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2019-03-22 09:26郭馥铭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时代政治

郭馥铭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 吉林市 132200)

历史和现实清楚地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新时代、新特点、新变化、新气象,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取向总体向好,他们积极乐观、勇于担当、充满梦想,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情感特征,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群体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理念信念分层

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2]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作为社会成员,大学生身上承载的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形态,同时也反映着一个时代、一种风貌。在长期的实践中,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思想认识多样化的社会中形成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并将其作为尺度调整、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需求,从而形成多样化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以从社交、网络、传媒等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在多元文化环境影响下,他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理念信念出现分层。如何应对这种现象,成为当前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青春活力有个性,但吃苦精神不足

当代大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洋溢着青春的风采,是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生于世纪之交,少有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压力,多有求实、求真、求是的精神。受数字化时代的影响和新思潮涌动的洗礼,大学生群体无论是提出问题、观察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无论是“点赞”还是评论,常常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是一个个性张扬又有自己思想见解的鲜活群体。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生活压力较小,缺少相应的挫折教育。同时,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家庭、学校、社会作用的因素在某些大学生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他们在面对学业压力、就业问题时缺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三)思想观念活跃,价值追求多元化

多元化价值追求是当代大学生具备的显著特点之一。当代大学生在制度保护、家庭呵护的优越环境中不但享受了较好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在竞争中步入高等学府,而且在博爱平等、人性化教育中得到了健康发展。他们不再像“70后”和“80后”那样为自己的人生发展限定条条框框,而在学有所长、业有专攻、劳动就业、创业创新中有了更大的自主自愿空间。当代大学生在不断增强共性规范意识的同时都在渴望实现人生价值,都在选择适应社会需要、适合个性发展的多元化人生道路。接受共性规范,追求个性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时尚。

当代大学生在开放竞争的社会环境下成长,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观念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识,但同时存在盲目追风的现象,对一些问题欠缺深度思考和判断能力,价值取向不坚定。比如面对一些社会乱象,少数大学生出现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问题。一方面,对社会乱象、官场腐败、不正之风嗤之以鼻,批评起来慷慨激昂;另一方面,遇到实际问题或涉及个人利益时,对这些腐朽、落后的现象心存羡慕之意,希望得到好处。

社会发展的列车需要正能量驱动。正视大学生群体思想状态,给予肯定,砥砺前行,是我们对待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正确态度和明智选择。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创新为理念,以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原则,遵循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开拓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争取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建立依法治国、以德育人的长效机制,并针对其思想状况提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应对策略。

(一)积极开展理论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习近平曾寄语当代大学生:“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3]精神的培育与文化的引领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要发挥高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德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真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使其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重任。

(二)健全思政教育队伍,创新培养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作用,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强烈的责任感和较高的教育水平、管理能力;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思路,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风范教育引导学生;要密切关注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思想行为特点,把握其思想脉搏;要研究学生的整体特点、专业学习情况和思想现状,特别是个别学生的特殊性和思想变化特征,因势利导,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4]。广大学生工作者要平实做人、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多作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如此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和引导。

(三)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指导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最明显、最敏感、最激烈的时期,内心承受着学业及将来就业的双重压力。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实效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好所面临的具体问题。[5]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心理协会等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增强心理承受力和适应力,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择业观受到了极大影响。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往往对未来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对经济收入、生活待遇、发展机会的要求和工作单位、工作地点的选择十分看重。高校要客观分析大学生趋利重实的择业观,并通过心理辅导等形式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同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和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提供高效的就业创业优质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创新教育思路

思政教育要把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尊重个性发展、个人愿望的同时培养其担当意识。大学生思想的养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读书活动、社团组织、社会调查等环节都应当体现思想工作的力量。

三、结语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6]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为引领,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培养艰苦拼搏的奋斗精神,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技能,强化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精思敏行,及时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精神状态,既有针对性,又讲实效性,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再创新方法,再开新思路,再探新途径,再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时代政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