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玮
(新疆财经大学教务处,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自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意见,提出建立“五位一体”的高校教育评估制度,开启了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模式,到2013年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启动,审核评估逐渐成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
审核评估以质量保障体系是否与高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是否形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体系运行是否有效等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审核评估实质上是通过保障体系的评估来评估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发展目标、目标达成度、从入学到毕业的人才培养是否达标等内容关系到教学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这些内容会随审核指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体系。
由教育部出台的[2011]9 号文件指出:“建立健全适应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评估制度,要以院校自我评估做基础,结合专业评估认证及国际评估,检测基本教学状态数据形成多远评价相结合的审核评估制度。”审核评估是新时期依据我国实际情况,确立的“五位一体”的高校教育评估制度,是以自我评估为基础,多元评价相结合,教学状态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适合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评估制度,是一种通过自身驱动,同行反馈,团队合作的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模式。总体来说,是通过评估对象设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来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及效果的实现情况。
审核评估与以往的水平评估、合格评估不同。水平评估是于由教育部组织的选优形式评估,重点是看被评估高校处于怎样的教学水平,属于“选优评先模式”。对新建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为国家组织实施的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审核评估是以自我评估为基础,最能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评估模式。审核评估不设统一标准,形成写实报告,结论不分等级,强调分级管理,促进高校自律提高,重点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结果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张扬办学个性的多远化评估模式[2]。首先,审核评估考核标准多元化。在形式上不设标准不分类,注重人才培养个性化。其次,审核评估重在分析总结淡化等级评定。通过写实性报告,对高校人材培养的目标、过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好的工作经验,找出需要改进的工作内容,进一步梳理思路关注质量内涵。最后,审核评估的关注点转向质量提高,发展内涵等软指标。评估的重点在质量体系建设及运行效果。
一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高校教育进行常态化监控。以教学基本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库按审核评估要素对数据进行整理转化,形成分析报告,专家通过报告系统全面的掌握高校教学情况,增加了评估的工作效率和信任度。二是以写实性的评估报告取代评估等级。审核评估以学校主体目标为导向,由只关注结果向重视评估过程转变,消除单一标准,鼓励特色办学。三是通过评估三方监管,使工作透明,评估过程严格,评估风气良好。四是吸收社会力量进入,使评估开放性提高。五是改进工作方法,实施管评办分离,提高工作效率,组织实施分级。
教学质量是审核评估的核心,其目的是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自我改进,完善自律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是审核评估过程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校教学工作的“四个度”为考察重点,政府与高校联动,教师广泛参与,促进相关人员相互学习,评估类型分为发展性和过程性[3]。自我过启动审核评估以来,为迎合评估,高校教学质量体系基于评估指标逐渐发展建立。在此背景下建立的教学质量体系虽然可以符合审核评估,但是高等教育要满足大众对教育的需求就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开展特色办学,所以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体系需要根据社会、教育发展具体情况做出转变。
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需要建立学习支持系统,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体。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教学体系的转变体现在评估标准由原来的办学质量评价转变为对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估[4]。实施审核评估的重点是考察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而不仅是学术成果。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化发展,需要学校的教学质量体系重视学习质量,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以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为出发点,培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在教学管理上,学生自己的依据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制订学习计划而不再是依照学校制订计划被动学习。自主选择和学习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质量体系,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审核评估模式下,高校依据自身办学情况自主选择评估标准,而不再是国家统一提供评估指标。高校按照人才培养规划自主确定办学定位,充分行驶自主选择和开发的权利,设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高校在熟悉审核评估框架的基础上依据评估原则,梳理设计思路,制定评估标准。质量评估标准指导框架包含国家对高等学校教育的指导意见,由审核评估机构下发到高校,在框架指导下遵循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考察教学质量与教学结果相结合的原则设计评估指标,高校围绕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教学体系。
审核评估以体系框架为评估参考内容不再制定具体指标,不针对办学质量评估,评估重点向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政府在审核评估模式下作为指导者,尊重高校运行规则,高校领导可基于自身教学管理实际与评估机构进行关于办学质量的协商。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该校办学实际及国家指导思想,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确立目标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既可以实现高校办学特色风格,又促进基于高效自身能力的特色办学,利于高校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审核评估是通过高校教学质量体系的评估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结合学校自身体系建设,不奢定指标,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的教学质量体系,实现体系转变,不但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还可以促进审核评估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