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恒 重庆广电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近十年来,中国的文化自信不断加强,大众审美转变节奏加快,伴随着具有东方元素的审美认知思潮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现代影视文学势必掀起新一轮的传播热潮。现代影视文学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人文艺术表现手段,新时代中国消费者的生活环境改善及意识形态的深化,对影视文学的审美也随之转变,将会为现代影视文学的传播缔造了新的创生框架,过去影视文学中拘泥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实现和市场操作的应试模板,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消费者对于先进文化的消费渴求,影视文学陷入了思维对立的发展泥潭,市场局限性不断加强。为了打破困局,中国电影人近年来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文化,打破传统单向传播的路线,实现多线传播的核心手段。新时代影视文学的审美转变,究其根本,是文学性、艺术性、社会性多维度的系统重构。
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现代影视文学已经逐渐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食粮。同时,伴随着审美消费的升级和观众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影视文学的审美性也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现代影视文学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早就在世界电影文化中享有着一定的声誉,不过在早期,很多国家的电影市场因为资源、市场、文化等诸多环节的限制,中国固有的现代影视文学仅仅作为一种本土文化在人群中潜移默化的传播,没有形成规模性的立体反馈,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也较小。不过,在中国的崛起,现代影视文学通过10 多年的努力,不断以现代影视文学为内核,堆砌多元化的娱乐、文化元素,正在追赶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步伐,在文化交流上开始树立自信,缔造属于具有中国效应的文化认同,以《战狼2》《百鸟朝凤》《流浪地球》《哪吒》等多类型的文化作品为先锋,让华人、华事、华地、华史打破中华本土的泥泞,走向新世界的坦途。现代影视文学正在积极尝试跳过东西方文化电影叙事的壁垒,将现代影视文学置入一片空白市场中,享受蓝海市场所带来的自由与福利,让现代影视文学的出海之路更加多元、广阔。
1.现代审美追求表现真实:真实是提高影视文学吸引力的主要因素,艺术的表现中以语言标记呈现艺术特性,比如颜色、光感、图像、声音等,以不同形式传达影视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影视文学的真实性不是三流影视剧中没有逻辑的感情线,也不是网络电视剧中每个主角苦大仇深的身世。现代的观众追求的是作品内容的真实性,无论是作品的语言、情节、内容都不能背离实际。影视文化的美妙之处就是在基于生活的基础上让观众获得更高级的审美享受,虚构的文学世界中看到的每一场故事都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脱离于实际情感和文化底蕴的影视文化是不能激发现代观众情感共鸣。现代的审美追求表现真实、内容真实、情感真实,背离了实际就是背离了群众。
2.现代审美追求文化交融:在中国影视文学一直都在寻找变形的契机,西方文化作为世界思潮的主要元素,早期的中国影视文学也一直尝试通过自我调整来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元素交融,减少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海外市场的抵触情绪,让中国影视文学具有西方化的文化特征。现代的消费者也跟随着我国的成长,成为了以西方成熟影视产业为考核标准的考核官,单纯的“中式认知”已经变得狭隘,现代影视文学的审美应该是多种文化交融的。随着新世界主义市场的开辟,新世界庞大的市场让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加入到中国影视文学的创作、表达中来,就像是西方电影文化为中国影视文学带来了更加先进的制作技巧和成熟的电影体系一样,中国未来消费者的审美是无法满足于本国本体文化的束缚、多元化的人文诉求将为中国影视文学注入全新的发展动力,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迸发智慧的火花。
3.现代审美追求要素重构:影视文学作品的最大优势是:视听过程波折、视觉效果佳、听觉感觉精美,因此得到大众的青睐,现代审美文化推动下的影视文学应该强调美的重构性,打破固有认知下的思维惯性,在原有经典文化形象的基础上寻找新思维、新方向、新看点。
事物是发展的,随着中国电影优秀作品的不断出现,观众的期望阈值也在不断拔高,尤其是华语影视文化,虽然不断有具有前瞻性的作品放出,但是就整体市场中的大环境下,中国影视文化正在面临一个不破不立的尴尬境地。中国影视文学需要将目光放射出去,兼收并蓄,顺应国内消费者的审美发展规律,积极去寻求和新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在学习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迸发新创意,寻得新灵感,让中国影视文学走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中国影视文学将会成为中国的一张标志性名片,搭建新世界中文化交流的一条纽带,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强调的合作共赢,推动全球传播,构造具有同一认同的传播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