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赞甲,吴朝玲
(海南省银行学校,海南海口570206)
目前,“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逐渐融入了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也渗透到了传统课堂,智慧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得以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智慧发展。中职教育如何通过“互联网+”教育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我们职教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托“云”“台”“端”信息化平台,构建“云端建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智慧发展”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打造智能、髙效的课堂,构建数据化、立体化、智能化、即时化的学习环境;变革与创新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成长,个性化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教学利用“互联网+”和动态学习数据分析评价来实现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教师的通过创设情境、协作、会话等一系列学习环境要素,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握课堂实施的主动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动态分析学习数据并即时反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以及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目的。
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形态、布局以及时空概念,打破了传统教室讲台+黑板的学习环境。在智慧课堂的支撑技术上,其核心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无缝连接到智能化的教学服务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对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处理和分析。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智慧课堂采用新媒体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等,积极探索现代技术支持的教学策略。比如,抛锚式教学已成熟运用于课堂的实施,另外,支架式教学也非常适用于中职的实训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学决策、即时反馈评价以及资源推送的能力,增进课堂学习的交互、探究、协作以及沟通交流,推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建构。
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全过程实施智慧教学。课前,学生预习与测试反馈,教师进一步分析学生的认知情况,优化教学方案,实施以学定教;课中,教师实时监测学习活动数据,采集并分析,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学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对课内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拓展,处处可学,时时可学,教师、学生共同构建立体化的沟通交流空间。
智慧课堂基于动态数据分析与学习评价,即时反馈每个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让教师及时掌握个性化的学生特点,并实施因材施教,推送个性化作业,针对性辅导。以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需求,促进个性化智慧发展。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课程的实行走向和计划完成的效果,它既为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它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其他构成要素,决定了不同课堂模式的个性化特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实现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智慧课堂的学习环境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教育技术构建的,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智能化管理系统、数据化决策分析系统以及各种移动智能终端。为智慧课堂教学提供了智能髙效的学习环境,形成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
智慧课堂的教学程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制定学生学习过程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借助各种资源、技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强化知识的认知和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智慧发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与学任务,而运用的方式、方法、手段、技巧的统称。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目前常用的主要教法有发现式教学、导学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个别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教学方法;主要学法有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等。
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它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反馈等。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构建了全过程、实时、动态的学习评价模式,包括课前自主学习测评,课中学习实时测试,课后拓展任务评价以及学期考核评价等。
智慧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把教学活动视为教与学统一、师生互动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学生借助信息化的资源平台,采用智能化的移动终端实现课堂内外生全过程、多维度、立体化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师生相互促进和共同成长。
智慧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探索创新为主线,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采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多样化的智慧学习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为实现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模式是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而言的,重视课堂进程的可变性,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个性化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通过不断激发和促进教学生成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的知识生成、能力生成和情感生成。
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课堂和网络教学融为一体。富有智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开展混合式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线上,教师在信息化平台上发布学习资源,学生线上学习、交流;线下,教师精讲重难点,组织学生交流、实操、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题:家用无线路由器的配置;对象:17计算机应用电信校企合作班;课时:2课时;授课地点:智能实训室;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教社出版)。
该次课借助智能实训室,使用工学结合、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整合多种软硬件信息化资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生2人一组,1人操作,另1人仔细观察并完成在线评价,同时通过IPad访问教学资源提供帮助、相互探讨,交替进行,完成实训任务。
该课引入VR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智能导学,查错纠错。实时记录学生的实训过程,收集数据、做出评价;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的意识;教师通过高清监控系统、智能电子课堂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实训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指导纠错,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该次课采用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贯穿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到学校周边的社区走访并在线调查,使用云平台观看动画及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完成测试。课中,学生通过VR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智能导学、实训及评价;教师通过高清监控系统、智能电子课堂平台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控、记录并实时指导纠错。课后,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参与 “职教进社区家用网络维护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服务大众的职业素养。
采用多元化、多形式实时的教学评价模式。利用云平台实时评价及数据分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学习活动评价,课中实时评价与系统智能考核以及课后行业评价、社区服务反馈等,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及效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索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中职教育教学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课堂的环境设计、资源平台设计及应用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构建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智慧教学体系与智慧学习评价体系等,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