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社团语言学习法(CLL)教学策略探究

2019-03-22 15:41马亚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研讨社团语言

马亚星

(北京联合大学 外语部,北京 100101)

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在于克服心理障碍,“开口说”比“说得对”更重要。在诸多的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中,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LL)因为关注到学习者的学习情感需求而独树一帜。它通过创造和谐友好的学习气氛,使教师能够主导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突破英语使用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社团语言学习法概述

(一)社团语言学习法的基本概念

社团语言学习法(CLL)又称咨询学习法(Counseling Learning),由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教授查理斯A.柯伦(Charles A. Curran)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柯伦教授具有心理学背景,他创造性地应用心理咨询相关原理与方法指导外语教学,将心理咨询中的当事者(client)与咨询师(counselor)的角色定位转移到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学生(learner)与教师(knower)身上。在他看来,语言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是社会组织关系的体现;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定位彼此的关系,而彼此的关系反过来也会影响语言的交流。在一个平和、友善、民主的课堂中,师生、学生间会维持熟悉、亲近的关系,而同学间的关系越亲密、越平等,学生就越会大胆运用自己不熟悉的外语,以保持与他人同样的进度。随着外语的不断被使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师生关系将从依赖发展到平等独立,这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运用外语。这一不断深化的外语应用过程在CLL中被总结为SARD:在获得安全感(Security)的基础上,学生将注意力(Attention)投入外语学习,不断参与(Aggression)到外语练习中。这些练习形成重塑学生精神面貌的维持力(Retention)和促进其不断进步的反思(Reflection),帮助学生在完成阶段学习后获得对知识整合分析的鉴别力(Determination)。随着知识与知识间的关联逐渐被发现,学生最终获得应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社团语言学习法(CLL)关注学习者的个人情绪层面,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形成学习共同体(community)关系,学习不再是学生的“单打独斗”,而需要和同学、教师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二)教学过程

在实施社团语言学习法(CLL)的课堂里,学生通过母语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然后坐成一圈。教师游走于圈外,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译成相应的外语。根据学生需求,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学习指导。具体来说,其交际互动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相互依赖”阶段,学生说母语,教师翻译,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第二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学生掌握一些特定的语法与句式,并开始自信起来;第三阶段,学生逐渐独立,但还有一些错误需要教师纠正,但过于自信会导致对教师建议的不满和不解;第四阶段,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有限,开始容忍教师的建议,多学多听;最后一个阶段,学生真正脱离了教师的讲解,开始独立、自主地进行交际,教师处于缄默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教材,教师也只有一个隐形的计划,因为教材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障碍。社团语言学习法(CLL)强调的是整体教育观,既重认知又重情感,追求学习内容的生活、工作情境化,以方便学生的融入与语言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随时调控学生心理,形成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社团语言学习法的教学策略

社团语言学习法(CLL)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用好社团语言学习法并不容易。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研讨内容让学生感到厌烦,甚至失去参与的兴趣;教师过于放手,随意教学,让学生在交谈和发言中度过无效的一堂课;学生心态过高,希望通过一次研讨就可以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因此,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研讨的重视程度,明晰双方的职责,把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在研讨开始之前,才能保证社团语言学习法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研讨中取得的学习成果得益于教师的正确指导,但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倾听别人的谈话和参加研讨是大有益处的,但这需要个人或小组持续倾注注意力。为了更好地在研讨中达到学习目的,学生需做好以下准备:

1.详细的母语研讨提纲

在学习初期,学生常常会因为英语水平不高而不愿开口或不能开口,导致研讨陷入停滞。为避免出现这一情况,学生应事先根据研讨主题用母语列好发言提纲,对可能出现的研讨内容做好准备,以在必要时及时获得教师的帮助。

2.强烈的参与意识

只有每个参与者都积极参与研讨,并用清楚、易于让别人理解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时候,研讨才能汇集集体的智慧,参与研讨的人才能在此过程中受益。每个人参与越多,贡献越多,收获也越多。

3.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

举办研讨会时,即使有积极发言的学生,如果无人愿意倾听,研讨也无法顺利进行;如果没听完别人的发言,大家就抢着表达自己的观点,研讨也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参加研讨的人应当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尊重别人的经验和学习成果,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最终达到共享学识、取长补短的效果。

4.个性化思考

研讨的时候,参加研讨的人应当对同一主题提出至少两种不同的认识,这样才可能促使大家思考并各抒己见。这要求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开动脑筋、贡献智慧,以丰富研讨内容,提升语言的应用广度与深度。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社团语言学习法(CLL)教学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不拘束、非正式,这也是它的优点之一。教师可以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幽默的教学风格、适当的教学进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充满信心地畅所欲言,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如下角色:

1.顾问(counselor)

当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时,研讨可以给学生提供表达复杂概念的机会,使学生学会质疑与批判。课堂上的研讨是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同学之间的平等对话也保证了一个相对安全和轻松的环境,这些都为自由表达思想创造了先决条件。

2.敏锐的观察者和热心的帮助者(keen observer and helper)

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具体而言,要对学生的反应和要求留心,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所了解;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而不能把课堂变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帮助学生建立集体信念和合作精神,使其学会依靠群体力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向导(guide)

教师是研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要确保研讨的顺利展开,并使其紧扣主题。除了作为“活电脑(human computer)”回答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教师还必须知道如何适时地介绍新句型、提供新单词、帮助学生辨别错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应是微妙、适当的指导,而不是命令。

(三)组织课堂研讨的技巧

运用社团语言学习法(CLL)组织课堂研讨的形式多样,但高质量的课堂研讨具备共同的特征:首先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即任何争执、劝说与说教都是为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不必在此过程中纠结;其次是同学之间的帮助对交流大有益处。参加研讨的学生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观点的优势与不足,做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教师作为研讨的组织者与主持者,旨在提示和纠正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偏题错误,而自己不会在研讨中占用过多时间。研讨要形成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自然互动,而不是教师主导的机械式师生问答,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应对一些常见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研讨话题

如果学生未做准备,研讨会可能出现冷场、难以深入或不了了之的无果状态。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在研讨之前务必选择合适的主题,让学生做好材料搜集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准备适当的研讨提纲,提供阅读书单或选择有趣味、挑战性强的阅读资料发放给学生。研讨之前先检查一下学生的准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平时注意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网络等多种媒体和渠道搜罗资料,以便在课堂研讨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可以把课上得丰富多彩。

2.保证每个学生的深度参与

在研讨中我们常常会见到外向和善于言辞的学生踊跃地发言,内向和害羞的学生沉默观望。于是少数健谈的学生垄断了课堂研讨,要么影响群体接受他们的观点,要么无视其他意见的存在,教师务必要谨防此类现象发生。在了解全班情况的基础上,教师不应让部分学生垄断研讨,一旦出现垄断就及时干预,并用提出“反论”的办法鼓励其他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必要时可点名提问。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认可学生的贡献,并尽力给每个参与研讨的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3.引导调整研讨方向

学生在研讨时常常偏离主题,造成时间浪费或使研讨无果。主持教师须有较高的引导技巧,及时干预。但教师应时刻牢记,干预的目的在于纠正偏题,而不是人为地将研讨引向狭窄的定向和获得预先确定的结论。某些学生在研讨中过分地就事论事,注重研讨本身而忽略在研讨中应有的学习。发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应及时中断研讨,用提醒反思或确立新方向的办法引导学生有的放矢。

4.灵活控制研讨时间

控制研讨时间是一个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问题。在研讨中,教师不像在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课中那样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或可以利用教学方案对各项活动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在真正的研讨中,教师对研讨的内容、方向往往始料未及,常常出现研讨过于激烈而时间不够用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目标预设,注意分寸,把握方向,恰到好处地控制时间。

三、结语

西方的学生从中小学开始就学会参与全班性研讨,教师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他们从小就培养起来的自主学习风格为日后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创造了条件。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教学的传统是中小学的学生惯于等待教师的“满堂灌”。当学生们到了大学,被要求积极参与研讨时,就可能显得过于拘谨或不善言谈,难于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气氛。这里面体现出的实际上是中西方教学传统差异的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社团语言学习法(CLL),可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克服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适当地鼓励和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一旦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此策略尝到甜头,就会十分热衷研讨,甚至希望教师少讲,而给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随着国内主体性教学问题研讨的开展,社团语言学习法(CLL)必定会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猜你喜欢
研讨社团语言
缤纷社团
语言是刀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