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志强,许永刚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山西晋中 030600)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点可以从我国不同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得到证实,特别是最近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洛克曾在其《教育漫话》中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并指出了这是人世幸福的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状态,拥有了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愿望了。但是“教育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变得比过去狭窄,提起教育,人们本能反应式的理解往往是与身体锻炼无关的知识学习。……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对体育与健康的忽视则是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1]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来探讨体育教师的使命和工作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
所谓“使命”就是“人们对组织之社会责任的主观赋予,是人们对必须承负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亦是人们对组织应有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明确表达”[2]。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觉察到“使命”不仅是人们赋予组织的一种职责或任务,这是被外在赋予的;更是组织自身对社会责任的一种主动担当,含有主体主动地自我赋予之意。由此可见,“使命”一词兼具被动与主动、外向与内向的深刻意韵。因此体育教师使命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大众对体育教师这一群体社会责任的主观赋予,是对体育教师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指向;另一方面,也是体育教师主动对自身所应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明确表达。
首先,从教师这一职业来看,谁担任教师谁就应该履行教师的职责,把社会赋予教师的重任承担起来。因为“教师”二字包含了职责、责任或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师使命具有被动性或外向性,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体育教师的职业性使命。体育教师的职业性使命在于把体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项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工作或任务来完成。
其次,我们说体育教师使命还具有主动性或内向性,是因为体育教师还应该把体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对待,需要用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来完成。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主动性称为体育教师的超越性使命。体育教师的超越性使命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即“对精神自身完整的追求,追求超越职业的一种自我内部精神圆满( wholeness)的实现”[3]。体育教师使命的超越性,表现在体育教师要教授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教授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团结协作、永不放弃的精神;还表现在体育教师不仅用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更是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使学生心理成长,使其真正地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
不管体育教师使命有多么意义深远的内涵,体育教学工作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教师的行为上,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基于对体育教师使命内涵的认识,其主要表现为:
首先,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正常发育。当然这里并不排斥其他学科教师对学生体质与发育的关注,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更易于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所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正常发育主要指,其一,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体格,即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形状匀称,以及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皮肤和皮下组织等方面合乎正常、健康的指标。其二,要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性方面的身体素质,以及走、跑、跳、攀等方面的基本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其三是要提高学生身体的适应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知识与技能技巧,并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树立健康的体育观念。中小学生要想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并正常发育,就必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而要参加体育锻炼并卓有成效,只有在掌握了专门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前提下才能得以进行。
最后,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现代体育越来越成了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兴趣或运动兴趣,不仅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而且对学生未来生活情趣和质量的提高有长期的功效。
首先,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不断下降。表现在,第一,青少年中肥胖和超重者越来越多,并伴发有其他疾病。如2009年北京朝阳区中小学暑期领导干部工作会上获悉:全区有近一半的学校控制新发肥胖效果不见好,新增肥胖学生呈增长趋势的学校占51%,学生高血压发病率呈增长的中学达43%,小学新增肥胖学生呈增长趋势的学校占47.1%,超重尤其是肥胖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儿童中的一种流行病[4];第二,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以北京为例,2012年度,北京市全市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检出率高达62.14%,而且从北京市朝阳区2009年暑期工作会上获悉,该区有1/3 的学校近视率控制不利,中学不良视力新发率出现增长的学校占45%,小学不良视力增长的学校占35%;第三,青少年脊柱侧弯,颈椎慢性损伤有上升趋势。据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统计,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近达20%。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我国0~14 岁的城镇儿童少年达1.08 亿,按此比例就有2 160 万儿童少年患有脊柱侧弯在内的各种脊柱、颈椎疾病。
其次,中小学生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日益缺乏,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健康的体育观念。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还是与对教育理解的久缺与升学的激烈竞争有关。一方面,目前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还是比较狭隘的,认为接受教育就是获得更多的知识与得到更高的分数,对体育往往不重视。学生们往往在教师与家长的要求下,更多的时间都是待在教室中而不是操场上。
最后,中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缺少浓厚的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体育对人的发展与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品质、增长才干、担当大任,还可以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而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从理论上说,体育教学手段、设施与环境的改善应该会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如何创新才能实现学生身体素质、运动知识和技能与体育兴趣的提高?
首先,思想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佳,很大程度上在于体育教师没有从心里真正重视体育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体育第一”的理念,即把体育放在五育之首,任何其他因素均不能动摇体育教学的地位。
其次,明确责任意识。体育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即帮助学生健康发育,掌握体育活动知识、技能与技巧,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体育观念,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锻炼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只有当体育教师拥有明确的责任与使命意识时,他们才会有进行体育教学的充足动力和明确的方向。
再次,创新教学方法。学生之所以对体育活动知识、技能和兴趣的缺失,某种程度上与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关。人天生都是爱动的,而体育课其实就是释放人天性的一种方式。体育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出轻松、愉快、有趣且能满足学生身体锻炼需要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没有理由不喜欢体育课,体育课也没有理由不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完善考评机制。此处的考评机制指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课的考评方式。一直以来,中小学多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考评仅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重视对学生体育理论与学习情感的评价,没有关注学生体育意志与体育精神的评价。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否则体育只能作为一种华丽的摆设而起不到任何实际的作用和体现不出任何实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