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诺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在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面临众多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电视新闻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过程是一个综合了信息选择、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是广播电视新闻的灵魂。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变革的冲击,电视新闻编辑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编辑技巧,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节目,使新闻资源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获得新闻事件的采访资料后,由专门的编辑部门对新闻材料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从政治、思想、事实和价值等角度对新闻进行准确评估,并通过一定的编辑技巧形成电视新闻节目。具体的编辑工作有新闻素材的选择和剪辑、报道角度的确定、视频画面和音频的处理、说明条和字幕的添加以及解说词和同期声的处理等等。
新闻编辑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和核心,新闻编辑工作肩负着新闻价值判断、确定报道方向、制定报道计划等重任。新闻编辑工作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具体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前期主要是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组织以及新闻报道计划的制定,中期编辑就是对新闻内容进行制作和加工的过程,后期在电视新闻播出过程中做好指挥。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也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与纸媒相比,广播电视新闻的标题和导语要更加注意听觉归路,要在明确和有趣上下功夫。广播电视稿的标题一定要拟的生动并明确,鲜明地表现节目的主要观点。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与纸媒也有所不同,导语要尽可能简练,突出重要新闻事件,其他事件转移到主体中进行交代。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决定了其结构形式,例如对话结构,与报纸不同,电视新闻中一般不会在一个人的讲话中穿插另一个人,而是一个人介绍完了再介绍下一个人,讲话头绪具有简单化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的剪辑需要编辑人员基于一定的新闻主旨将不太连贯的新闻素材进行组合剪辑成具有完整叙事逻辑的新闻播报节目。在进行新闻剪辑时,首先要结合近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把握舆论导向,确定报道思想。其次,要在编排时,将新闻材料进行有序的排列,让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尽可能满足受众需要,并把握新闻的话题性和关注度,抓住受众的耳朵和眼睛。另外,还要充分挖掘新闻材料背后的内涵,例如要对重大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跟踪报道,吸引受众的持续关注。
广播电视是以音视频信号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媒体,声音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声音信号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新闻编辑中要合理地运用现场声音信号,有效地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比如,在经济类新闻中反映某厂矿生产的新闻,可以概述新闻的内容,之后合理的将机器轰鸣的声音加入到新闻的背景中,反映工人生产的情况和身处的环境,让受众对工人工作的环境有切身的体会,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创造着产值的工人如何辛苦,起到了新闻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再如,可以合理地运用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完善和突出新闻的内容,传递更真实的信息,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但是,由于在现场采访过程中,被采访对象表达的内容并不一定是直接反映新闻的内容,而且表达的语言逻辑不一定精准,所以需要编辑在新闻制作过程中选择恰当的部分加入到新闻中。比如在民生新闻中解决百姓出行的问题,在进行简单的情况介绍后,在表达群众反映情况时,适当地加入百姓的同期声“这地方啊,一下雨就出不去呀,全是泥呀”“这地方好几年啦都这样啊,今年来给修了,可太好啦”等等,来自百姓的画面和声音,让新闻更真实,也更生动。
新闻模糊化处理也是新闻编辑中的重要技巧,编辑人员在处理新闻时,对于一部分特殊的内容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编辑人员在编辑新闻时难免会遇到敏感元素,对于一些不适合播出的敏感元素必须要慎重考虑,掌握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模糊处理的技巧。例如,在遇到一些专业称呼或者新闻数据方面,如果尚未掌握精准的情况和数据,就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尽可能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情况下兼顾新闻时效性。另外,一些涉及法制等类别的新闻要着重关注,要尽可能避免泄露一些机密信息,又不能打破新闻连贯性,这时候模糊化处理技巧就至关重要[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的灵魂和关键,决定了新闻的报道方向和节目质量。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时,一定要在尊重广播电视新闻特点和传播规律的情况下,掌握一定的编辑技巧,例如新闻原始素材处理技巧、标题导语结构处理技巧、新闻内容编排组织技巧和新闻模糊化处理技巧等,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新鲜、准确、有吸引力的新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