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研究

2019-03-22 11:34曹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技能型工匠育人

曹阳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000)

1 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精神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来,各行各业掀起了弘扬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的良好风气。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从职业素养、品质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五个方面对从业者提出了具体要求。不难发现,央视《大国工匠》中技艺高超的大国工匠们,无一不是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着,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生产理念,在整个团队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下,分工协作,共同进步,使产品质量达到极致,在熟识生产工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用于创新,成就一个个中国制造之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逐步实现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注重人才的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2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意义

2.1 工匠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

高职教育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全方位发展,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品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锤炼自身,注重品德修养,苦练专业技能,指导自身成长成才。工匠精神对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的解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非常一致,都是在强调为人要具有责任心,要爱岗敬业,要有理想,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之中,多方面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既有利于工匠精神融入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又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向着成为德行高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2.2 工匠精神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内涵底蕴

企业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的企业希望毕业生入职后能缩短培训时间,尽快上岗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在育人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明确企业的人才引进标准,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顺利就业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必备的职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增强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蕴,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使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过程中,体会“敬业、务实、团结、创新”的职业精神,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融入工匠精神,有助于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有助于结合时代特点,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育人环境,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有助于丰富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提升社会评价。

3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

3.1 强化思想引领,培育工匠精神

一是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课建设之中,利用《新闻联播》《大国工匠》《平语近人》等载体,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加深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微信公众号、板报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民族自豪感,树立掌握一技之长,为祖国发展、繁荣昌盛不懈奋斗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参与到教育教学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到生产一线,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找准方向,持续努力,增强职业认同。二是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榜样,邀请行业工匠到校做宣讲或做经验交流,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师生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思想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能更贴合实际地规划自己的个人发展,增强对自己成长成才的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结合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进工作者的事迹,优化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使工匠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三是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之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弘扬工匠精神为重点,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过程为载体,将工匠精神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人生理想。

3.2 教学工作和学管工作形成合力,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一是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中去,抓好课堂教学,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和设计、课程考核和评价等理论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到工匠精神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发挥职业院校的特点和办学特色,注重在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充分调研行业需求的前提下,以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充实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能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为标准,加大对学生的实训力度,巧妙设计实训任务,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职业自信,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二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高职学生底子薄,规矩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完成学生到行业一线工人身份的转变,教师应更加注重尽快帮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最多的参与者,起着主导地位,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思想品质,处世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从提升自身修养开始,善于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敢于创新,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为更好地使学生成长成才服务。高职院校除传授学生职业技能外,更应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配合教学环节,科学地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将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贯穿其中,使学生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成绩的同时,成为工匠精神的自觉践行者。三是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人教学过程,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示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学生做人的道理,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从而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3.3 营造匠心校园环境,丰富培育工匠精神育人载体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使校园工匠精神培养有的放矢。深化校企合作,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所需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环境,做到办学紧跟行业,教学紧盯企业,技能推动就业的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优势,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员工的工匠精神,又有利于学生对照企业标准寻找自身不足,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前进方向,以工匠精神为指导,逐步成长成才。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工匠精神。网络时代,宣传工匠精神的载体和途径不胜枚举,文体活动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自媒体和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工匠精神,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践行工匠精神;教育教学方面,探索新的授课方式方法,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设备,更加贴近现场实际,引导学生苦练专业技能,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生活方面,高职院校结合行业背景,建造特色文化广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塑造特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期间时时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力争做到内化于心。三是以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比赛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备赛的过程更加能体现学生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开展理论知识竞赛和实际操作技能比赛,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制定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双考核”奖励机制,在选拔学生参赛队伍的过程中,细化分解任务,阶段性达成实训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不断锤炼学生刻苦坚韧的意志品质,培养坚持不懈的职业精神。参与备赛的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切实践行了工匠精神,锤炼了意志品质,提升了综合能力。四是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育人全过程。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行业背景和办学特色,分析就业形势,开展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适时召开分院师生就业指导专题会议,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选择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明确就业方向和择业目标,多渠道开展就业工作,确保学生和家长就业信息畅通,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各用人单位面试。

4 结语

高职院校应坚守教育教学初心,担负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的使命,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迎合市场需求和产业需要,在育人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精准育人,培养更多地技能精湛的高级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技能型工匠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工匠风采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