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2019-03-22 11:46秦键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劳动

秦键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感恩教育是培养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完善自身生命和提升个人道德境界的需要。感恩教育让人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轻易否定自己,否定生命。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有意义的,是幸运的,就会更加认真的对待生命,面对生活。对于接受他人更多帮助的当代贫困大学生来说,学会感恩对他们尤其重要。有这样一些好的机构,好的个人,珍视他们的生命,关心他们的生活,即使对于他们而言,这些贫困的大学生就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当他们竭尽所能的去帮助时其实也得不到任何的回报,但他们还是愿意付出时间,付出金钱,付出感情。这样的一份帮助,一种情感,值得那些接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去感恩,去铭记。除此之外,学会感恩对于那些原本因为家庭贫困,而在同学之中产生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尝试去克服自卑的有效途径。感恩也能让他们更加有勇气有信心去面对他们本就不容易的青春,能够更加努力的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奋斗。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养成,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帮助,在潜意识里就明白要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回馈社会。好的劳动习惯的养成,让他们脱离靠社会资助,他人同情生活的可悲的寄生虫思想,脱离一劳永逸等不切实际的错误思想。养成了良好劳动习惯的贫困大学生,尽管现在贫困,但也只会是暂时的,因为那些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的时光会证明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也会回报给他们想要的结果。

一、贫困大学生的现实状态与资助政策

虽然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步入小康社会,吃不饱,穿不暖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许多大学生的生活也是衣食无忧。但是事实上,高校中贫困大学生仍不在少数。为了缓解这些贫困学生的生活窘状,国家也建立了相应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包括有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俭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与此同时,国家还专门为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搭建了入学的绿色通道,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以来,扶贫力度大大增强,扶贫对象更为精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金额逐渐增长,资助面积逐渐扩大,基本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除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外,许多民间公益组织与机构也对这些贫困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帮助,与此同时,也不乏个人的捐助。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善意力量的帮助,这些贫困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正是这些善意的力量为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撑起了保护伞。是这些伟大力量的帮助,改变了这些贫困学生原有的人生轨迹,让他们有书可读,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有能力通过他们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命运。

二、感恩教育的教育内涵与现实意义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心智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极其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处于人生青年阶段的大学生也比较在意他人的目光,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类似于这些的种种不成熟的行为和想法,极易对贫困的大学生的生活上和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影响。其中许多原本家庭贫困的学生,的确需要向学校申请相应的贫困补助,但是他们由于害怕被嘲笑,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选择隐瞒自己贫困的事实,放弃能够贫困补助的条件,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经济负担变得更重,这样的行为最终也可能断送他们的求学之路。更有甚者,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开始学会攀比,别人穿名牌,他们也要穿名牌,别人有的东西,他们也一定要得到。这样的攀比心理导致他们将获得的贫困补助金完全用于了学习生活以外的地方,背离国家发放助学金培养他们的目的,可能甚至也欺骗了那些帮助他们的相关机构和资助者的感情,更辜负了他们的期待。由于这些贫困大学生原本家庭情况就不太理想,大多数父母都只有微薄的收入,也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母意外早逝的孩子。他们鲜有机会能够得到正确的,足够的感恩教育,这使得他们往往缺乏感恩之心,也更容易在原本就艰难的人生路上走弯路。所以高校进行感恩教育的行为刻不容缓,对学生提早进行感恩教育,正确的引导他们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勇敢的面对生活,面对世界。

三、感恩教育需有效开展

不少高校仍没有意识到培养感恩意识的重要性,从学校到老师,都很少对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否缺失,是否需要培养感恩意识,如何开展培养感恩意识相关活动,营造感恩氛围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与仔细研究。在平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也很少提及相关话题,这使得对于不少高校中的大学生而言,感恩意识一词仍然是陌生的。与此同时,也许有些高校开展了感恩意识培养的相关课程,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是足够认真努力的在落实感恩意识教育问题。但事实上,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深刻理解到感恩教育的真正内涵,也没有思考过如何讲述能够让大学生更加乐意去理解,去学习,去关注,去自主培养感恩意识。这使得大学课堂上的感恩意识教学成立枯燥无趣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讲台上背诵着一条条的概念,而学生们则完全没有听进去,更不谈理解与应用。这样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感恩教育方式需要得到纠正。

首先,教师要摒弃这种毫无意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从学生的内心,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加生动详尽向学生普及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怀有一个感恩之心的意义与幸福之处,尽力去营造感恩的氛围与环境,让大学生们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去感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贫困大学生感人事迹得宣讲,一些感恩视频的集中观看,撰写学习心得,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除了加强感恩意识的培养,将感恩教育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也十分重要。学生在行动中,在自己的努力下,不仅能帮助别人而且也帮助自己。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利用学校义工站等平台,开展班级志愿服务与社会志愿服务,进行公益劳动等。贫困大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内勤工俭学来补贴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费用,在锻炼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减轻家庭的负担。与此同时,高校的公益劳动也应该侧重于那些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使得他们有机会去回报社会的善良,也能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能更努力的学习,更坦然的生活。学校还可以通过搭建感恩网络平台,加强学生的自我感恩意识,通过调试与协调家庭,学校,社会,网络,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关系,建立感恩教育系统工程。

开展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让感恩意识深植他们心中,塑造这些尚未心智成熟的贫困的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感恩意识淡薄等问题远离这些贫困生,转变接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不知恩,不报恩,忘恩等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感恩教育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感恩能让他们更加有勇气有信心去面对他们本就不容易的青春,能够更加努力的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奋斗。解决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薄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养成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就是其中一种,用自己的汗水,自己的双手去争取想要的总是没错的。但无论是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离不开高校与社会的帮助,毕竟大环境能够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