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嘉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安全稳定在我国高校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研究生是处于培养阶段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因此,如何做好研究生群体的安全稳定工作成为研究生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学校与社会的相互交融与日俱增,在各种意外或自然灾害影响下,校园安全环境存在着各种发展变化因素,需要管理者运用应变思维开展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
敌对势力以网络宣传、图文宣传等形式在包括研究生的学生群体中对国家制度进行攻击,企图用歪曲事实、散布虚假言论等非法行为混淆视听,激发学生不满情绪,引发群体事件,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隐患。个别所谓“网红”为博取关注,在网络中传递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物质观和价值观,也给在校研究生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生活期间,威胁到生命安全的隐患或事件。近年频发的高校实验室爆炸事件,造成研究生伤亡;由于研究生培养方式和本科生不同,外出学习交流、调研、课外实践等机会更多,在校外发生意外事故也存在隐患;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心智阅历更为成熟,来自学业、家庭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压力更大,若处理不当则会给研究生心理健康带来隐患,同样也威胁到他们的人身安全。这些侵害到研究生人身安全的事件一旦发生,将给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造成损失。
研究生在校内外活动时,因疏于防范造成个人财产被盗、抢、骗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智能手机广泛应用后,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以贷款、投资、集资等名义引诱在校学生上当,研究生群体也因此受到侵害,因财产损失造成学业中断的事件时有发生,极不利于受害研究生今后的个人发展。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者和研究生及两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所固有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和运用应变思维。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客观事物一样,都具有发展变化的动态性质。以校园诈骗案件为例,从面对面诈骗到电信、网络诈骗;从现金诈骗到通过网络转账诈骗。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和智能手机除了给研究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各种新型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犯罪分子无须露面即可实施诈骗,且得手迅速,使受害者财产损失惨重,甚至影响到个人学业和生活。因此,管理者在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过程中需要具备应变思维,解决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问题。
不仅是某一特定事物自身不断地发展变化,与其有联系的其他事物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各个事物的变化交织在一起,随着各种矛盾的产生或消失,激化或缓和,都会使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所处的客观环境变得复杂和不确定,这也要求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应变思维来思考和处理问题。应变思维所面对的各种客观环境的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校园环境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校内教学秩序正常,师生学习生活平稳安定,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发生突发恶性事件,使研究生的人身或财产受到侵害,除对个人造成伤害,还会在研究生群体中乃至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使学校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三是研究生现实学习生活状况和学校未来预期的状况发生了改变,如快递和外卖在给学生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还给校内安全也带来隐患,为学校安全考虑,部分学校对快递和外卖进行限制管理,学生们感觉不够便利,但校内安全秩序得到了保障;四是平稳状态和隐患交织在一起,随时可能发生转化,使安全稳定管理环境变得难以把握。这使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因素,全面考虑问题,对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为应对学校所处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管理者具备使用应变思维的能力。
受人的认知水平的主观限制和管理制度的客观限制,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管理者从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过程,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者对安全稳定问题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再者一个安全事件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缓慢而不易察觉的过程,容易疏漏,从而也会拖延管理者对事件认识、掌握和反应的时间。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些事先被疏忽或未预料到的突发事件,则容易扰乱正常的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这要求管理者在没有很好地把握和认清安全事件的情况下,需要立足于现实条件和状况,对各种将来可能发生的状况都要有所准备。
应变思维是为应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各种主、客观事务和环境而产生的,因此,要使管理者具备应变思维的能力,需要注重实践工作,从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未来,从全局性、长远性的角度出发,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安全稳定事务。提高管理者的应变思维能力,有以下途径。
管理者只有对所要解决的事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掌握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和情况,才能应对未来要发生的情况进行规划和管理。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次未遂先兆,以及1 000个事故隐患。”在安全隐患还不明显的时候,管理者就要充分认识到它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在安全稳定工作中做好应变准备,防范或减少不利情况的发生。因此,应变思维需要立足于对安全稳定事件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按规律办事,尽量避免错误,以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
针对安全稳定事件变化的出现,管理者在运用应变思维时,关键在于如何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变化做出一定的考虑或反应。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好对策,以期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变思维需要的不仅是对所要解决问题的本身有充分了解,还要对问题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全面的掌握,才能预测到问题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思考。这要求管理者在熟悉各种安全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收集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舆论方面的相关信息,对研究生思想状况进行思考研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在对安全稳定问题的发展方向做出适当的预测之后,应变思维还要求对各种情况做出判断和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由于管理者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处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要求其事先要对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将要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和预测,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制定出相应的方案,以期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够立即采取对应的措施,维持学校安全稳定状态。
在遇到研究生安全稳定因素变化,特别是具有危害性变化的情况发生时,管理者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而全面地认识到出现危机的各种因素,抓住变化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问题。如在校内发生研究生安全事件时,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应发挥核心作用,协调学校安全保卫、医疗、后勤、心理健康、宣传等部门的有利资源,克服危机,转危为安。
正如《礼记·中庸》中提道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管理者要有应变思维的能力,估计到各种状况的应对措施,提前做好准备,以应不时之需。在考虑如何应对突发变化情况的同时,还应从全局、长远的高度来考虑安全稳定事务的发展结果或方向。由于安全稳定问题的发展变化要经历一段过程,此时与彼时的情况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解决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采取对应的解决办法会对整个安全稳定事务的全局和未来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才能够保障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需要管理者运用应变思维,通过对安全稳定事务和相关环境因素的充分了解和认识,掌握其发展规律,解决突发事件或处理常规事务。同时,还应以学校研究生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为长远目标,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核心,协调校内相关部门的资源,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地以专题讲座、网络学习、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们做好意识形态、人身、财产、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使研究生们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在危害发生之前能够及时识别隐患,积极预防安全事件发生。应变思维的应用,能够帮助管理者掌握当下,预防未来,为高层次人才培养顺利进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