教学楼百余间教室每天的清洁任务外,为落实团队素质建设目标,强化励志成才教育的成效,还定期举办了经验交流和工作表彰大会七次,陆续开展了“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征文比赛、礼仪礼貌专题培训、毕业生志愿服务、专接本政策宣讲会、迎新志愿服务分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项素质拓展活动,学生自强、自立、感恩、担当意识不断加强,文明修身和励志成才教育效果显著,全方位的提升项目团队学生综合素质。团队37名同学中,1人光荣应征入伍,15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院奖学金,占团队总人数的40%;12人荣获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占团队总人数的30%;23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级专业技能、英语竞赛等活动中获奖,占团队总人数62%;13人担任学校各级各组织学生干部,占总人数35%。
(一)加强学生思想认知和劳动价值观教育。部分团队学生仍存在错误的劳动价值观念。因此,结合具体内容和相关事例,通过开展学术报告、主题班会团日、辩论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从而帮助其认识劳动实践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二)规范组织管理教育。各组织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管理职责,进一步规范卫生监控考核程序及评价标准;同时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的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工作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问题原因,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共同教育上来。
(三)构架更为广泛的教育体系。精心构建并落实教育内容和计划,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用劳动实践锻炼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力,用纪律和规范帮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活动培养团结协作、励志感恩、服务奉献的思想品质。同时,结合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发展特点,向多层次、多领域扩展,将其纳入社会服务体系,建立特色的思政教育阵地,推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