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2019-03-22 05:39:02李伟石嘴山市星海小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5期

李伟 石嘴山市星海小学

中国近几年在科技信息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人们也从信息技术中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并得到了许多乐趣。小学生作为时代的一个小主人,绝对应该培养在互联网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会通过网络找到良好有力的信息。在这样一个倡导使用互联网的大时代,人们也在思考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让信息技术进入小学校园、走进小学课堂,达到微课时代、技术融合。以下是笔者的几个简单的想法:

一、调研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现实应用

微课的特征有短小精悍、线上传播、受众广泛、不受时间限制、搜索渠道便利。一般来说微课的容量较小时间较短大多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至于普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相似的。而且内存较小、搜索途径便利、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许多人愿意在网络上打开微课进行学习。于是,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使用微课,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掌握较好的小学教育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微课的首次提出是在美国的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里。也被称为短期课程和课程单元。教学目的极为单纯,主要重视活动设计和一部分的情景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国外,使用的较为广泛。而专业在国内也引入了微课的元素,但人们对“微课”二字的理解还未达成共识。人们常常把二字分离,“微”代表细微、狭隘。“课”指的是有阶段的学习、有一定时间限制的学习过程。

二、设计小学微课堂

要使微课内容更加充分,以下有几点:

(一)设计微课主题

教师在决定录制一堂微课必定要详细地了解对微课的目的进行判断。所以选择一个具有较强概括性和特点鲜明的主题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可以从客观上看出教师的教学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导学生观看微课。

(二)采用多种设备录制微课

现代高科技产品种类繁多也为教师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直观的通过手机摄影机以及等等机器进行拍摄。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角度高低、远距离近距离进行录制。如此一来是微课的录取变得立体生动,符合课堂实际,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剪辑视频文件

一段完整的视频文件总会有许多冗余的部分。而一段视频想要加工成微课必须要通过剪辑。在完成微视频录制任务后,教师要对录制的视频文件进行剪辑,删减掉冗余部分,增设几个小功能并配上相应的文字,或者是配上小学生清晰易懂的卡通动漫图片视频,从而更清晰易懂。

利用微课,现在网络上也有许多关于大众舞的学习微课,这对上了年纪的大妈来说可谓是莫大的福音。一套《佳木斯健身操》瞬间席卷群众。负责舞蹈文化传播的工作者利用摄像机等拍摄工具借用各种软件应用录制一些舞蹈,并制作相对容易理解的教程,将舞蹈微课变成一个数字化的工具,借用网络光盘等媒介传播,效果十分显著。这同样说明微课是我们小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借鉴的[1]。

三、微课结合因材施教方案

小学传统教育课堂中,一个教师要应对许多学生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去考虑在场的所有学生,学生的吸收能力也出现分层,所以会导致不够好的教学效果。微课作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但想要优化,其中的东西还需要小学教师做许多的努力。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曾说过“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案。

小学英语老师在上到《farm》一课时,可下载描述村庄优美风景的短视频,使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还可以巧用联想法,想到全球变暖,想到有人在战争与和平的夹缝中生存,使学生接触实时、关心时事。教师还可以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增设暂停、慢放、快进、返回等相关功能,使学生在课堂内外观看微课时,能够拥有自主选择权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微课丰富知识面

在课前制作上课内容的相关方案时,教师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以及有特点的讲解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案中,想要使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限的小学生群体快速地理解课堂中所讲的难点和重点是存在困难的。而在当今形势下,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不借助互联网媒体的教学,也是无法想象的。

例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一书中曾强调过导入新课的艺术,教师在教授书本上的内容时,同样也可以延伸到经典诗文上,在课堂上使用PPT、小视频,使学生试听结合诵读,通过课堂、教材耳濡目染;而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背诵经典诗文的作业,循序渐进下去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琢磨诗文的韵律及情感。这样一来不但能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还能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2]。

五、总结

使用微课学生不但能够温习课堂中的内容还能够重点纠错,同时提高学习水平和知识丰富面,巩固和发展思维创新能力。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教师录制微课可以加强自身教学模式的改革,把握教学重点,冲破陈规旧矩,达到教学目的。以上两个角度相辅相成,我们可以看出微课不但对小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也提高了作为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