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法学教师角色定位及素质提升探究

2019-03-22 06:15:18马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8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卓越法学

马莉

(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新时代下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校法学教育体系在制度、教学模式以及就业率方面正在积极寻求新途径,从而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学生职业技能培育为核心,达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该文针对高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入手,按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法学专业教师教学以及职业素养的要求,探究如何在法律教育体系革新背景下,实现教师角色与素质结构的优化,以提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下教师角色与素质结构变革意义

依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现阶段我国法学教育应该为社会输送一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按照卓越计划这一总体目标,高校要为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因此,教师从以往教学主导者,高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角色转变意味着教学主导权从教师转移给了学生。学生个体发展,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目标。所以,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法学教师角色转变具有以下意义。

1.1 实现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离不开专兼结合法学师资队伍的支持,法学教师意识到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就会自主转变自身的角色。因为,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要突出学生实践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但以往教师在法学教育中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师是以自身为中心展开法学教育,学生思想以及思维等僵化明显。为达到社会对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学职业人才的要求,教师要从以往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主导者,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展开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达到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育目的[1]。

1.2 推动法学科研研究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既要加强法学实践教学,也要重新制定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应用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以职业工作要求与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提心的革新。基于此,法学专业学生能开阔学习视野,明白社会工作对自身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教师要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实施新人才培养方案,就要具备实践教学意识,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以及出色的科研能力。科研是教学改革驱动力,教师加强对法律实践科研主题的关注,能将法学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切实将法学理论作为学生实践以及教学时间的指导思想,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2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下教师素质与能力的不足

素质与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素质与能力不足,教师就难以履行自身的角色职责,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个体成长。所以,想要实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克服教师素质与能力的不足,实现实战性教学与实践性锻炼,保证学生形成职业素养和提升职业能力。

2.1 法学教师实践知识匮乏

由于教师常年是面向书本与学生进行教学,自身在工作中与外界法律工作的接触较少,并不了解社会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以致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意识。虽然法学教师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这些知识都是直接从书本到课堂,教师缺乏司法实务实践能力,根本无法展开实战性教学。

2.2 法学教师自我学习意识不足

不少法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认识到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但由于高校科研以及教材、工作任务等限制,教师很难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提升教学能力。特别是新进的法学教师,由于对专业教学缺乏实践经验,对案例教学、诊所教学以及事务技巧课程等影响较大。造成这样的局面,自然与高校职称晋升制度与年终考核标准有关,因为制度的影响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科研以及教学中,缺乏对教师培训的关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自主学习新知识与新理念等意识,阻碍了教师法律事物经验的积累。这显然不符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教师角色与素质结构的要求[2]。

3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下推动教师素质与角色转变的策略

由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是要打造实干型的法律职业人才,教师在此背景下要联系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以加强对学生法学思维以及法学技能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摒除传统教学观念,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真实案件与事实真相,在调查与研究中形成法学思维,以革新法学教育模式。

3.1 面向法律职业工作,丰富教学实践体系

教师角色的转变,重点在于让教师意识到社会人才需求的改变,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认知意识的改变才能让教师明白自身角色的革新。因此,学校要将理论联系实践作为法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法学专业教学大纲以及教学任务制定,不再由教师单一负责,而是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明确法学专业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按照新的目标,按照法学思维和法律技能培育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方案以及转变教学理念,推动法学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革新。鉴于此,教师角色转变,高校应从专业整体发展入手,加强与法律机构和事务所的合作,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为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理念转变指明方向。校企合作中,学校既要将学生输送到岗位中进行实习与锻炼,还要定期将教师派遣到企业,展开法学实践能力锻炼,拓展教师对新时期法学人才需求、工作流程以及实践技能的了解。

3.2 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下推动教师素质结构如下: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法学教师应系统性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特别是要了解所教授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学习方法,还要明白与法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政治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法学教师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知识,才能意识到实践教学的价值,在专业教学中有意识地展开法学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采用模拟式、参与式以及诊所式等手,模拟院旁听、律所观摩、组织检察院观摩等,展开系统性的法学实践能力培训,引导学生树立公正的法律思维,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法学专业应按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人才培养定位在复合型以及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革新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实施“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理念在法学教育过程中的落实,实现法学教育的深层次革新。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卓越法学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08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7:32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之梦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