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晶 吉林广播电视台
媒体融合,意味着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现在,人们只要打开手机,形式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从简单的图文消息,到内容丰富的短视频,再到即时互动的网络直播,无不挑战着过去媒体信息的单一形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信息即时性更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快”一直是新闻的重要特点之一,尤其是在传播技术越来越先进、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信息传播已不仅是记者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发布具有新闻性的消息。北方突降暴雪,南方朋友可以马上看到北国风光;巴黎圣母院着火,国内的网友立刻晒出了在当地旅游时留下的照片。海量信息,通过不胜枚举的传播手段,被分享到每个人的眼前,或音视频、或图文、或直播、或动画,传播更快速,表达更直观,形式更丰富,视角更独特,尤其是直播,可以快到和新闻事件同步,让受众感受到现场的情况。
其次,受众针对性更强。信息技术越先进,传播载体越多样。2000年以后,互联网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受众可以通过PC 端网站加好友,收邮件、发博客、逛微博,共享新闻信息,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到了今天,移动端媒体占据着人们的大部分生活,刷抖音、开直播、传微信、读公号,信息共享活动可以无障碍、无隔阂,收发自如。由于各种传播形式的特点,带来了受众的精细化,开放式平台适合广告发布,闭合式平台适合线性发布,社群式平台适合内部交流,这些平台,成为人们参与传播活动、共享信息线索、反馈评价评论的重要出口,传播者与传播者之间、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形成了融合互通的信息传播网络。
再次,推送形式多元化。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带来的结果就是推送的形式更加多样,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新闻发布者可以根据需要,量身定做各种形式的消息。从年龄段来划分,老年受众接收视频内容比较容易,儿童受众则更喜欢动漫动画,青年受众接受能力较强,图文、音视频可以照单全收;从受教育程度来划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群,喜欢带有文化色彩较浓的优质内容,如抖音短视频平台中的小资情调,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更喜欢坦率直接,如快手直播平台里的“老铁666”;从城市地域划分,生活在一二线的城市人群,喜欢“点餐”,如今日头条。为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传播者要对受众熟知了解,对传播形式熟悉运用,才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全媒体环境下,发布新闻不再是记者的专权,海量信息中,无效信息更多,旁枝末节更多,带来了更大的筛选任务;机会更多,诱惑更多,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受到全新考验;手段多样,平台多样,对新闻驾驭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记者面临着诸多挑战,综合分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新闻“失实”,考验眼力。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全媒体环境下,“事实”二字受到诸多因素干扰。人们每天清晨醒来,枕边的手机频繁亮起,很多新闻信息如约而至,大量信息呈现眼前,大到国际争端、国家大事,小到明星绯闻、民间轶事,当然,这其中也夹杂一些来源不明,真实性难以考证的消息,普通民众来讲,可以随手转发,享受一时之快。但对于新闻记者来讲,想要对信息进行二次传播,不但要确定新闻来源,事实依据,还要权衡利害,明确立场。尤其是还原事实真相过程中,有些信息是别有用心者有意为之,比如:2019年,受市场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一些人就会发布带有“瘟疫”“囤积”等字眼的负面消息,普通受众随即转发,就成了被造谣者利用的工具,传播虚假信息的助推者,对于职业新闻记者来讲,如果不顾利害,盲目传播、片面发表,在权威媒体公开发布这样的虚假信息,将对媒体权威性带来巨大伤害,还可能危机国家和社会安全,带来毁灭性灾难。
其次,公私利益,考验定力。有一些信息,明显是虚假信息,但为了澄清事实,向受众发布真相,需要新闻记者开展一系列调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触及私人利益或者是小群体的利益,将会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这尤其考验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一些利益集团,为掩埋事实真相,应对新闻记者的调查性报道,常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利诱”,如果能将报道者拉拢为小群体的受益者,他们会不择手段建立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保障个人利益;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威逼”,如果将事实真相报道出去,将会触犯他们的利益,他们会采取极端手段,对新闻记者进行人身控制,甚至伤害生命。是初心不改,还是利益当先,是顺水推舟,还是坚守底线,这是对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最直接考验。
新闻素养,考验功力。全媒体环境下,信息繁多,形式各异。很多媒体从业人员,难以摒弃“拿来主义”的思想,政府新闻发布会要通稿,社会活动要材料,人物报道要资料,报道内容套路化、报道形式单一化、报道角度固态化,长此以往,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新闻失实现象、视角偏颇现象、“低级红”“高级黑”现象频发。
相反,一些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则很高,比如说一些网站,从传统媒体“挖墙脚”,高薪聘用素质高、能力强、经验多的老记者,他们善于用独到的眼光观察事件,用敏锐的视角解读新闻,用犀利的语言评论时事,这样的新闻信息发布之后,常常吸引很多追随者,也包括传统媒体中善用“拿来主义”的新闻从业人员,一旦判断片面、角度偏颇,同样会带来恶果。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地位不但没有被弱化,反而需要更加强化。要主动承担起为党、为人民发声,引领社会风尚的社会责任。面对来自各个渠道的海量信息,新闻记者不但要善于去伪存真,还要敢于发掘真相,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怀和胆识,用清醒的头脑,审慎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帮助受众整理出真实准确的优质内容,梳理出新闻事实脉络,筛选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确观点。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还要担当起守护话语阵地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新媒体的迅捷性、互动性等特点,事实上已经让很多传统媒体望尘莫及,2019年,抖音短视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各大卫视,包括央视春晚中占据了总冠名的角色,其发展潜力和速度可见一斑,中省市县各级媒体走向联合,成立融媒体中心,不能不说明一个问题,媒体融合大势所趋,那么,相对于新媒体来讲,传统媒体依然占据很多先天优势,占有着平台、掌握着技术、聚集着人员,如何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优势特长是不二选择。对于新闻记者来讲,要在海量信息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有价值的信息背后挖掘有价值的观点,在有价值的观点中梳理更科学的思想脉络,引导公众正确判断事实,站稳立场,树立传统媒体公信力,推动社会进步。
总而言之,时代变迁,初心未泯,无论媒体如何发展、传播手段如何丰富,广大媒体人为党为人民的职责一直没有改变,新闻传播事业始终需要有情怀、有责任的媒体人努力坚守,不断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