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之三重奏与生态文明探究

2019-03-22 11:46聂惠徐州工程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三重奏文明人类

聂惠 徐州工程学院

一、引言

人类自诞生到现在,与自然之间一直都在奏响一支美妙的变奏曲。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支变奏曲的韵律却越来越不协调,甚至产生了异样的声音,让人觉得刺耳难受。这支变奏曲的变化,主要是身为演奏者的人类,越来越不顾及乐器大自然的功能与承受能力。全凭自己的喜好编写不合适的曲谱,甚至用粗暴的方式进行演奏,导致大自然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而人类也再也难以听到美妙的乐章。大自然出现颓败之势,人来自然也难以从大自然获得好的创作灵感,甚至即便有好的曲谱,也难以弹奏出好听的曲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关系,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真实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关系相互交叉重合,使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而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至今,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两者关系的高度扭曲,人类因破坏自然环境对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自然环境被破坏同时也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三重关系进行分析和树立,以探索两者之间和谐关系的重新构建,使人与自然真正实现和谐相处和共同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人与自然关系之三重奏

(一) 一重奏: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然扭曲

人类经历了数千万年的发展,先不说人类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基于自然的躯体,光是人类的每一次生产变革,都会都自然造成一定的损坏。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现状,不仅是自然身上的伤痕,也是人类发展的证明。人类为了创造自己心中所谓的文明,肆意扩张、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导致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和谐相处,逐渐转变为自相残杀——人类因破坏自然环境对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自然环境被破坏同时也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由此可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然扭曲。

生态危机并非我我国独有,当前全球都面临着来自自然环境的“报复”,若人类还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依旧我行我素,自然环境必然会让人类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当前各个国家都在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出努力,但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却也屡禁不止。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化学工厂污水依旧奔流不息,就连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都没能逃脱被农药“滋润”的下场。环境急剧恶化后,人类开始尝试通过一些先进的手段使空气变好、海水变蓝。当人们在这一方面取得成功之后,越发沉浸在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功,与改造大自然成功的喜悦中去。人类自以为自己战胜了大自然,掌握了生态平衡的先进技术,越发肆意妄为的破坏大自然,最终人们会陷入难以拯救自己的巨大危机当中。导致人与自然环境扭曲的根本原因,就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出现。现代工业文明虽然促进了人来的大发展,但更显而易见的是,其违反了任何自然的相处规律,从精神、物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破坏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现代工业文明追根到底,是享受、消费和征服自然,这种理念从一开始就是错误,造成了人类面临巨大生态危机的必然。

(二)二重奏:人与自然是关系共同体

人和自然之间的本然关系,最初是生态学的研究结果。所谓的本然关系,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最初关系,本应该保持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人和自然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存在,而是共同体。人需要靠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人类对自然做出哪些行为,决定了人将从自然那里得到怎样的生存环境。生态学和西方学者的人与自然分离学说相互对立,其揭示了一个现实存在的事实:任何事物都难以独立存在。当人类征服了大自然,将自然资源消耗殆尽,并不意味着人类成功了,更多的是意味着人类失去了自己的美好家园。因为人类生存的所有必需品,都来自于自然,环境决定着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在冰川中北极熊不可能吃到绿色树叶。生态学的研究中,人类和自然之间存在着两重关系:一种是人类作为自然生物的一种,离不开自然这个为其提供生存必需品的环境;二是人类在物种竞争中成为胜利者,同时也获得了支配自然的能力。从人和自然之间的两重关系来看,人在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中,需要承担两个角色:一是作为自然生物来保护自然平衡;二是为实现自身发展,从自然中掠夺资源,损害自然的利益。但无论是保护还是破坏,很显然,自然才是整个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人类只是从其手中获得了支配权,却不能可能超越自然。因此,生态学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建立,要符合自然法则,遵从生态规律,要寻找一种双方都能得益的平衡关系。

(三)三重奏:人与自然关系需要重新建构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那就是人作为一种智能生物,能够主导和决定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之所以扭曲,是因为人类采取了破坏自然的行为。因此,当前人类依旧可以为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采取一定的实践,来恢复和重构与自然的本然关系。其实从人类第一次为生存打造工具的时候,已经开始构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之后的为生存所进行的生产、建造房屋等,都是在和自然构建关系。而这种关系,无一不是以人为主而形成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中,人类通过工具或技术对自然进行着动态的改造,建立了当前与自然之间的实际关系。人类以这种实践为基础,实现了从自然中获取物质,以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由此可见,实践是人类与自然构建关系的根本。人类通过实践构建与自然关系,主要有三种方式:观念、行为、技术(或工具)构建。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如何建构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并通过行为将这种关系进行构建,而技术则是人类构建关系的中介。通过技术、工具,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念,将自然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由此可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其和自然关系之间存在的天然关系,构建为人工化的行为。

三、人与自然三重关系与生态文明

虽然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扭曲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但并不是说这种事实不能改变。人类可以通过一些能保护、修复自然的措施,还修复和自然之间的本然关系。在本然关系下,自然不再是人类的剥削的对象,而是相互共存的朋友。人类和自然之间存在相互的义务和权利,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关系和共存关系。大自然之中存在物种和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确保着大自然内的生态平衡,因此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都有着自身存在的必须性。当前,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奏已然不是动听的乐章,人类必须要为恢复两者之间的关系,谱写和弹奏新的乐章——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将会使人与自然扭曲的关系得到缓解,并重新回到本然关系之中。第一步,人类要改正工业文明些错误的思想理念。也就是人类要放下为了自身发展,而不顾自然被破坏的思想,认识并重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事实,以及尊重和爱护自然。自然身上这些由人来造成的创伤,今日人类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治疗,并给予大自然更多的保护。生态学的研究中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本然关系,这位生态文明的建设指引了方向。第二步,要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本然关系,以生态学的理念为基础,采取实践行动。人类重构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有两重性:一种是人类作为自然中一分子,一种高智能生物,为保持着展现人和自然关系的实践,也就是生态实践;一种则是将自然作为一个对象,根据人类的需求和意愿进行实践。这种实践主要是让自然成为人类的资源库,为人类的发展风险自己,也就是社会实践。很显然,现代工业文明就是基于后一种实践,忽略了人是自然中意愿的既定事实。不过,当前人类为重构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也不能全部都采用前一种实践方式。因为人即是自然的一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社会性。因此,人类的实践,应该是两者的协调与融合。也就是人要采取一种既能使自身利益得到满足,又能保护自然生态,确保生态平衡的实践。采取生态实践并不是说人类不能继续发展,而是说曾经为发展而破坏自然的实践并不可行,是一种难以让人类长期利益被满足实践。破坏自然,就等于损害人类的利益。生态实践是社会实践的根本,而社会实践则是生态实践的有力保障。

四、结语

人类经历的漫长的进化过程,成为了当前具备高智商的生物。对于人类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已然将自己当做自然的统治者。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立新的大自然秩序,改造大自然。但当前生态环境危机这一惨痛的教训告诉人类,人类这种毫无节制的挥霍,自以为是的改造,并不能使人类拥有更好的生活。资源枯竭、空气污染、全球升温、水资源匮乏等,成为摆在人类面前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不仅影响了人类的进步发展,甚至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与自然关系的重构,已然成为人类当前亟待开始的工作。与自然像朋友一样相处,各取所需,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才能使人与自然共同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三重奏文明人类
三重奏栏目作者:王文其
三重奏栏目作者:阮敏哲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奏响抗疫“三重奏” 彰显人大为民情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幸福三重奏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