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民生新闻可读性的策略与建议

2019-03-22 10:39:29贺奎重庆市江津区网络传媒中心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2期

贺奎 重庆市江津区网络传媒中心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该言论也为媒体融合背景下民生新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民生新闻可读性的提升树立了旗帜。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民生新闻可读性的必要性

现阶段,国内的媒体环境十分复杂,民生新闻作为功能性较强的新闻,应该深入改变其高高在上的新闻地位,采取相关措施让新闻更加贴近民众。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民生新闻可读性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第一,增加了民众对民生事件和相关民生政策的了解程度,为我国利民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通过民生新闻进一步发挥了新闻的公益性,引导了民众正确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形成;第三,保持了舆论的正确方向,维护了国家的整体稳定[1]。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民生新闻可读性的策略

(一)丰富报道内容

现阶段,我国民生新闻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复杂的媒体环境和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网站媒体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想深入提升民生新闻的可读性可从满足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入手,丰富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就是有效途径之一。以养老敬老类的民生新闻为例,民生网对新闻报道内容的丰富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其在《多地出台规范性文件打击虐待遗弃老人等不良行为》报道中,改变了传统民生新闻中苍白的报道氛围,不仅将当前阶段各个地区中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罗列,还在此基础上例举了安徽省岳西县遗弃老人事件,对这种不良行为进行了大力的抨击,通过网站文章起到了重点警示作用,民生网的这种新闻报道形式也成功强化了民生新闻的可读性。

(二)强化语言运用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技术提高了新闻素材的收集速度和质量,扩大了素材收集范围,丰富的传播方式也增强了新闻的视觉化、立体化和形象化,平台智能化的分发机制,促进了新闻“精准化”的传播。因此,该环境下民生新闻需要更加重视新闻内容撰写语言的运用,同时要不断提高新闻自身的视觉化,实现新闻语言的平民化,从而使得民生新闻更具传播性和亲和性。民生新闻是关乎我国民众生活的重要新闻,同时,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语言正在朝着时尚化发展,在保证语言健康的条件下运用网络上的流行用语,可迅速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视觉化阅读需求,尤其是当网络用语在民生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时,能有效激发民众的阅读兴趣[2]。

(三)民生新闻规划

民生新闻肩负着维持社会舆论正确方向的重要职责,同时,民生新闻也是引导民众正常思维构成和道德方向良好的关键道具。因此,相关人员应在民生新闻发布前对新闻进行详细规划,以强化民生新闻的落地性,提升民生新闻的可读性。以下对民生新闻的规划提出相关建议:第一,以民生新闻素材为基础,对民生新闻的作用点进行精准定位,并据此对民生新闻的内容撰写等相关环节进行详细部署;第二,相关人员在进行民生新闻规划时,还应立足于当前阶段我国民生基本情况,以为民生新闻提供切实的发布基础,根据民众的生活需求和信息掌握需求,对民生新闻的规划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在工作中对民生新闻的规划进行严格的贯彻和落实。

(四)切换新闻立足点

当前阶段中,我国民主氛围十分浓厚,人们的自主意识也十分强烈,根据民生新闻具有的公益性特点,在进行新闻传播时要想从根本上强化民生新闻的可读性,还应将新闻角度转换为当今阶段中我国民众的阅读角度和视觉角度,对新闻的撰写方向进行调整,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根据民生新闻的发布要求,对民生新闻的内容进行详细核查,并立足于当今阶段中我国民众的普遍需求,对新闻的撰写角度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保证民生新闻具有足够的针对性;第二,在民生新闻的撰写方向上,也应从我国民众的角度出发,全面保证民众权力和民众利益,将民生新闻服务于民众的特点进行充分发挥,保证新闻的有效性,从根源上深化民生新闻的落地性。

(五)保持新闻实时性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多种媒体共同发展的环境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站媒体拥有了宽广的推进平台,因此网站媒体也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主要传播媒介,要想进一步提升民生新闻的可读性,还应从保持新闻的实时性入手。网站媒体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具有实时性较高的强大优势,以下对保持民生新闻的实时性提出相关建议:相关人员在进行民生新闻操作时,应对民生新闻的作用环境和发布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掌握,及时获知有关民生的政策动态,并有效地进行新闻撰写和发布,以提升民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第二,实时性是当今媒体环境中,我国民众对民生新闻获知的全新要求,同时实时性也是提升民生新闻可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民生新闻的发布部门进行严格要求,强化其实时性意识。

三、结论

总而言之,民生新闻是功能性较强的新闻之一,具有较大的公益性,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提升民生新闻的可读性,可进一步凸显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保持正确的舆论方向,维持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