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

2019-03-22 06:42王众威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训家教家风

王众威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优良家风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根同源,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深厚精神涵养和鲜明的教化功能,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宏观到微观,即自上而下的将社会规范和要求灌输和渗透到个人的家庭化过程;家风则是从微观到宏观,通过对家族成员的教育和引导,实现其对社会规范和要求的认同和内化过程。守祖训、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探索优良家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从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1 家风的内涵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1]。家风作为中华文化的微观缩影和集体认同,是家族生活作风、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懿行嘉言等的集合体,具有历史传承性、相对稳定性和包容共生性。家风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集中反映了家庭的精神风貌和现实社会的要求,是家庭教育独特性与社会教育共性的统一体。

1.1 家风是社会要求的家庭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家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是特定历史时代社会生活实践长期积累的结果。家风实质上是社会文化习俗、规范要求和价值取向在家庭中的认同、接受和内化的过程。家庭作为社会组织的“细胞”,其生存和发展与社会是休戚与共的,它作为搭建个人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将家庭中的“现实的个人”培养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人”,这是家庭的首要任务。正如费孝通所言:“人类创制这家庭的基本结构,使每个孩子能靠着这个社会结构长大,成为可以在社会中生活的分子”[2]。在这一层面,社会规范和要求好比家庭发展的“纲领”,家庭则是社会规范与要求的传递者、接受者和践行者;而优秀家庭的形成和发展,势必传播正能量、认同新风气和内化新要求。因此,家风就是社会要求的家庭化,并与社会要求相契合的具有家庭特色的风习遗存和精神品格。

1.2 家风是家庭教育的长期实践化

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以家庭教育为载体,长期实践化的结果。家风作为日常生活的教化,稳定的家庭生活、持续的家庭教育则是家风形成的基点,因而重视家庭教育历来成为我国塑造家庭整体风貌和道德礼俗的优良传统风习。从《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到《郑氏规范》《袁氏世范》再到《曾文正公家训》,无不体现着家庭教育在家风建立中的至关重要性。因此,在时代繁衍的历史进程中,家庭教育则成为维持和传承家庭风貌、精神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具体化表达方式,通过将家庭成员转化为家风化的个体,以此来凝聚家庭共识、渗透家族观念,从内部维持着家族组织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家风作为家庭教育长期教化的产物,是承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事方式,并经过长期的历史选择、过滤和积淀逐渐成为独特的家庭传统,但家庭教育这一孕育家风的行动范型要成为传统,绝非易事,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两次延传[3]。因此,家风并非一时之风,它是需要家族代际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恪守、维系和发展,使不同阶段的个体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和教化,才能形成优良传统。

1.3 家风是家训家教的“名片化”

家训、家教和家风是“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教为本,家训为用,家风为体。从本质上讲,家风是对家训家教的深刻概括和提炼,是其内核和外化;家训家教则是载体与具体形式,传达着家风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家训家教遗存丰硕,既有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立身做人之家训,又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之典型家教。家风、教训和家教都包含有为人处世教育的内容,家训是家风的载体,它维系和组织着家庭结构,将家风的熏陶教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成训诫性文字,具有可视可见性;而家风的培育需要通过家教这一具体形式,家教的优劣直接外化于家风之中,家风的传承离不开良好的家教[4]。家风作为一种文化和价值观,是以家训家教为载体的家族世代相传的门风和作风,立家训、重家教是正家风的文脉,是将家风思想具体化和实践化的现实途径,而家训家教一旦固定成为家庭的常态化和程序化行为后,便会逐渐使家风生活化、仪式化和规范化,从而将家庭的整体文化风格外化出来,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家风风习。家风是家训家教教化的结果,是教训家教对外的“名片化”反映。

2 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多维教育价值的同频共振

优良家风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涵养德行和立德树人的重要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即在育人目标、内容导向和教育方法等多维教育价值上是同频共振的。

2.1 育人目标:重德修身,资政育人

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契合性,即以重德修身和资政育人为根本立足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教化与灌输,使其政治素质、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达到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理想人格的个体目标、“诚信为本、以和为道”的社会群体目标和政治公正、依法治国的国家民主目标三个层面上。这本质上与优良家风中的修身、齐家和处世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的。古语有云:“与人相与,须有以我容人之意,不求为人所容”[5]342,则体现了以德立身、严于修身和善待他人的理想人格的塑造;苏轼在《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道德》中云:“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则是恪守信用、明礼宽仁和和谐相处的整个社会公共道德的基本要求;贾昌朝在《戒子通录·戒子孙》云:“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则是期寄子孙在治理国家时要勤政廉洁、刚直公正和遵规守法。这些优良家风中蕴涵着追求真善美人格为核心的重德修身的优良品质,成为历代仁人志士勉励自己、训诫子孙后代要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外兼修,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要实现人的充分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公民,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的根本目标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因此,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上相互协调,高度契合。

2.2 内容导向:涵养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良家风是家族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活习性、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处世准则,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而生动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深刻内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总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6]。因此,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人民的生活实践,孕育于社会基础之上,形成了崇德明礼和向善向上的家风、民风和国风。家庭成员作为家风的“流动载体”,通过融入社会,就会对整个社会还会产生“外部效应”,影响社会风气[7]。如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陆游念念不忘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家教故事;陈敬元在弥留之际留下家训要求子孙后代:“居家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和平以待人、为官务守廉正、凡事当留余地、恤贫苦乡亲、敬老兼爱幼、富不淫贫不盗”[8],这些家风都鲜明地体现了热爱祖国、追求国家独立的价值夙愿,诚信为本、睦邻友好的道德规范,成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和活水。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思想教化为形式,以关照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综合性德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人的问题,这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契合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为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二者充分契合,相互协调。

2.3 教育方法:启发引导与实践锻炼共生

优良家风的培育不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过程,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引导与实践锻炼共生性。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注重以榜样示范启发引导,收录大量“家行隆美可为人法者”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教育后人[9]。在《世说新语·赏誉》中,司马越告诫自己的儿子司马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10]268。仅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仍显单薄,只有深入实践,体验历练,才能深远持久。因此,优良家风中蕴涵着生动的实践效能。优良家风作为家庭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上行下效”的启发引导和深入生活实践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以情化人、以理服人。这种道德教育方法并不是强制性的被迫接受,而是在尊重个体自由,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达到内在认同,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地包含启发引导与实践锻炼的方法,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双向的互动过程,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纯粹的理论说教,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多样化的实践锻炼活动,形成理论熏陶与实践教育的互动结合的格局,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因此,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存在互通性,彼此能够相互借鉴和融合。

3 优良家风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文化具有营造氛围、引领精神和培养风气的独特功能,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1]。优良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道德价值和精神特质,具有鲜明的沾溉浸濡和教化育人的功能。因此,通过优良家风能够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文化根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跨界融合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教育合力。

3.1 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文化根基

通过文化来滋养和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鲜活生命力,增强教育实效。优良家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根基,在的充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充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家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个体进步和社会发展,其内容无外乎是家庭观、人生观、国家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优良家风中蕴涵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孝悌为本,睦亲齐家的家庭美德;诚信为本,安国恤民的社会公德;勤政谦敬,克以奉公的职业道德;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印记。二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能够以和谐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陶冶和熏陶人,达到育人于“细无声”之中。优良家风中拥有多样化的文化呈现形式,既有以文字记载的家书、家训、家教、典故等精神作品,又有以祠堂、宗庙等为代表的物质载体,通过优雅文字和生动形象的渲染方式,能够使人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修身养性、陶冶心智。同时,在新时代的语境下,通过优良家风的时代性转换,能够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贴近时代中,改善家庭道德风尚和社会文明风气。三是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心理、发展情感、完善道德的社会性活动,本质上就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引导和激励人们以崇高的价值目标为理想追求,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和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育心、育情和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动。优良家风作为植于人们内心深处和精神层面的深层道德基因,是人们精神发展和灵魂塑造的源头活水,也是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生动表达和有效载体,体现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最本质和最朴实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诉求,如:勤劳简朴、崇尚正义、仁爱友善和家国合一等价值理念。通过这些普遍认可和广泛遵循的价值元素的道德感化和以文化人,能够实现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情感内化与价值认同的作用。因此,优良家风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上,筑牢了其创新发展的文化根基。

3.2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融合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融合,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优良家风作为先进的思想文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跨界融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生活实践和学习资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具体的人,人的教化必须要与其生活实际相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着理论空洞、不接地气和脱离生活的误区,致使其社会教化功能弱化。优良家风是植根于具体的生活实践之中,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直接式教育与间接式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主旋律教育与生活化教育等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二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合力的跨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力,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教育合力。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优良家风是在家庭教育中孕育而生的,因此,家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环节;学校教育又将社会规范和要求灌输到教育对象头脑之中,与家风交互作用和融合育人;而家风熏陶和滋润的人之品行修养的验证,还要进入社会,在社会教育中进行查漏补缺、汲长补短。因此,优良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不断推动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合力的跨界融合。三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融合。优良家风既是家族世代相承的风尚习气、美德品质、处世之道的集中体现,又是中华文化的微观缩影和意蕴深藏;既是道德与文化的结合体;既是千百年来的“历史之风”积淀的结果,又是新时代“时代之风”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其本质上蕴涵着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研究过程的丰富内容、方法和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系统性工程,通过在对优良家风的研究和应用中,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关注这些交叉学科,汲取其中合理有利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形式,如:历史分析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等,丰富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从而使思想政治研究和教育从传统描述性向精确化、清晰化、有效化研究转变。

3.3 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践

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并使其达到预期未来状态的的教育活动,其核心要义从本质上讲,就是要解决好“用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优良家风思想底蕴深厚,教育价值深刻,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立德树人和资政育人的最好教育资源,也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问题的最佳答案。一是在“用什么培养人”的问题上,优良家风中凝结着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各个方面的道德要求和社会规范,可以提炼出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人生价值教育等在内的整个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体系,如:《曾国藩家训》中强调的“孝悌为本、进德修业、和睦第一”的道德品行,《颜氏家训》中强调的“巧伪不如拙诚、习闲成懒,习懒成病和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等诚实守信、勤奋实干和节俭仁爱等价值取向,有效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优良家风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以“仁义礼智信”和“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核心的“五常”“八德”,本质上就是要培养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个体,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同时,在指导“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实践问题上,优良家风作为家庭生活化教育的结果,能够真正地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受教育者的生活当中,以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三是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优良家风是在家庭中孕育的,在社会大环境下不断发展的,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从历史长河来看,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之础,国家安定是家庭安平之基。因此,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目标指向,都是为促进家庭繁衍、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定而存在。

优良家风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相契合和贯通的。在道德风气恶化、价值选择多元化的当下,要发挥优良家风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应当积极将优良家风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弘扬优良家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促使整个社会体系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家训家教家风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勤劳节俭传家风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