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钊锋
(丰泽第三中心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结构体系完善,更应当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更加热爱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如何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技能,还需围绕学生认知特征,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快速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教学目标。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模式创新,学生被动学习状态得以改变,学习质量得以提高。生活化教学模式,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直观化与趣味性,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对数学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忽视学生情感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发散思维等发展受限,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与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使得数学知识直观化与系统化,帮助学生思维自然过渡,更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理解能力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数学知识认知片面,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施后,教师从主导者角色,过渡转变为组织者与引导者角色,启发式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思维与意识强化。 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关联,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学整体水平与质量持续改进。
新课标提出后,强调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以此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要求学生从所学知识与生活阅历中,学习并理解数学,帮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价值。 对此,教师应当本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一改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此增进学生与数学学科的关系。 前提是转变教学理念,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原型、实例,根据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真正实现生活实践与“教”“学”一体化。 从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生活化,带动数学教学整体生活化[1]。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更是学生融会贯通、促进个人发展的数学,即属于自己的数学。课本是生活数学的提取概括,为学生提供了生活范例,为学习数学知识搭建了平台,预示着任何有现实意义与学生生活相切合的素材,都可作为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应当找准教学内容,加强生活、数学学科的联系,加强生活数学教学,实现教学内容趣味化、生活化,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价值与魅力、亲切感,减少学习陌生感与机械性学习压力,逐步提高学习乐趣,为坚持学习提供动力。 如在《方向与位置》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太阳升起、学生位置、雷达站与海洋舰位置、地图等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数学应用题,学生对题材陌生,将直接影响学生解题思路,将应用题转换为生活题材,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含义,从而引导学生思想过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3]。
教学方法生活化,更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如在《认识方程》教学中,教师播放《ABC》字母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与字母之间的关系。 以“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其基础上,让学生用字母a 表示青蛙的只数,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用a 表示青蛙的腿数,学生在讨论思考中,会得出“a 只青蛙4×a 条腿”的规律性结论,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逐步引到生活中的范例,让学生用字母n 表示自己的年龄,在讨论中得出“妈妈比我大24岁”的方程,即n+24,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掌握方法。 随后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让学生在数量关系探索中,体会数字的简洁美,最终提高代数思想与抽象概括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帮助学生攻克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熟练运用字母公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并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提供字母表示数的机会,降低学生首次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要求,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灵活学生思维,避免机械化的学习,切实提高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帮助学生直观思维、抽象思维的过渡,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前提是营造与学生性格特征相符的教学情境,实现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从而生活经验入手,实现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确保学习质量。 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更利于学生思维与意识强化,从而实现做中学。 如在《年月日》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认识片面,且整合知识直接讲解,对学生来说知识点相对杂乱,通过课前整理收集,能够缩小认知差距,同时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在引入新课教学环节,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的年龄,设置悬念引出生日等相关问题,唤起学生的经验,找准时机引入新课。教师通过过生日的悬念,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自然的引起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通过“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年月日知识”等问题,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路紧跟教师教学步伐,实现以学定教。通过大月小月的口诀与拳头记忆法,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记忆,增加学生学习印象,最终实现爱学与乐学。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料加强平闰年知识介绍,实现学科整合,从而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巩固练习环节,为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让学生根据上个月的月历,自主制作下个月的月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解开过生日的谜团,加强对数学服务生活的感受。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与运用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学习地位逐渐提高,所学知识得以强化[5-6]。
教师语言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教学中,不具备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无法胜任转换抽象数学知识的工作。数学知识看似枯燥,但蕴含丰富生活常识,用幽默风趣的生活化语言教学,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最终发现数学价值与魅力。如在《千克、克、吨》教学中,通过动物医生给动物体检与称体重等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认识秤的教学环节,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在没有包装袋的情况下,如何知道鸡蛋物品重量”等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估算、称量、计算等多种手法,得出物品的重量。并通过台秤组成介绍与称重实践,让学生实际感受千克与克的大小,以此树立质量单位概念。最后让学生抢答“一千克铁与一千克棉花哪个重”等问题,营造生活化氛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带给学生别致的学习体验。在认识吨的教学环节,可通过曹冲称象、相互背一背、桥头8t 牌子图片等媒介,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概念。 在练习巩固环节,借助超市价格比较等生活题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任何教学环节,都离不开教师语言引导,尤其是应用题教学环节,利用生活化语言简化题目内容,更利于学生质量单位的有效换算,从而提高教学亲切感与说服力。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展开生活化教学尤为必要,能够帮助学生的简化与直观理解数学知识,从而确保学习效果与综合素养。但生活化教学涉及内容广泛,包括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语言与理念等,还需教师加强课本中生活素材与生活中数学范例的挖掘,实现生活与数学概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