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宿迁 2236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职业教育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要体现时代特色, 将整个教学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教师应与时俱进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着力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能够通过动作来对情感进行表达,在无形中陶冶个体的情操,促进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着力加强职业院校舞蹈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综合素养,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在职业院校舞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深研当前职业院校舞蹈教学存在的迫切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从而全面促进舞蹈教学成效的改善。
当前职业院校舞蹈教学与现实存在诸多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舞蹈教育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缺乏适应性,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与舞蹈教学要求的和谐程度相差较大;二是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灌输式的说教教学模式,缺乏示范性互动教学,使得学生被动接受舞蹈知识与技能;三是学生间存在较大的舞蹈基础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严重桎梏了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高;四是职业院校学生舞蹈基础薄弱,舞蹈基训课教学需进一步加强,需提高舞蹈表演实践教学力度。
师生关系和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院校舞蹈教学为确保教学有效性得到明显提升,要注重和谐互动关系的构造,增强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通过舞蹈来进行表达,这就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感知舞蹈魅力,对于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增强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能够缩小师生之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良性沟通,便于营造优良的舞蹈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获得优良的舞蹈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教学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 在职业院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增强学生舞蹈学习自信心,在构建和谐互动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给予学生以科学评价和良性激励, 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将肢体语言科学运用到舞蹈教学以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这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和关注,对于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的增强也十分重要,促进职业院校舞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1]。
示范是舞蹈教学的重要模式,教师标准而形象的技能动作示范配合丰富的语言讲解,引导学生深刻地模仿, 对于学生的舞蹈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2]。 学生观摩教师所表现的舞蹈动作,在脑海中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 形成了动作的连贯性舞蹈艺术, 进而在自己进行舞蹈训练时深入把握各动作技术要领,切实丰富提高自己的舞蹈艺术能力。
(1)分步与整体示范融合推进。教师应对舞蹈示范顺序进行精心的规划和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可以先对舞蹈的整体动作进行完整的示范,让学生细致地观摩理解,尽量把握和记忆整个动作的大部分或全部。 然后再对整个动作的技术要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解,分步骤地让学生专注模仿一个动作,待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了一个步骤的动作后, 再让学生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进行模仿训练。 每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均掌握后,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整体动作,进而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舞蹈动作[3]。
(2)正确与错误动作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深入的“整体——分步——整体”示范学习后,针对个别学生在进行舞蹈训练时表现出来的典型错误动作,教师应及时地予以纠正。 运用对比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给大家示范自己的动作, 教师再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示范,让示范学生看一看自己的动作,然后再示范正确的动作并耐心地进行对比讲解, 通过引导学生对错误与正确的动作进行鲜明的对比,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从而促进学生深入全面把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3)言传与身教结合引导训练。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中,应特别注重自身的言传与身教,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地进行耐心的指导。 教师自身的舞蹈水平和日常的语言魅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因此教师需不断通过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或通过外出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自行录制短视频舞蹈示范动作,发送到班级“微信群”或“QQ 群”,引导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模仿学习。 也可以让学生录制自己在训练中的舞蹈动作,单独发送给教师或发送“班级群”进行共同指正学习。 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密切的言传身教,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提示,进而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舞蹈能力水平[4]。
职业院校学生舞蹈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为全面改善教学效果,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化的舞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让每一名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在差异化分层舞蹈教学中,要对分层教学方法加以科学制定,确保与学生认知水平、发展潜力等相符合,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结合小组舞蹈学习情况来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舞蹈基础等进行分组,在一段时间之后, 需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舞蹈水平再次进行调整,以确保差异化分层教学得到更有效的推进。分层舞蹈教学方式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适应能力,让每名学生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舞蹈学习过程中。
为确保舞蹈基训课达到最佳的效果, 教师要掌握良好的跳跃训练方法,做好训练铺垫,让学生深入掌握起跳、爆发、腾空以及落地的正确方法,为学生跳跃技术能力的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5]。
(1)引导学生掌握蹲的方法。跳跃训练的关键在于蹲,只有蹲好才能跳好,通过蹲来锻炼学生腿部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在跳跃过程中,蹲的功能在于爆发和缓冲,能够通过提跨和立腰等来将爆发力展现出来,并在落地过程中减轻重力对于关节的冲撞, 以免训练过程中受伤。在节奏处理方面,低年级学生应当控制好跳跃的力度和高度,保证节奏处理的平稳化,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要控制好蹲的节奏变化, 慢蹲快起促进肌肉快速收缩,逐渐掌握蹲的技巧。
(2)重视力量训练。 教师要高度重视力量训练,通过针对性训练强化学生踝关节力量, 促进其踝关节反应能力的不断强化。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负重方式来对学生开展力量训练,将沙袋绑于学生踝部,保持局部负重状态,鼓励学生练习各项动作,以促进学生踝关节力量的强化。 肩部负重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力量训练方式,以半蹲到半脚尖辅助练习来推进,确保练习内容适宜,对学生腿部肌肉进行有效训练,强化学生踝关节力量,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起跳和落地训练。同时要注重爆发力训练,在掌握蹲的角度、速度和力量的基础上,要做好快速半蹲的训练,促进学生爆发力的形成。
(3)注重学生舞姿肌肉能力的强化。 在跳跃训练中,不管何种类型的跳,主动肌都是大腿肱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能够促进掌、趾、踝、膝及肌肉的共同收缩,跳跃也因此得以实现。为有效增强学生肌肉的灵活性,确保节奏变化合理, 可交替开展打击类动作和快慢节奏交替动作, 确保学生肌肉反应的速度和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强化。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舞蹈教学的强化,要结合职业院校现实情况出发, 根据社会实践需要科学编写舞蹈教材,以满足舞蹈教学的现实需求。为切实改善职业院校舞蹈教学效果,教师要对舞蹈教学实践进行强化,保证舞蹈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逐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舞蹈素养,强化学生舞蹈实践能力。充分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舞蹈水平的全面有效提高具人重要作用,教师应经常性地带领学生深入幼儿园、中小学、企业、社会公益活动现场等,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舞蹈演出实践,为学生搭建一个优良的实践平台。
总之, 职业院校舞蹈教学需结合舞蹈教学现实情况出发,明确学生学习需求,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并探寻创新化的舞蹈教学方式,营造和谐互动师生关系,加大示范教学,并开展差异化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舞蹈学习空间, 促进学生舞蹈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