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 安徽省濉溪县融媒体中心
根据行业资讯报道,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形成“合作共建、独立自、平台共享”三种建设模式,2019年县级融媒体言值指数更是达到了64.8,在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有所上升。《2018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将在2020年底实现县级融媒体的全覆盖,县级融媒体建设正逐步成为我国媒体矩阵建设以及媒体行业推进中的重要一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改革创新、服务群众是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观念中,媒体报道大多都是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或者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报道,相对比较高端。但是媒体发展环境和媒体平台形式的变化,让更多的人提高了对身边新闻的关注度。为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立足当地现实情况,做为当地发展建设服务,为当地民生服务的“接地气”融媒体中心,推进报道内容的“小而实”。因地制宜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转变新闻采编人员的思想观念,鼓励其深入基层,自觉提升自身对于“脑力、脚力、笔力、眼力”的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因地制宜”,要求媒体人能够根据本地发展特点展开新闻采编。例如烟台市栖霞市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就针对当地苹果产业发展需求,从苹果价格、销售市场情况、种植技术等角度展开新闻采编,解决栖霞果农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报道他们最想了解的新闻讯息。
新媒体环境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微博、微信以及新闻客户端的研发和推广,逐渐使得网络新媒体成为人们了解新闻资讯的“主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目的在于发挥融媒体中心在地方新闻传播以及舆论引导方面占据主体地位,发挥领导性作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将现有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整合,构建起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媒体中心,是推动基层融媒体工作开展的重点。通过不同媒体平台发布新闻信息,能够实现地方新闻信息传播的全覆盖了,有效增强其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创新,既要提供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还要为人们提供身边新闻事件的报道,与国家大型融媒体中心发布的信息形成区别。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转变传统的媒体思维,能够从当下媒体发展需求入手,自觉提升新闻采编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媒体平台群众的需求特点展开新闻策划和采编,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成长为当地主流媒体信息传播中心。其二,在媒体采访以及信息发布过程中,需要从目标受众的需求出发,树立媒体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媒体中心的发展和建设积累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形象,为媒体中心的信息发布和新闻信息采访提供良好的渠道。其三,需要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创新,传统的广电以及纸质媒体新闻采编技术和传播技术都无法适应当前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需求。所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需要引进融媒体技术人才,加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硬件设施引进,围绕媒体影响力和引导力的提升着力拓宽宣传渠道。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摒弃其发展中的劣势,弥补其中的薄弱点,继而谋求新的发展。
坚持群众路线,从服务群众的基本点出发,展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当务之急和建设的根本。县级媒体建设本身就是报道群众事,接受群众新闻讯息和新闻反馈,深入了解群众想要知道什么方面的新闻,通过新闻传播手段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因此,从服务群众视角出发,一方面需要构建良好的反馈机制,开通线上线下的信息反馈渠道,为群众评价新闻信息创设良好的平台,同时,借助互联网信息的实时性,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信息的交互性。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发动群众,扩大信息收集和信息传播范围。通过在各乡镇建立信息联络点,对当地群众新闻信息进行有效收集。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拉近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群众的距离,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受众数量和在地方的权威性,是提升其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综上所述,自2018年1月份拉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序幕,这一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就,无论是在媒体资源整合方面还是在服务群众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媒体作用。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我国媒体建设版图的“点”,无数点的汇聚和累积形成了广泛的中国媒体发展。不仅如此,其还是我国媒体建设的基础,正是有各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信息收集、新闻反馈等,才促进了我国媒体事业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因地制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注重服务、技术以及内容的创新,树立服务群众的意识,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其工作的基本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我国媒体行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彻底变革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地方媒体凝聚力,对于我国媒体整体影响力和引导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