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乐,刘 巍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制作微缩模型,材料易寻,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这符合“低成本,高收益”的理念。例如:制作一个恐怖怪异的乡村屋舍用作电影拍摄背景,大概需要以下材料:热胶枪、白乳胶、强力胶(粘合所用)、喷漆、丙烯(上色所用)、喷墨枪(上色或做旧)、精雕油泥(塑性所用)、雕刻版(房屋框架)、亚克力玻璃板(窗户或玻璃门)、铁丝、钳子、仿真绿植等。这些材料价格低廉,需要重复购买的是一次性消耗品,如胶水、喷漆等,至于工具类则可以反复使用。为了节约经费,场景中微缩的床单、衣服这类纺织物,可以利用破旧碎布手工制作。冰棍枝、一次性筷子、牙签等可以做一些小的构架,石头、砂砾等可以铺就地面,制作假山。目的是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将成本压缩到最低。
本文将微缩模型在场景中的应用归结为真实、夸张、想象三种表现形式。首先是真实性,微缩场景并非仅仅将东西缩小摆到一起,其中关系到比例尺的应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情况下需要精确到毫米。想要构建一个真实场景,那么这个场景中的一切道具,都得根据所需要求按等比例进行缩小,倘若有一件道具的比例出现问题,最终的场景就会显得突兀,使人们产生不真实的感觉。在严格按照比例制作场景基础上,平时的观察也尤为重要。比如较古老的木质家具,上面的裂纹走势,不同金属的反光差异等,只有看得多,观察得仔细,有了一定的经验,才能做到真实。做旧上的统一,色调上的和谐,看似不重要,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品看起来是否赏心悦目。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不和谐的地方进行改善,但不可以破坏整体环境。其次是夸张,夸张就是在确保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大或缩小。比如拍一个人物巨大化的场景,可以刻意地将建筑等参照物进行缩小,就像日本电视剧《奥特曼》的拍摄中就用到了这种手法,微缩周围的场景来衬托英雄人物的高大。如果有个镜头是演员开车进入了一个奇幻的原始森林,里面的物体都被巨像化,蘑菇大到下面可以有车通行,这时将进入森林中的车用迷你仿真车代替,将仿真车作为参照物,就会显得蘑菇非常巨大。参照物的变化可以混淆人们的视觉,显得夸张,给人以奇特感。最后就是想象,例如外星场景、奇幻场景、历史场景等。设计历史场景应尽量参考历史文献,除非是一些架空的历史环境,或者在无法考证的情况下再进行想象。只要你能想出来,就有可能利用微缩模型做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正是微缩模型的魅力之一。
在微缩置景中除了古建筑、山水、乡村建筑等,还涉及现代工艺品,例如仿真汽车等需要工厂制造的现代物品,很难手工还原其真实性,这时可以直接购买高仿真的汽车模型。即使增加一些预算,也物超所值。Gopro相机、3D打印机、便捷的电脑软件、各种新型材料等新时代的产物为微缩模型的制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利用各种三维软件可以将想象中的物体或场景表现出来,常用的三维动画软件主要有3Ds Max、Maya、Softimage XSI、Cinema 4D、Houdini、Realflow等,每种软件的功能都很强大,都可以独立完成从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渲染的整个流程[1]。可以利用Maya、Zbrush建模,然后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上色,做旧。利用拍摄的特殊角度将人物缩小放置在构建的场景中,即使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将拍摄出来的图像、视频等利用PS、PR、AE等软件进行修图、渲染。人才、技术、材料应有尽有,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制作微缩模型将是一种趋势,两者相结合,必能做到精益求精。
(1)影视爆破。在影视中所见的豪华名车、游轮、大楼、隧道等被炸毁的惊险桥段是非常耗资的,先不说很多被炸毁的道具是真实的,需要大量资金,单是人力上的投入也是一种不菲的开销。时常需要搭摄影棚、支摄像架,繁琐无比,然而很多此类场景完全可以用微缩模型来实现,如拍摄一辆车从将要坍塌的隧道驶出,需要的道具有:一辆仿真模型车、一个搭建好的模型隧道、两到三台摄像机、灯具、粉尘、碎石等,甚至摇晃一下摄影台就能造成坍塌效果,完全不需要真正爆破一个隧道。可以说,微缩模型在爆破拍摄中用处极大,毕竟爆破意味着大量的财力投入,而且有很多不确定性,可能造成演员伤亡,或是一次性拍出来的镜头并不能让人满意,而重新来过又需要大量投资。如果利用微缩模型来制作爆破场景,可以很好地规避伤亡,大大增加容错率,同时要比电脑特效做出来的生硬的爆破场面好得多。
(2)场景转换。在影视中很多场景只出现了很短暂的一个镜头,比如一个人被埋在沙漠中只露出一个头,如果为这个镜头让一个团队跑到沙漠去得不偿失。这时,微缩一个沙漠场景,在中间开一个能让演员头部露出来的位置,再用特效化妆将这个人表现为脱水的状态,摄影师通过一些特殊的角度进行拍摄,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像雪地、高山等,很多场景的转换都可以用微缩场景来实现。
(3)历史场景还原。社会的发展必然使我们身边的环境日益更新,很多过去的老建筑都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我们如果想在电影中插入一个缅怀过去的场景,比如80年代的香港,那种紧挨在一起的房屋、贴满小广告的墙面、电线缠绕的街道上空等。香港有这种老场景的拍摄基地,但租赁这样的基地价格太高,我们的主旨是节约成本,那么微影模型建筑就能派上用场。搭建一个香港的微缩街景,用电脑将人物合成在里面,取一个中景或者远景还是很逼真的。
(4)幻想场景展现。相对于一些奇幻电影,比如《西游降魔篇》里的水上村落、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学院、恐怖场景中的奇形怪状的建筑,亦或是《星球大战》里的外星场景,很多都是利用微缩建筑来实现的。有人会说现在CG动画、电脑特效制作已经非常真实了,甚至一些次时代游戏中的人物和真人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完全没有必要搭建模型。这时需要考虑一些现实问题,首先就是成本,利用电脑来做特效成本非常昂贵,从原图到建模,到分UV、贴图,再到动画,想要做到非常真实,中间的成本非常大,之前由郭敬明小说改编拍摄的CG题材电影《爵迹》,对外称投资达到四个亿,这是很多制片商所接受不了的价格。纯粹的CG动画与利用微缩景观拍摄合成,这两者在表现真实性上也有着一定的差距。拍摄时后面围着一块蓝布,后期抠图做特效,这是现在电影行业惯用的手法,成果显而易见。国内因为特效技术相对西方落后一些,所以最终做出来的特效多少有些生硬。利用现实中的场景拍摄然后进行修改,要比电脑直接制作更加真实。2015年《007:幽灵党》的总投资合人民币达到22.5亿元,而国内大多数电影预算不到5000万,超低的费用自然也很难创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奇观,滋生出“五毛特效”现象也不足为奇了,这是遏制国内特效技术[2]。但我们利用微缩景观,或多或少可以弥补特效制作成本上的不足。
很多时候广告和影视是相通的,不同的是广告比较短暂,或者是静态宣传,相对容易。然而拍摄一个广告的成本却不低,很普通的一个也得两三万,更别说加上一些特效了,如果要给一个车展做一个宣传短视频,光是搭摄影棚和场地租赁就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很多名贵汽车的仿真模型做工非常逼真,我们可以利用微缩模型来代替,拍摄一些类似汽车空翻落地的酷炫短镜头。用微缩模型拍一些静态宣传的广告,效果逼真并且可随意变换场景。一些高楼或景区的沙盘制作也有微缩模型的一席之地,投资商想要提前宣传自己的景区、高楼等,可以用微缩景观来拍摄宣传视频,给消费者一个直观的感受。
逐帧动画是指将玩偶之类的模型放在一个场景里,通过变换玩偶的位置与肢体动作拍摄一系列照片,最终组成动画片,通常是面向学前儿童的知识普及与教育,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并且对孩子来说乐趣无穷,比起传统动画片来说能够节约大量成本。毕竟传统的动画片需要起稿绘图,最后在电脑里K祯,费时费力。因为是面向学前教育的幼儿,所以更多注重的是教育和故事的新奇,对于动画片的场景要求没那么高。如果用微缩场景,一个场景里可以发生很多故事。不仅是面向孩童,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喜欢拍摄逐帧动画,他们追求新颖、独特的拍摄手段,因此用多变的微缩模型作为逐帧动画里的场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人们在生活条件富足的情况下,对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地方时常会举办各种展会。这些展会总会有微缩模型的存在,因为微缩模型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越是精美的、小巧的、足能以假乱真的微缩模型越让人喜爱,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建筑的还原,是非常有历史价值和保存价值的。
相对于国外来说,国内对于微缩模型的应用还是有局限性的。国内虽然有不少3D打印的公司,他们更多倾向于打印模型而不是构建一个微缩场景,至于拍摄和后期处理更是涉及较少,并没有一个拥有配套技术的公司来专门将微缩模型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即使电影中用过的场景不能用来拍摄了,也可以办一个主题展厅,将其作为艺术品展示,甚至可以拿来拍卖,尽量将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