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精准化就业工作的思路探析

2019-03-22 16:10杨帆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精准学校

杨帆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00)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持续扩招以及经济增速放缓,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860 万人,加之留学归国人员,将有近千万人面临着有限的岗位竞争,每一年的毕业季都是更难的就业季,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应该由粗放式的就业宣传向精细化的就业指导转变,在保证就业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 高校就业工作精准化开展的重要意义

1.1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高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一方面源于生源增加导致的直接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的就业服务质量水平有限。 传统的就业服务主要针对群体学生开展,多为粗放式的就业指导以及企业宣讲,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就业需求以及市场对特殊人才以及高精人才的迫切需要,鉴于此,精准化开展高校就业工作对提升就业数量与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必然选择。 学校开展就业工作应当以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为导向,精准把握就业动向;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口,精准掌握社会需求;以学生独立化指导为目标,精准培养个性化人才;以学生双创锻炼为抓手,精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充分结合高校特色、行业动态、地域优势和学生特点,构建多方参与,内外结合、多角度立体式的精准就业指导体系。

1.2 新经济形势下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推动经济高度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此阶段,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就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了平稳发展期,经济增长从规模型粗放的增长状态过度为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状态[2]。在此经济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满足劳动需要向职业化、专业化、精细化需求转变,这就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开展精准化的就业服务工作,有利于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整体质量,是满足当前就业市场需求的必然之举。

1.3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伴随着生活物质基础相对较好、 社会发展环境日新月异、学习成长资源丰富的“90 后”已经成为当前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受互联网浪潮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个性发展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愈加强烈。近年来,诞生了很多以游戏主播、微商代购、淘宝店主、美妆博主为首的新型网络职业,灵活的工作时间、自由的工作环境、可观的经济收入成为了很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也是当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缩影,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也成为必然需求。据悉,个别高校已经开设了电商和职业网络游戏课程,旨在培养新型领域的专业化人才,但此类课程并未普及。 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就业发展需求,学校的精准化特色就业指导必不可少。

2 缓解高校“慢就业”现象的必要举措

“慢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衍生的一种新型就业现象,指的是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准备直接就业或者继续深造,而是选择游历、考察、兼职甚至直接“啃老”的现象[3]。 造成“慢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受到学生个人定位偏差、就业心理支持弱化、职业规划教育缺失以及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针对“慢就业”现象,不能一味否定,但是高校的精准化就业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个体就业心理辅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就业形势搭建良性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高校的“慢就业”现象。

2.1 高校开展精准化就业工作的思路举措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就业服务工作的精度直接决定人才培养出口的高度,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大众化的职业规划教育解决基础就业问题,而精细化就业工作能够推进学生就业进程,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也为学生个人认知与自我定位提供有力支持[4]。高校的精准化就业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2.1.1 目标精准

目标精准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就业指导帮扶的对象精准,形成“哑铃式”的精准帮扶体系,抓两头、稳中间,明确真正需要就业帮扶的学生群体。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生活水准进行评估,对于学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残疾学生要做到精准帮扶,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以及职业教育指导,重塑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信心;对于品学兼优的拔尖人才,应当更加注重职业发展潜力挖掘,有针对性进行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切实提升就业质量。二是能力提升目的精准,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就业能力需求开展精确的提高指导,如简历制作水平的提升训练,多媒体应用技巧的能力锻炼,办公软件技巧推广以及公文处理能力的专业指导等。

2.1.2 认知精准

认知精确是指学校的就业指导要帮助学生准确认知自我,合理评估个人能力与就业需求的平衡关系。要求学校不断完善职业规划课程建设,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学生的自我定位以及职业规划创造良好条件。另外学校要整合教育资源,广泛利用网络数据分析平台,搭建学生个人成长画像,为学生定量化分析提供依据。基于学生的精准认知,学校要主动打破传统集体式、粗放式的就业指导方式,开展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精细化指导作业[5]。要对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仔细分类,从生源地域、工作意向、家庭情况、个人优势等多方面开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

2.1.3 服务精准

服务精准就是高校在就业指导帮扶工作中要有甄别的进行就业信息筛选和推送,要借助学生普遍接受的网络新媒体传播方式进行业务宣传[6]。同时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学生实习发展成长平台,有针对性地推广行业领域的成功就业案例。 另外学校还应紧密联合学生第二课堂学习,定期开展如面试达人、“大V”访谈、简历设计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服务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学生活动。 精准服务还要积极发挥师生的传带作用,如建立专业学科年级朋辈合作小组、建设辅导员就业工作室、 开展班主任专业前景分享班会等多种就业服务活动,真正做到精细化就业服务工作。

3 学生在优质就业方面的准备工作

3.1 重视学业基础

学校的就业帮扶指导始终是学生就业的外力因素,就业市场对人才能力的基本需求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想要高质量就业首先就要高质量完成学业,重视学科的基础教育积累以及专业实践的能力提升。 学生在校要珍惜求学时光,加强自律,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长意识,打牢专业基础,并且通过职场模拟或者学科竞赛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深化对专业领域的认知,提升应对就业问题的能力。

3.2 精准自身定位

学生在择业时要树立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意识,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理性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切忌在择业时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也不能妄自菲薄低估自身实力。综合判断地域、薪酬、职业前景、个人兴趣等就业因素对于个人择业的影响程度,明确个人择业的核心判断条件,根据自身情况确立在择业过程中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进行针对性的能力提升训练。

3.3 调整就业心态

学生应当理性看待就业市场的竞争现象,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心态,同时,要积极和家长沟通,摆脱对家庭或者安逸条件的依赖,尤其对于“啃老”的心态要坚决摒弃。除此之外,要树立高质量就业的自信心,注重对面试心理、压力调节的能力培养。 对于有就业恐惧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积极主动向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总之,要树立健康的就业观,将就业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就业是民生大计,做好就业工作是每个学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政府、企业、高校应当构建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应发挥就业指导的先锋堡垒作用,持续推进精准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在保证学生学业有成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精准学校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学校推介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