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戈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毯子功是舞蹈的众多表现手法之一,其实就是腾、翻、跌、扑、摔、滚等技能的高难度基本功。这些基本功的训练难度大、强度高、技术条件较为负载,为了保护练习者不被伤害,一般都需要在毯子上进行训练,因此被称为毯子功。毯子功这种表现方式能够给舞蹈剧目增添光彩。最初的毯子功被称为武功课,后来被称为毯技课,再后来被称为技巧课。在少儿舞蹈中,毯子功也是一门必学课程。它是舞蹈中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元素非常的全面,有舞蹈、体操、武术等等。能够更好的训练舞者的身体的柔软度、力量性、爆发力、灵敏度、速度性等方面。不管是少儿舞者还是其他舞蹈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毯子功的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毯子功是舞者舞蹈的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够取得成功。
少儿舞蹈中学习毯子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少儿身体发育和灵活性来看,少儿阶段正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经过舞蹈中毯子功方面的培训,如抬头、挺胸、收腹等等可以使得这些学习了舞蹈的舞者站立更加笔直,形体较之常人更加优美,对少儿的端肩、驼背等形体问题予以纠正。毯子功的练习不是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的单一的练习,而是全身各个部位的一个配合,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这个媒介进行协调训练,能够锻炼少儿肢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来看,舞蹈训练不仅仅需要思考,还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舞蹈练习是需要很好的体能的,通过练习后的体力消耗,能够增强少儿的食欲,对消化机能也能有所提高,同时还可以增强少儿的身体抵抗力,提高身体素质,降低生病的机率;从培养少儿的毅力方面来看,毯子功的练习和训练能够培养他们不怕苦、坚持到底的精神,从而磨炼他们的心性;从个人审美能力、自信心、想象力方面来看,舞蹈是通过很多方面来表现的,如动作、眼神、姿态、表情、音乐等等,在跳舞的过程中,能够使少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舞蹈这门艺术表演的熏陶,让少儿能够通过毯子功的基本练习学会欣赏美,不怯场,敢于表现,善于表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促进智力的发育;从少儿的合作能力和集团荣誉感方面来看,舞蹈不仅仅有独舞,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等等,这些不是仅仅依靠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需要舞者之间的默契的配合,才能够给观众呈现出一台有默契,高质量的表演,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培养少儿的合作精神,养成合作意识,培养孩子们间相互协作的观念。
少儿舞蹈学习中毯子功技巧少儿学的好不好,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教师怎样教,教的好不好对于少儿舞蹈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毯子功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一般说来就是由各种地面造型性技巧组成,通过教学使得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滚动方法后,让身体的各个部分按照接触地面的顺序,来完成一些滚动定型。然后掌握了这一技巧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通常及时利用身体的部位在地面上进行向前、向后的滚动来完成动作。训练跟斗连串、软翻等动作,从单一项目开始训练,如单腿前桥、单腿后桥等,单一动作的训练能够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生理上的适应力,以及大脑的控制能力,通过了反复的训练,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基本能力。将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训练。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类型,用舞姿性技巧动作作为媒介来连接各种不同的毯子功技巧项目,或者是用不同的毯子功软翻项目来组合。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的连接训练,能够培养少儿在进行舞蹈连接不同项目时的协调、反应能力。通过这样系统的培训,能够给少儿打下较好的基础,利于今后完成大段的组合项目。单一项目的训练能够提升少儿的控制和平衡方面的能力,当少儿掌握了较多的单一项目后,教师再将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有意识的组合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少儿的综合控制能力。单一项目的训练包含很多的内容,如:基本站姿训练中包含了大、小踢腿,小弹腿、把杆把上把下的训练,前、后滚翻及前、后波浪腰、前卷腰、多种腿功、腰功、串前桥、原地串后桥、前桥、后桥、双飞燕、平转、倒立、侧手翻、跪地侧手翻、大跳、中跳、小跳等等。
从儿童舞蹈中来看,毯子功是其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这门课程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也是舞蹈剧目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对于少儿的身体速度、灵敏度、爆发力、柔软度等各方面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毯子功的技巧课对于这些方面就是一个基本功课,舞蹈是用人体的外形来展现舞蹈作品的内涵,通过舞蹈的展现,一方面表现了舞蹈作品的内涵,一方面也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可以这么说,少儿舞蹈要通过各种身段来对舞蹈词汇进行体现,要想较好的展示这些舞蹈词汇,就需要少儿舞者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把控来得以实现,如对肌肉、关节、韧带等方面的把控。通过毯子功的训练,达到提升舞者的专业程度。毯子功的训练相对独立,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但是由于不同的人对于训练的要求、细节理解的程度和方向是不一样的,老师授课的方式和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究其根本,从毯子功的基本内容来看,都离不开对于身体基本部位的灵活性、柔韧性、掌控性的一些综合训练,就是为了从两个方面来改变人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支配度,从而奠定舞蹈形体语言的胜利基础。因此,毯子功的训练就是舞蹈表演的一个必备的基础,从肩关节及腰胸的训练来看,舞蹈的舞姿将肩、腰胸打开后,能够给人以优美、柔软、挺拔的感觉,那么从审美来看,肩关节与腰胸部就是一个整体,存在着一定的同一关系,感知就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从腰部训练来看,人的身体的轴心部分就是腰部,对于身体的上下左右能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毯子功技巧中的很多项目都需要掌握好对于腰部的支配,如坐地后桥、双腿蹬后桥等,从腿部韧带、脚背、胯关节训练来看,舞蹈之美表现形式就是“开、绷、直”,要想做好就需要对跨部、腿部、脚背的训练严格要求,才能够展示舞蹈的形式之美。
毯子功中的地面翻转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通过身体的正面来接触地面,通过正确的滚动方式让身体的各个部位依照依次接触地面的顺序,来向前完成舞蹈定型,展示出人体的柔韧的线条与舞蹈艺术技巧结合的造型,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人体的技术来完成一个相对静止的造型。一方面则是在掌握了刚才所说的滚动技术之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升华和发展,通过利用身体的前后部分在地面上进行一些向前向后的滚动或者软翻,如胸倒立、软挺身、单腿前桥等等,从教师授课的角度来看,要想做好毯子功的教学工作,既对学生的柔韧性有一定的要求,又对学生对于各个部位的控制力有着要求。就是说对于力量素质和柔韧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对于各种毯子功软翻方面的培训后,既可以提高学生技术、力量、技能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巩固学生的柔韧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地面的各种滚动型软翻项目是毯子功的基础,比较独特,能够提升少儿舞蹈训练的基本功。
除了软翻以外,组合性技巧训练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就是将手作为支撑,脚作为着落点的各种软翻项目。这类也是由单一项目和两个连接项目所组成的。
将单一项目练习纯熟以后,再将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组合训练,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反应能力。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多运用不同的项目进行连接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完成单一项目时灵活自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他项目的连接,为今后的复合型组合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一个个单一的项目连接起来,进行有规律的连接翻滚等等,这样的训练形式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自己在项目中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通过学生的一系列的多种单一项目连串训练后,再进行不同类型的项目组合训练。通常的 项目连串形式分为三种,一种是规定数量的单一项目进行连串,一般就是在舞蹈过程中,项目统一的按照一个方向反复的出现,一般就是形成原地、直线、圈线的线路,如单腿原地前桥连串、前软翻连串等。一种是两种不同的类型的项目组成的连串,其实从形式上这种连串和第一种连串是一样的,只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项目在反复的出现。如:还有一种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的整体项目的类型比较多,要具有较强的动作稳定性,能够将不同类型多种类的项目进行组合、编排,这三种类型基本上就是一个毯子功教学的一种基本内容。
同时,因为不同的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教师所受教育的不同,因此教师对于毯子功的认知也是不同的,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少儿舞蹈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教学形式需要符合舞蹈的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毯子功的特点及使用价值,并结合舞蹈艺术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舞者的学习质量,还是需要基本技巧作为辅导,重视好毯子功在少儿舞蹈中的运用,才能够提升舞蹈训练的特色,促使少儿在舞蹈方面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