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网络新词汇的“走红”已成为网络传播环境下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对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学理性的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对其“走红”原因有了传播学理论的相互印证,方能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更好地指导实践、引导舆论。
从文化领域来看,当前的文化领域呈现出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压制和抵制的局面。“90后的新词汇”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对峙的产物。基于观众的对抗性解释,亚文化使用模仿,讽刺,盗用和拼贴来产生某些在线流行词。[1]
这些词在被创造出来以后之所以能走红网络,成为网络热词并被“90后”群体共同接受追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词汇的创造来源于“90后”的日常生活,能够形象地反映出“90后”人群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当下的“90后”基本上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群体,恋爱、减肥、学习、追星等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这些新词汇正是广泛产生于这些活动中,因而让“90后”群体找到了一种群体归属感,找到了“90后”的共同语言。其次,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些新词汇仅仅只是作为网络流行词汇传播着,但是有些表达却十分生动形象,例如“快消品”“自杀式单身”等,这些词所表达的含义是我们传统通用的基础词汇组合无法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的,而“90后”群体的生活中这些极具特点的生活状态和急需表达的诉求推动了以“自杀式单身”为代表的新词汇的产生、传播和聚合——这同样也是一种依托于群体自我认同感的亚文化圈的构建形成过程。
跳出“90后”新词的形成过程,单从这些新词汇的内容来看,新词汇中所蕴含的寓意实际上还展现出了真实“90后”人群所处时代的时代特征。例如,“万能好运绝缘体”指这样一群人:抽奖抽不到、恋爱谈不上、睡觉睡不着、学习学不好、游戏菜到爆。这个词的寓意实际上还折射出了2018年起微信、微博抽奖活动的流行和以联机、联网形式组队竞技的手游的兴盛;又如“盲目出轨”指的是一种很常见又令人不解的出轨方式,这与近几年来明星艺人出轨新闻时有发生,成为影视娱乐产业膨胀发展下的时代热点特征相契合。
长尾效应,英文名“Long Tail Effect”。“头”和“尾”是两个统计术语。正常曲线中间的凸起部分称为“头”;两侧相对平坦的部分称为“尾”。从人们的需求来看,大部分需求都集中在头上,这部分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尾部中的需求分布是个性化的,分散的,需求量小。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需求将在需求曲线上形成一个长长的“尾部”,所谓的长尾效应就是基于其数量上,将所有的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要大的市场。
从“长尾理论”的角度分析“90后新词汇”进入主流传播语系的现象:在“90后新词汇”最初产生并且初步扩散的阶段,新词汇还仅限于互联网传播,它并没有即刻进入主流传播语系之中。然而,虽然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并不能做到像传统的主流媒体那样一经投放、公示就能形成巨大的影响力、迅速占领主流传播语系,但是互联网具备跨越时空、媒体融合、交互性强的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随着众多互联网用户的转载、评论、分享等行为,“自杀式单身”这一“非流行”市场通过大量网民的传播,其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以至于通过网络传播,其影响力、传播范围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自杀式单身”登上了微博热搜便是最好的印证。
在这个“长尾效应”中,报纸、广播和电视可视作主流传播渠道,而“90后新词汇”的传播渠道则是一些处于非主流地位的各种网络传播平台以及大量的网民。而正是由于这部分非主流传播主体数量大的特点,尽管单个网民的传播活动影响力极其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所有的对“90后新词汇”的网络传播效果叠加起来,就能达到“非流行市场”累加起来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由此得以推动“给力”一次进入主流传播语系。
任何传播内容都应借助相应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才得以真正进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民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网络世界成为了网民们传达心声、表达“反抗情绪”的绝佳之地。[2]
由于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和门户网站的信息传播,“90后”新词汇被频繁地曝光在大量互联网用户面前,而“90后”群体又是互联网使用者中的一大主流群体,微博微信等交互共享式媒介常常是这部分人群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这也使得“90后”极易对这波新词汇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形成网络用户的聚集区,进而推动其成为“90后”的共同语言,构建出“90后”特有的共同话语体系。
不同时代之下有不同的社会热词;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也会自发地形成构建起属于自己这个小团体的亚文化圈。根据这些亚文化传达的内容,分析其中所反映的社会心态,总结某个亚文化圈背后的群体特征,这是整个社会在创造新式流行的同时需要共同深入思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