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兴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问题的凸显期。最近几年,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群体事件带来的突发事件也层出不穷。如果没有将这些突发事件处理妥当,有可能会导致社会出现危机,经济发展滞后,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所以,要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传播力,确保信息流通,及时有效的解决突发事件,这对维护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突发事件”一般是指突然间发生,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等。最近几年,突发事件多次发生同时也给新闻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传播力,不只是对公民权利的维护,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意识到舆论传播和事件处置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二者以事件处置为根本,舆论传播为事件处置服务,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不能被分割。在全媒体的条件之下,它们并非分开单独工作,而是合为一体,共同发挥作用。有了及时的事件处置,才会有第一时间的新闻。突发事件不只是社会的关注点,同时也是媒体的关注重点,只有发布的“快”和“准”,才能拿到舆论传播的主导权。无论处于事件的哪一阶段,都要重视和掌握对媒体的运用。在进行舆论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氛围的塑造,为事件的完美解决奠定基础。
面对突发事件,大部分群众希望能够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在突发事件发生的二十四小时之内,是重要信息的探索期,谣言便是从此时产生,所以,这个时期是舆论传播的重点时期,也就是“黄金期”。舆论传播中会发生口径不同、引起质疑的情况,产生的原因多是因情况不明朗,定性不准确导致的。这种情形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政府的公信力降低,并引起负面的舆论风波。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及时的掌握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并且为事情进行定性。突发事件可能具有深层次问题,不能被一次解释清楚,但面对媒体时,要不断地进行解释说明,阐明情况。
针对突发事件,要及时的对相关专家进行采访和访谈,不仅要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解释,还要普及相关的政策,有针对性的进行舆论工作。增强舆论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因此,要组建相关的具有权威的专家团队,还要注意和媒体团队的联系和沟通。
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明显,人们的思维逐渐多元化,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二是互联网发展和规范期,全媒体的管理问题尚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突发事件通常会引起事件外的无关问题,部分突发事件正是由于报道不当而出现的。所以,这需要我们准时的、准确的掌握人民群众的想法和态度,重视社会情绪,提高自身的舆论研判能力,能够做到准确把握舆论热点。
新闻发布会是进行突发事件报道的通用方式,除了要注重会议的主题、会议日程、相关的重点问题以外,还要重点关注发布会的气氛、发言人的仪表、穿着、言谈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这些都可能会成为媒体的关注点,对发布会的效果有着无形之中的影响。遇到陌生和有抵触情绪的媒体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对待,也可以在同一时刻进行多家媒体的采访;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常常会有大批的记者到来,要做到用同一标准对待各方的记者,统筹兼顾;发言人要选择受人民群众推崇的;时刻关注舆论情况,适当适时的进行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报道。
在当下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之中,想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传播力,更好的发挥舆论传播的职能,就要加强对自身的建设,增强大局意识,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将新闻事件实事求是的传达给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