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路明 闽江学院
在艺术设计领域,“互联网+”模式产生的魅力有目共睹。在今天,艺术设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设计者而言,新型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能够更直观的促进思想与艺术的融合;于行业发展而言,改革以往传统设计缺陷,促进方式技巧创新,成为了互联网联合艺术设计可圈可点的优势。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欠缺部分也会逐渐暴露,因而,如何正确运用互联网为艺术设计提供切实发展成为了当下的首要目标。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重点体现于不同的环境造成的审美差异,而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也为各种文明争奇斗艳奠定了基础。第三次工业革命过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极大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审美,为设计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互联网不仅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标准,还丰富了时代特色,从设计思想、技术、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大胆创新,成为了艺术设计行业不可代替的重要工具,为设计行业提供了深远影响。
互联网技术对于艺术设计提供的最大便捷莫过于将图纸上二维的形象转化为三维的具体形象,使人能够更加直观理解作者的设计思维,且更便于变换,修改。技术的不断突破也在为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保驾护航,例如PS 技术,将图案进行旋转、移动、美化、拼接等,这些技术虽然简洁易操作,但却也是传统的设计技术无法达到的。互联网广而深,内容丰富异常,也会为设计者提供更加广阔的设计思路和眼界,更加符合当下的设计需求和审美潮流。为了迎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设计从业者自主学习互联网技术,为设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性循环。互联网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二维设计中,在建筑设计领域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3D 建模打破了传统落后的手绘图纸的不便,更加直观的将图像、体积、方位等元素结合起来,编辑和操作各类设计元素,丰富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为后期施工操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各种专业设计软件的出品使设计技术更加的丰富和多样,例如 AutoCAD 软件、3DMAX 和 Form·Z 软件等进行设计的输入和输出,使技术和需求相互促进。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极大便利,为设计者思维的输入和输出带来深远影响,不仅可以从互联网上接受到各种丰富的信息,带来创作激情与灵感,更能够使市场快速筛选出优质的设计方案,促进行业审美的发展。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用互联网替代常规冗杂的设计操作,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设计作品的改造和整合。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多样性,使互联网与社会大众通过各种渠道紧密结合,更利于艺术设计作品的传播,促进新型思维和感知力的发散。设计者举一反三,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反馈,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大众需求,精益求精。
然而,众所周知,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互联网积极的作用显而易见,而消极的一面也越发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设计形式、工具的改革,但同时,设计者利用简单的设计工具完成设计任务,忽视了“设计即创新”这一明确要求,粗制滥造,单一片面,仅仅借助外力来应付设计作品,缺乏创新思维,借鉴、参考现象严重升级。然而这种弊端的显露往往更加普遍的出现在设计软件层出不穷,交换信息更加便捷时。因而,重视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更加注重创新、发散思维,在互联网越来越繁荣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促进设计行业人员的思考、创新能力才应该是互联网与设计行业融合和重要目标。
在设计行业中,互联网的介入暴露的更加严重的问题主要还体现在作品类似或剽窃的现象。设计者的一部分灵感往往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网络素材,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部分重复,但由于国内主权意识较弱,为一些素质低下的设计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上的信息复杂多样,又缺乏专利的保护,曝光率逐渐增大的同时,许多作者才恍然大悟,这极大地打击了原创作者的积极性,更加助长了剽窃设计作品这类不正之风。要知道,剽窃和借鉴具有本质性的区别,然而有些人却颠倒是非,众所周知,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式是艺术设计行业最重要的核心部分,但是国内的法律法规却也为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原创作者的权利,因此,拒绝抄袭、剽窃等不法行为,加强作品维权意识,是在艺术设计行业和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尤为注重的一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而互联网的发展目的也是为了社会发展而服务,两者归根结底没有本质区别。自信息时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呈指数爆炸性增长状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设计方面,艺术设计和互联网的融合更加丰富了社会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发挥互联网在设计行业中体现的优势,弱化其中的缺陷,提高设计从业者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对创新思维的需要,使互联网与艺术设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彼此作用与反作用于对方,使美学与科技协调进步,致力于人类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