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 河南广播电视台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媒体受众出现分流,新媒体跃居新闻传播前台,给电视新闻制播带来了全新挑战[1]。电视新闻在采编时应避自媒体传播快而广的锋芒,着重从独家新闻这一切口切入,更新电视新闻采编固有理念,加深新闻采编的深度,重新赋予电视新闻新的传播价值。
自媒体在融媒体概念下细化而出,其显著特征是媒体形态多样化,媒体传播主导权从“官方”回归“民间”,媒体传播方式渠道由窄化向宽泛演变。传统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在融媒体及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显露出自身在采编、制作及运营新闻上的劣势。与之相对应,自媒体因新闻内容生产、制作、传播更具灵活性,逐步实现了传播方式的融合、报道内容的及时、报道线索的串联,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而言,迫切需要正视自媒体媒介的冲击,在新闻采编中突出独家属性,找新闻热度、挖新闻深度、拓新闻广度。
从自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特点上看,其具备几个突出现象:一是自媒体新闻信息真假兼备,鱼龙混杂。自媒体时代降低了新闻采编及传播的门槛,实现了“全民记者”,同时也让新闻受众身处信息海洋,其中不乏一些低级趣味或不实虚假信息。例如,一些网络端被人利用而发布虚假消息诱导受众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信息时效性争夺日益加剧。自媒体时代加快了新闻报道及新闻传播的速率,新闻出炉时间由天变为秒,这给传统新闻媒体突围增加了难度。
自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记者在采编新闻时面临的挑战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其中,外因主要是自媒体时代新闻行业竞争环境有所变化,媒介竞争压力加大。从传统新闻发展看,受制于当前新闻传播的多样化,传播介质增多,传播渠道加宽,相比时段及收视方式都较固定的电视媒体,人们更乐于搜索热门,倾向从网络端及手机端浏览获取甚至传播新闻。特别是自媒体新闻具备了信息的传播加成效果,能够对新闻信息多方印证,而电视新闻往往受限地域性,在新闻传播广度上有所欠缺[2]。站在电视新闻时效性角度看,其在大致确保新闻信息真实的基础上,在时效性表现上略有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电视新闻制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新闻传播即时性相对较强,外加上其借助网络技术及新的移动媒体终端,在瓜分新闻资源市场的同时,也加大了电视新闻采编的难度。
从当前电视新闻面临的内部挑战层面看,主要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抓取独家新闻的能力和水平还有不小提升空间。新闻行业中,新闻的第一时间获取及报道至关重要,要使新闻具备独家属性,需要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日趋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独具慧眼,把握独家新闻的概念及时间,全力抢占第一手新闻资料。从实际情况看,在媒体多元化并存的格局下,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事实上已经很难独占新闻资源,面对同一新闻信息,已无独家垄断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独家新闻更侧重对新闻内容的采编、加工及剪辑,通过同一新闻素材,让观众感知不同的报道角度及深度,在报道角度及深度上挖掘把握的精妙,就可称为独家新闻特征,形成收视口碑。纵观当前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队伍,采编不创新,新闻思路不发散等问题较为常见,并表现到了新闻的选题立意、报道角度、新闻容量上,损害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质量,电视新闻节目不仅缺乏独家属性,甚至逐渐失去吸睛能力。
首先,在自媒体渠道变宽,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要以独家新闻作为主打,突出自身新闻节目的特点优势,吸纳更多节目受众。其次,新闻传播周期适度延长,将平面新闻及立体新闻变换形式,让平面新闻走向立体,让立体新闻拥抱多元,以此打开电视独家新闻采编制作通道。第三,做好采编前的准备,理清独家新闻采编思路。在电视新闻聚焦某一事件或现象前,电视记者要做好事先策划,对新闻采访的提纲进行拟定,新闻报道做到有焦点、不跑题、找核心、寻本质,始终紧抓新闻主线。最后,电视新闻采编思维创新需要采编创作人员提高自身对新闻素材的敏感度及洞察力,能够在新闻海洋中另辟蹊径,抢人一步。好的电视新闻记者自身具备了较为宽广的新闻视野,新闻知识积淀深厚,在看事时不偏见,不乖张,以事实为线,串起事件首尾。
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收视率较高,该节目选取时事政策、公共话题及突发事件中的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对新闻全貌进行还原,对事件真相进行解读,呈现出精度、锐度、纯度、温度并存的新闻质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闻采编人员以创新视角选题立意,另一方面有赖于白岩松,董倩等主持人个人新闻素养的发挥,赋予了电视新闻充分的独家属性,给受众一种定制感。
电视记者在自媒体时代下发掘提炼独家新闻,需要做好对融媒体信息传播特点的深入研究,取其长补我短[3]。为此,电视记者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要注重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及新闻视角的独特,深挖价值及影响较大的新闻及社会舆论信息,提高电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在此环节,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采编视角的选择不论高低,不能损害新闻资源的真实性,这是基础和前提。第二,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即使未第一时间拿到新闻资源,未从源头展开报道,但也应做到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的背景及动态加以了解,确保新闻报道不偏不倚。第三,电视记者在选择新闻事件时,选取新颖视角作为报道切口,围绕独家新闻,多做新闻主题式的系列报道。采编电视新闻素材时,对新闻信息的缘起,走向要有清晰判断,然后借助移动端等自媒体,及时将信息传递,迅速形成报道稿件。
在电视新闻采编视角的转变及更新上,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推出的系列报道《徐州转型发展启示录》和《高质量发展的许昌实践》很有独到之处。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提出全省要从“前看标兵回看追兵”中抓落实找动力。河南广播电视台从时政会议上捕捉到新闻点,迅速策划了远学徐州,内学许昌两个系列报道。这两个系列报道利用虚拟演播室,主持人穿越出镜等多种形式,实现了远方的徐州同河南不同城市之间的对比,互动,隔空对话。节目内容契合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形式上生动活泼,颇让人耳目一新。
电视新闻要彰显独家属性,除了在内容上着力创新之外,与自媒体相结合,拓宽电视新闻采编交流反馈渠道,能够让受众始终保有新闻参与热情,可对新闻采编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想法。在采编电视新闻时,可以在新闻传播时增加弹幕;开通电视新闻微博公众号及节目留言信箱;适时开展节目采编状况问卷调查,对电视新闻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所了解并满足。作为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应对当前自媒体媒介的运作技巧及数据技术加以熟练,掌握必要的新媒体传播手段,能够结合受众的反馈交流需求,对电视新闻节目采编方法进行调整。
例如,电视新闻节目在通过传统的电视端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可以设置两微一端采编模式,对观众需求点进行聚焦,评估新闻节目预期热度,查看新闻节目评价指数及点击量,根据受众喜好要求,改进电视节目采编及制播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随即策划推出《黄河新时代》系列报道,在传统的电视端推出7 分钟左右报道的同时,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客户端,也同时推出短小精悍的1 分钟V 视频《原来你是这样的黄河》,并不断根据客户端反馈,制作了采编幕后花絮的短视频,以及一些黄河沿线城市风土人情短视频等陆续推出,使电视新闻节目摆脱制作上的盲目性,增加节目与受众的交流密度,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新闻面临着理念、思路、方法、交流等方面的挑战,需要紧贴时代发展特点予以创新演变。在采编电视独家新闻时,要认知新闻独家属性关键点,在新闻的内容上精耕细作,在采编人员素质养成上狠下功夫,从而使电视新闻在自媒体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