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洁 重庆邮电大学
一部电影的成功,除了演员、市场之类的外部因素,究其根源,是故事内容足够吸引广大观众。“无论哪一个专业,学会从剧作角度分析一部影片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电影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剧作展开的或者说是为了完成剧作而进行的。导、表、摄、录……无一不是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抒发情感、结构冲突,而这些恰恰就是剧作的构成内容。”①《我不是药神》的主题大胆不失深刻,台词简练不失内涵,情节一波三折,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当下严峻的社会问题,将程勇对“情”和“法”的抉择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了大众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群体的关注。影片的编剧在传统剧作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戏剧冲突、影片节奏,值得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学习。
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的理解,让观众被某种情绪或者思想感动,从而产生感悟。所以说,主题的研究,就是故事价值研究的重点,也会成为电影价值不能逃避的领域。[1]在《我不是药神》中,从影片开始到结束,通过对主人公程勇的心理变化描写,始终围绕着“情”与“法”的主题在探讨,一方面,陆勇不忍心放弃早已和自己成为朋友的患者吕受益、黄毛和为了给女儿治病在夜场工作的刘思慧,以及全国各地不计其数等着“印度格列宁”救命的患者们;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触犯了法律,这也违背了自己当初只想挣钱的初衷,而身为一名父亲的他,不愿意再以身犯险,给孩子做坏榜样。影片中,“情”对应的是慢性颗粒白血病患者们,“法”对应的是执法警察曹斌,程勇在这两个对立面之间艰难抉择,这就是编剧站在人性的层面上,想要挖掘出电影更深层次的意义,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
《我不是药神》的主题有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尽管每个角色的身份不同,并带着不同的视角和观念来看待生命,但在影片的最后都完成了对生命的诠释。影片的结局可以说是法不容情与法外有情的结合,程勇因走私印度格列宁被抓,但是法庭进行审判时,考虑到程勇的动机是为了卖药救人,还有众多慢性颗粒血友病患者为其求情,所以减轻了刑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是编剧在“情”与“法”之间做了一个中立的选择,既没有让程勇逃离法律的制裁,也没有让他受到过于沉重的刑罚。
人物是影视作品的集中形象化表达,是整个故事情节运动发展的核心。作者正是通过人物刻画来连接故事情节的,观者也正是通过人物心理外化的动作以及人物语言来了解故事内容、升华主题思想和透析背后的寓意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连接情节的基础,没有人物也就没有构建故事的框架。[2]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会揭示人物的性格真相,而且还会在其情节发展过程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变化,如果一个人物从出场到影片结束,他始终是最初展现给观众的那个样子,那么这个人物的塑造将会是扁平、乏味的。在《我不是药神》中,程勇的出场是在他破旧的店铺里,头发蓬松凌乱,吸着香烟,因为生意惨淡而交不起房租。剧本的开篇塑造了程勇这样一个浑浑噩噩的中年男人形象,面对房租和父亲的医药费他束手无策,贫穷和压力正在逐渐摧毁他的意志。直到吕受益的上门拜访才改变了这一现状,程勇得知走私“印度格列宁”的利润极高,于是拿下了中国的代理权,此时的他并不是想“救世主”,当时的他还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物。
到了影片的中间部分,程勇因张长林的威胁而感到害怕,决定金盆洗手,让出中国的代理权,他在自己的命运和慢性颗粒白血病患者们的生命面前,选择了前者。直到一年后,吕受益因缺药而导致的死亡,剥开了他人性深处的面纱,当他看到因为药价被抬高而只能等死的病患们的时候,为了拯救等待他们,程勇倒贴钱为病患走私药物,此时的他面临着随时被警察逮捕的危险,程勇觉得这个选择不仅是他对于吕受益的忏悔,还有对其他病患的救赎。程勇选择向警方的权威发起挑战,不仅是为了广大慢性颗粒白血病患者们的生命,还为他的灵魂而战。此时的程勇,已不再是开篇时那个被生活磨掉意志的小人物形象,相反这次挑战将他转变成为了无所畏惧的英雄。
视觉和听觉的相辅相成才有了电影艺术,电影台词不同于日常的生活对话,真实生活中的对话总是充满着笨拙的停顿、极不规范的遣词造句、不合理的推论、语焉不详的重复,它很少能说明一个问题或得出什么结论。[3]如果将这样的对话原样照搬到大银幕上,就会影响观众观影的心理,导致观众不能被故事情节吸引,甚至会破坏影片的结构、影响人物的塑造。在这个前提下,电影台词必须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意思。
首先,台词对白要体现出人物的内心。《我不是药神》中,程勇和大家吃“散伙饭”时说:“我是个卖神油的,我管得了那么多人吗,我上有老下有小,我被抓进去他们怎么办?”这句话用最简洁的语言向观众交代,程勇决定不再走私药物的原因和内心的顾虑,在演员徐峥说完这段台词后,引发观众的共情心理,即对病患们产生同情的心理。
其次,台词要解开观众的疑惑。程勇停止走私“印度格列宁”一年后,吕受益的妻子找到程勇,并告诉他吕受益自杀未遂,此时观众心里会产生疑问: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吕受益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充分调动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带着观众的困惑,程勇来到医院,他看到已经进入急变期,奄奄一息的吕受益,询问他:“怎么搞成这样子的?”吕受益回答:“没有药啊,就这样了。”编剧在情节设定上,省略了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程勇的提问实际上是替观众发问,这短短的八个字,两个演员之间一问一答的对话,就交代了吕受益在这一年里病情迅速恶化的原因,同时解开了观众的疑惑。
最后,台词要补充和说明剧情。在影片中,一位得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老人对警察说:“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由于情节的设置,省略了这位老人吃药治病的剧情,编剧在台词中展开这部分故事的叙述,这段台词充满了故事性,弥补了影片画面内容缺失的部分,也代替了部分的剧情内容,同样作用的台词还有影片的结尾处,三年后,曹警官开车专程接程勇出狱,曹警官:“假药别碰了啊,没人买那玩意了。”程勇:“怎么了?”曹警官:“正版药进医保了,没人吃印度药了。”在影片中,这段台词不仅起到了补充医疗改革剧情的作用,还充分发挥了观众的想象力,对于正版药进医保的过程,影片没有给镜头去描述,编剧通过三句台词还原了医改的剧情,对于程勇来说,是增加了他对于如今医疗政策的了解,对于观众来说,这段台词弥补了医改剧情的缺失,同时给影片的剧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不是药神》的编剧根据真人真事,塑造了程勇这样的平民英雄,以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群体的关注,影片主题深刻、人物性格多元化、台词设置巧妙,影片的剧作不落入俗套,真实而又细致的刻画了“药神”程勇的形象,剧情内容既跌宕起伏又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预期,在揭示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向观众潜移默化的传达了人文关怀的价值观,激发了群众对于医疗问题的关注,为我国现实主义类型电影的剧作发展作出了贡献。
注释:
① 苏牧:《荣誉》,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