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互联网时代为各个行业提供改革机遇,新闻业同样如此,要想顺应时代变化,必须从新闻内容、编辑模式等角度加以转变。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媒介有机结合,进而高效地整合资源并合理分配,从而实现信息快速传递的目的。但目前媒介融合具体实施内容依然有所欠缺,因此,本文主要从新闻编辑素养角度展开思考。
传统新闻业以单一媒介作为信息传递渠道,而媒介融合打破传统束缚,成为新闻业改革的新起点,既从全局角度实施规划,同时以“共享经济”的形式传播信息,以全新的采编流程来加快信息处理效率。同时,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素材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用户需求加以划分,针对特殊信息资源加以精细化筛选,进而以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多样化形式呈现给大众。上述方式具有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以及市场受众广等优势,从而成功实现行业革新。
科学技术被誉为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技术紧跟社会发展速,方可为运营模式以及制作模式革新奠定扎实基础。目前,数字化信息技术是新闻编辑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相结合是新闻编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媒介融合的目的。此外,构建信息化心态已成为可能,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信息获取渠道,增添新闻内容新颖性以及多样性。
新闻编辑注重文字处理,而素材是否新颖是调动用户观看兴趣的第一要素。随社会不断发展,热门事件层出不穷,新闻编辑理应抓住新奇、有趣的新闻素材实现“再创造”,吸引用户目光,抓住用户猎奇心理。当然,选题必须基于道德准则,把握“积极、正面、真实、准确”四项基本原则,传播正能量,引导用户提高综合素质。
趣味性是提高新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不论学生或工作人士均背负重担,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新闻编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现象,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从而为新闻资讯注入趣味性内容,调节收视氛围,减缓用户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与新闻产生交互。
新闻编辑人才稀缺,要想培养优秀人才,探索时代发展趋势是必要素养。通常情况下,新闻编辑培训以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其具备审稿、制作等能力。虽然从某种角度上满足职业需要,但是由于媒介融合的特殊性,新时代新闻编辑人才还应具有创新思维以及大局观,摸清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自我定位明确。
部分新闻培训机构培训人才的过程中添加过多限制,甚至规定每一项技能或者新闻产出环节不必须按照既定的内容实施,针对性过于强烈而无法调动主观能动性,缺乏良好的融合培训环境,导致专业融合性人才难以成长。
顺应时代发展以及用户的需求,媒介融合必然成为新闻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但是对新闻编辑人才提出更高的素养要求。为此,培训机构布置课程的过程中理应摸清媒介融合的核心特征以及时代发展趋势,真正理解新闻编辑人才的具体定位,根据不同地域、层次、内容划分教学理念,不以单一的形式应对所有情况。其中,思维训练极为重要,根据学生兴趣以及专业课程更新教学内容,以打造复合型编辑人才为目的,从而实现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此外,培训内容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提供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最新的新闻热点,避免人才与社会脱节。
辨别能力是新闻编辑的核心素养,辨别能力不仅仅是新闻内容鉴别,还涉及社会趋势辨别、用户心理分析等,从而以不同角度作为切入点,创造高质量新闻资讯。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信息体量不断扩张,传播速度加快,新闻编辑应着眼于大千世界中的关键资讯,挖掘资讯潜在价值,实现资源最大化。信息搜集渠道多样化,不论微博、论坛、贴吧等网络社区,还是科技、报刊、杂志等实体板块,不盲目地挖掘和推广,以客观视角诉说新闻,保证内容真实性与权威性。
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属于内在层面,但新闻作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载体,必须端正态度,明确自身责任,遵守道德底线,切不可为利益而胡编乱造。文化素养包括文明用语、题材道德等方面,用户观看新闻资讯能够引发共鸣,调动内心积极的一面。相对文化素养而言,人文精神显得更加隐晦,新闻编辑应强调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等宏大元素,不仅以提升用户个人素养为导向,而且拔高社会层面乃至国家层面。当然,新闻编辑应涉及不同知识领域,以完善自身为前提,由此撰写而来的新闻资讯更富有灵魂。
媒介融合时代来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快速融合以面对稍纵即逝的发展契机。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用户对新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人才培训应革新教学内容,新闻编辑人才应立足于时代步伐,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强化辨别能力,形成媒介时代新思维,为新时代的媒介发展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