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在高等教育从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提升的转变过程中,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所以高等学校尤其是应用型转型高校必须顺应趋势,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地方经济。 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 创新性很强的专业,目前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质量越来越高,但是高校对营销人才的培养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普遍存在人才特色不鲜明、质量不高、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融合困难等问题。 因此应用型转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如何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高校双创型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 但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全面育人的原则,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团队合作、诚信意识等商业道德,且这一原则要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活动全过程,只有德才兼备才是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人才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对接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所以高校一方面要培养出新型优秀的创新创业型营销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二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专长,进行专业的创业指导,实现创业教育分阶段、分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需求,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全面提升双创型营销人才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开展体验、模拟等相关实践教学课程,同时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基础上,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中不仅涉及校内课程改革,还包括政治政策、社会环境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有力配合,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多方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和谐共赢。
构建“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两轮驱动”,“三种能力”,“四大模式”、“五项改革”(见图1)。
图1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框架图
2.2.1 针对学生不愿动手、被动学习的问题,构建“前展后拓”课堂教学模式
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教师课前把视频、准备好的一些问题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传到网上,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通过确认问题、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交流等环节完成,并且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通过布置作业、师生深入研讨,巩固效果,提高学习自主性。
2.2.2 针对学生实习难等问题,构建“虚实结合”实习实训模式
校内实习借助虚拟营销软件实验室,通过模拟营销环境,集中演练学生的营销理论与实践知识,让学生体验从营销调研、市场分析到营销策略制定的全过程;校外依托实习基地,进行岗位、项目训练,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大幅得到提升。 最终实现校内外虚实实训完美交替、有效融合,最终解决学生操作难、实习难的问题。
2.2.3 针对学生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构建“真题实境”毕业论文设计模式
以营销实际项目为题,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其中选题不要面面俱到、大而空泛、模糊不清,切入点要小而精, 从学生实习实践出发。 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促销策划、调查报告等,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展现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2.4 针对学生个性化引导缺位、 创新热情不高等问题,构建“内驱外引”创新实践模式
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兴趣点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创新、自主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依托相关的专业竞赛与项目,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创为主,开展创新创业训练。
按照“市场导向、特色鲜明、项目带动、动态优化”的课程建设原则,完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增设相关创新创业类课程,如《创新创业训练》《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网上创业实训》等,互联网+营销类课程如《新媒体营销》《网络营销案例分析》等。 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设,可以全面地巩固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理论提升、实践检验、协同创新、制度保障、过程推进与改善等方法,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于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与管理中,具体方法如下。
“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模式,从框架构建与细节把握、从素材汇集到思路整合,一定要源于教学和管理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动态跟踪改进、时时合理优化。 要展开研究,首先深入地区、行业协会、企业、兄弟院校进行实地调研, 结合一手数据与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通过理论研究、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市场营销专业“一二三四五”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3.2.1 校校协同创新
与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协同创新实践教学。 如《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课程可以采取校内、外教师协同授课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协同创新实践教学的特征。
3.2.2 校地(区域)协同创新
服务地方经济、结合区域特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宗旨。 如开设汽车营销、旅游会展营销、房地产营销等相关课程;以及学生的大创项目如《大连海域污染管理调查研究》,毕业设计的选题如《大连市零售业顾客满意度现状调查与创新研究》,都是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
3.2.3 校企协同创新
学校与企业(行业)要充分沟通,达到优势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一是教师与学生进企业进行营销实战创新训练,让教师走进企业学习、培训、交流,通过真实的岗位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与学术水平,还可以把学生拉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操性;二是企业专家进课堂,通过讲授真实企业案例和创业经验,如讲授《电话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创业训练》等课程。
3.2.4 校协(政)协同创新
与中国市场学会、中国统计学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广泛合作,进行多元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一是学生通过协会举办的学科竞赛提高了创新能力, 二是教师参加协会举办的创新创业类会议,通过交流与学习提高了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立学校、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的教学监管制度,形成必要的约束和监督。 学校要成立《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师资培养、竞赛组织、学生活动等进行规范和指导。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政策的保障,从而使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序运行与开展。
第三方评价是主要通过学生实习、毕业、创业、用人单位等多方评价,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 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多样化,正式或非正式、间接或直接等。第三方以专业的角度独立展开评价,更利于教育教学准确及时的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完善和调整,实现动态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