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采编技巧浅谈

2019-03-22 10:39:29项磊新安晚报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2期

项磊 新安晚报

时政新闻报道,因其承担着宣传、发布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时政活动的使命,往往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独特魅力所在。笔者作为晚报记者,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在新闻载体中占据很大比重的时政新闻的采编工作,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厘清,以期全面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时政新闻采编能力。

一、时政新闻的内涵要求

(一)时政新闻要体现出重要性

从时政新闻的字面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具体需要报道的内容通常为以下几个方面:党委政府的日常活动、重大经济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政治和外交事务、各类会议及考察调研活动,重大的带有政治性的晚会、演出、庆典,等等。有关党政的纲领性、政策性的报道,决定了时政新闻的重要性,需要在报道中集中体现。

(二)时政新闻要体现出准确性

时政新闻报道因其重要,涉及的利益群体等较为广泛,所以衍伸出其重要内涵要求为准确性,要做到新闻报道的准确、全面,切忌以偏概全、粗心大意、片面解读,避免造成重大的政治错误。这也要求广大的从业记者、编辑等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责任心,具有敬业精神,保证时政报道的准确性。

(三)时政新闻要体现出时效性

新闻的基本属性是时效性,时政新闻更是注重第一时间发布,更要体现出时效性,因为时政新闻基本都是涉及重要活动,体现重要经济社会事件的;或者第一时间报道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必须强调时效性,确保信息及时,占领舆论制高点,以正视听,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二、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报道方式略显陈旧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现行阅读习惯或者阅读需求,使得读者的阅读基本以浏览为主,阅读的耐心有限,这是不争的事实。往往我们在读报纸、看新闻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时政新闻的标配特征:基调很高,动词很多,诸如提高、加强、深化等等,虽然内容正确,但是与普通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整体的“调调”较为陈旧。[1]

(二)新闻采编人员自身素质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新闻采编人员的自身素质待提高:百姓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很高,采编却很少能提供读者所关注的“点”,时政新闻的采编者对民生新闻了解的不多,导致报道的新闻对百姓来说,“不解渴”;还有因采编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等因素造成的新闻部分失实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值得引起注意,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三、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

(一)图文结合,动态报道

在读图时代,在阅读快餐时代,读者很少有耐心去读一大段的文字,这就需要时政新闻报道摈弃旧有的报道模式,可以尝试采用图文结合、配图解说的形式,吸引读者眼球,要善于抓取关键词,善于精炼文章,树立中心思想,紧跟时代步伐。要让新闻报道与事件的发展进度相融合,让报道与读者之间有互动,使读者有掌握第一手报道的阅读快感。在这一点上,《学习强国》平台的报道都是很经典的范例,时政新闻的采编人员,应该关注并学习借鉴,提高自身采编技巧。

(二)关注民生,对症下药

在关注重大政治活动等“对上”的前提下,时政新闻的采编人员还要有“对下”关注民生新闻的意识。从行业的整体运营来看,从读者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人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阅读需要“众口难调”,读者会有自己的选择。在这个前提下,市政新闻采编人员要意识到,人们对民生新闻的需求仍在,因其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比较“接地气”,时政新闻采编人员就要了解民众需要什么、想要了解什么,并以此为突破口,对症下药。同时,不能仅仅为了博眼球而报道,对阴暗面要进行批判,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要继续大力弘扬正能量的新闻报道,筛选出据有报道价值的新闻,是每个时政新闻采编人员的“看家本领”。[2]

(三)与时俱进,提升素养

一篇时政新闻的“新鲜出炉”,有着采编者的辛勤劳动和背后的尽心制作。从出版流程来看,至少要经过新闻采集、记者编写、编辑排版、上级审阅批准等环节,这一系列的流程操作下来,人们阅读的新闻才会出炉。我们承认,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特别重要,但是从新闻的真实性、对大众的引导性层面来看,记者的新闻编写具有“定调子”的关键作用。因为记者是第一时间、第一手深入现场的人,如果记者在自己的稿件中加入主观思想,新闻报道很可能就会失实,就会对读者造成误导。所以,笔者一直在强调,要维护媒体的公信力、维护媒体的意见领袖地位,必须要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自身素质,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也要与时俱进。要从媒体内部抓起,培养起新闻报道的正气之风、责任之风;媒体应多方开展与职业素养相关的培训课程、讲座等等,切实给新闻采编人员以学习机会;还可以适当运用奖惩机制,给予优秀者表彰,失实者惩戒,形成良好工作风气和氛围。

总之,时政新闻的采编工作责任重大,舆论引导力强,是每个时政新闻从业人员都应认真对待的课题,时政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适应时代需求,适应读者需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开始,用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报道出符合百姓阅读习惯、符合主流价值观需要的优秀时政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