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语境下传统学术期刊发展的新思路
——基于《教师教育学报》的办刊思路

2019-03-22 04:56邱香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学学术期刊期刊

邱香华

(西南大学 期刊社,重庆 400715)

数字与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开启了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向多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步伐。媒体融合浪潮给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学术期刊在出版理念、传播方式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需要开展革命性的变革。更为重要的是,“小而全”的传统学术期刊办刊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要求,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学术期刊如何应对媒体融合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严肃问题[1-5]。

“媒体融合”一词首次由美国传播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引入,他强调:“当一种新因素被融入到一种旧的环境时,我们期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旧环境加该因素,而是产生一种新的环境。”[6]美国浦尔教授首次对“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进行了概念界定,他认为媒体融合是一种由多种媒体(包括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作用所呈现出的多功能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7]。我们可以从从狭义和广义上理解,狭义上,媒体融合指的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一种不同于融合之前的任何一种的全新媒体形态;广义上,媒体融合指的是一切媒体形态及其相关要素,包括媒体功能、传播手段等之间的融合。

近年来,国内传统学术期刊从业者和研究人员在媒体融合日趋明显的背景下,对“传统学术期刊何去何从”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研究,提出了许多促进传统学术期刊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思路[8-17]。例如:吉海涛等引入管理学中的产业联盟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学术期刊新媒体产业联盟的战略,并对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模式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8];郭雨梅等从提升期刊论文质量、推进数字化出版以及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媒体融合时代的创新之路[9];李艳等认为,传统学术期刊应当借鉴国外优秀学术期刊的发展经验,重视打造品牌影响力,由“小而全”的期刊运营模式向集团化经营模式转变,以实现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10];赵宇等提出,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路创新要重点依托数字化媒体,提高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11];吉海涛和刘津等结合学术期刊与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困境,从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提升、数字化技术运用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破局之策[12-15];庞达和刘建朝等从媒体融合时代对学术期刊编辑素养的挑战出发,认为只有集深厚的学术功底、完备的编辑素养以及出色的媒介技术运用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才能符合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需求[16-17]。然而,在大数据正日益广泛使用的今天,却鲜有利用云技术为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提供指导研究。本文以《教师教育学报》为例,探讨云平台建设对实现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积极作用。

《教师教育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期刊社编辑出版,2014年1月起正式创刊的教育类专业学术期刊。《教师教育学报》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刊发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一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关于教育科学、教师教育的优秀研究成果,交流教师教育的实践经验,为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发展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本文基于广义的媒体融合角度,借助《教师教育学报》的工作实际,从扩大品牌效应、推进数字化出版进程、重构期刊编辑人员素质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提出建设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集投稿、编辑、出版于一体的多功能学术期刊交互云平台,希冀为传统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出版提供新思路。

一、媒体融合对学术期刊带来的冲击

在媒体融合时代,数字与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学术期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传播渠道的影响

在媒体融合时代,信息传播遵循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传播理念,使得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化,这不可避免地给学术期刊的传统发行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媒体形式的不断创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一体化和多功能逐渐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例如:由于移动通讯网络实现了全球覆盖和全球漫游,智能手机在空间上彻底打破媒介的地域性限制,读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和传播信息。当今,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畅通的网络以及手机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图文并茂的信息,消解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阻隔。而作为以纸质媒介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传统学术期刊,显然在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方面缺乏新媒体的方便、快捷、时效的特点,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学术研究传播的范围,也削弱了学术期刊在市场上的传播力和竞争力。

(二)对受众对象和产品形态的影响

学术期刊往往刊发的是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如《教师教育学报》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术期刊,主要发表有关教育科学、教师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以及教师教育的先进经验,其学术传播对象也局限在国内外一线教育工作者这一群体,这与媒体融合时代传播对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太相称。在媒体融合时代,互联网技术使得距离对信息内容传播的影响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信息接受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选择媒体形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受众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从而使受众变得空前广泛。同时,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素养、不同教育程度的受众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意愿对所获信息有选择性地进行再加工,这就使得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传统学术期刊如果继续保持原有的发行方式,就必然会导致受众的萎缩,甚至会逐步被其他更适合时代特征的媒体所取代。

(三)对运行机制的影响

媒体融合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技术的革新离不开大量科研资金的投入,这对传统学术期刊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目前,大多数传统学术期刊的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渠道:一是发行收入;二是通过在期刊中植入广告获取收入。目前,能实现研究产业化,实行第三次售卖的学术期刊少之又少。《教师教育学报》作为专业的学术期刊,没有任何收入,双月刊发行,而且发行量极少。受传播内容和对象的限制,在正常的情况下,收入根本无法维持期刊的日常运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日渐堪忧。因此,传统学术期刊应尽快建立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新机制,变革传统学术期刊的运行机制,包括内容生产、出版发行与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这在媒体融合日益加强的今天显得十分紧迫。

(四)对编辑人员的影响

在媒体融合时代,随着数字化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给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素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以往,传统学术期刊仅以单一的纸质出版进行信息传播,编辑人员以做文字编辑排版工作为主,只需掌握某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文字编辑功底就可胜任。然而,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信息内容传播的样态更加多元化,受众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选择不同样态的信息。相对于信息本身,视觉享受必然会成为影响受众获取信息的前提要素,信息呈现的可视化和多样化往往是影响受众选择的首要因素。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编辑职业素养,更要具备能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新媒体职业素养,如互联网思维、多媒体技术等现代职业素养。所以,多技能(Multi-skilled)复合型编辑就成为了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所推崇的宠儿。以《教师教育学报》为例,以往招聘编辑人员时一般仅要求教育学专业或者中文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而现在,在同等条件下,能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或者具有美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则会被优先录用。这不仅是因为编辑人员在处理稿件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而且由于熟谙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文章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从而为受众者提供的不单是文字知识,还是一种视听觉享受。

二、传统学术期刊发展的新思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传统学术期刊的运营机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出版思路上大胆革新。基于传统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时代遭遇的困境,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思路。

(一)创高品质学术期刊,打造品牌影响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18]学术期刊作为传播科研成果和学术信息的载体,其出版内容的科学观点、科学方法以及创新程度决定了该刊物的质量。学术期刊往往关注的是某一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与数字媒体如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体传播的内容相比,具有内容单一、受众面窄的不足。但是,传统学术期刊也不必过分妄自菲薄,更不能邯郸学步,而是要内外兼修,找准自己的定位,严把内容质量关,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这是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同时,期刊编辑要结合目前受众者的阅读习惯,精心设计期刊的封面与内容排版,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方能在学术期刊竞争立足稳、发展好。

另外,要努力践行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办刊思路。目前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已有6 000多种,我国已经是期刊大国,但离世界学术期刊强国还有较大差距,能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学术期刊较少,缺少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国际品牌期刊。在媒体融合时代,我国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是阻碍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主要瓶颈。由于我国目前出版行业的评价制度还存在很多弊端,致使国内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都争相在国外品牌期刊上发表。这就导致我国科研成果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即国家投资于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在国外出版—国家花钱购买成果的使用权,这无疑是对我国科学研究现状的一种讽刺。因此,学术期刊走国际化的道路,办好一批自主出版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学术期刊十分紧迫。

目前,西南大学出版和发行的期刊有《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教师教育学报》等6种。除了《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其他5种刊物的出版和发行量与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刊物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教育学报》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教育学是西南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学科,也是西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因此,可以借助学校学科发展平台将《教师教育学报》打造成国内教育学类的品牌期刊。第一,期刊质量的提升是期刊品牌建设的基础,学术期刊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所涉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支持,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则是提升期刊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期刊首先应该坚持“内容为王”的办刊理念,规范用稿程序,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第二,学术内容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对于期刊品牌效应建设有着积极影响。科研工作人员往往是通过文献查阅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来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从而生产出更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而形成高质量学术成果生产的良性循环。因此,期刊应及时发布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问题、征稿启事,有意识地引导作者的科学研究,为期刊发展汇集人力资源。第三,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学术期刊也是如此。学术论文的高被引是表征学术期刊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知名学者的论文一般都会成为某些领域的高被引论文。知名学者的论文对于提升期刊的知名度提升是至关重要的,编辑应当积极邀约一些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赐稿,以此提升期刊的社会知名度。总之,期刊的发展要能实现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施展学术研究平台的知识服务宗旨,同时又能引领所涉领域的学术发展方向。

(二)推进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应用

在媒体融合时代,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学术期刊“小而全”但不精细的办刊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单纯提高期刊的装帧出版质量和发行数量已不能适应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生存要求,学术期刊的编辑流程、内容出版、运营管理都需要因时而变。当前,学术期刊正在经历着出版范式转换的深刻变革,应当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聚焦特定领域,打造学术特色,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多媒体的融合进程,才是顺势而为的应有之举。

目前,学术期刊的论文作者、编辑人员以及读者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以《教师教育学报》为例,读者看到一篇感兴趣的论文,难免会产生学术困惑或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就需要论文原作者给予解释或回应,但目前该学术期刊还难以给读者提供此种交互平台以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从而导致部分潜在受众的流失。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应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如期刊公众号、博客以及论坛等加强作者与编辑以及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如可以开展问卷调查、读者反馈以及视频解答等线上活动;也可以开展专题论坛讨论、主题沙龙等线下交流。期刊通过组织多主体、多元化的交流互动,不仅吸引了潜在的受众群体,促进了学术传播,在无形中也扩大了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读者更加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而学术期刊传统的纸质出版和依托数据库的传播方式已经很难博取受众的青睐,在多媒体技术使用日益广泛的今天显得非常落伍。学术期刊应借助媒体融合时代的潮流,在出版物内容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的优势,将信息进行碎片化处理,并融合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形式,将内容栩栩如生地传递给读者,在快速博取读者眼球的同时,激发其深度阅读的欲望。以《教师教育学报》为例,目前国内关于基础教育公平等问题是社会大众热议的话题,研究者和期刊编辑人员可以深入偏远山区的教育一线,利用媒体技术摄取更多的真实素材,针对社会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这样不仅增加研究内容的深度,同时由于内容的亲民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重视和加强期刊网站的建设。期刊网站是论文作者、读者深入了解期刊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媒体融合时代宣传和展示期刊的平台。一个功能完善的期刊网站,可以极大地提高期刊编辑的工作效率、表征期刊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提升期刊的传播效应。与国际知名期刊主页相比较,国内学术期刊在网站主页的建设方面几乎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特色。以《教师教育学报》为例,一方面,从网站形式上看,《教师教育学报》与西南大学主办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其他期刊网站属于同一模块布局,缺少鲜明的特色和视觉感受,不容易形成品牌吸引力;另一方面,从网站内容建设方面看,《教师教育学报》虽然给读者呈现了本期和往期已发表的目录及相关信息,但读者关心的学术创新的内容介绍、研究热点发布却很缺乏,难以给读者提供有时代价值的学术信息,网站页面仍是以服务编辑部为主要目的,没有体现出“用户至上”的知识服务理念。期刊网站是作者论文投稿和读者查阅文献的重要渠道,缺乏视觉冲击和有价值信息提供的网站会让受众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从而失去众多潜在的受众。学术期刊应该重视网站的建设,将网站作为品牌建设和资源拓展的创新平台,以提高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和学术传播力。

(三)构建基于中央厨房运行的云出版模式

传统学术期刊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传统学术期刊在坚持打造高品质学术刊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技术手段和借鉴新媒体云出版的经验,实施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云平台发展战略。其流程可以简化为: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基于云技术的编辑—网络运营实现多点传播。

“中央厨房”(Central Kitchen)的概念,顾名思义起源于餐饮行业的管理模式,即,首先由餐厅统一采购食材,再由后厨进行标准化加工,最后统一送至顾客餐桌。这一模式的运用,不仅优化了餐饮的管理结构,同时也大幅度地节约了资源成本。目前中央厨房的生产理念已经被延伸到媒体行业,即对新闻素材统一采集、标准化编辑和加工,整合成适应多元化发布渠道的新闻。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新闻产业具有集成式采集、统一化管理、多点化传播等特点。2015年,《人民日报》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打造全媒体中央厨房云平台的战略构想,加速了我国由传统纸质媒体向数字化媒体以及云出版转变的步伐[19]。

传统学术期刊引入中央厨房运行模式,可以在确保期刊质量、发表高品质刊物的同时,通过集约化的编辑模式和发行模式,降低期刊运行成本,以实现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中央厨房模式的云出版战略构想为传统学术期刊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第一,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撑 一直以来,传统学术期刊独自遵循着自己的办刊运行机制,“小而全”的办刊模式,导致各期刊的资源互相独立、缺乏共享。以西南大学期刊社为例,其主办的6种期刊各自拥有自己的期刊主页,各期刊之间缺乏资源共享机制,无法做到对6种期刊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也难以促使潜在信息的价值深挖,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云出版战略,可以集成、整合各学术期刊的资源,借助日渐发达的网络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共建共享统一的集编辑、出版及发行等功能于一体的学术期刊出版交互云平台。在云平台下,各期刊依据自己的特色,开发自己的投稿与审稿系统,在不丧失期刊固有特色的同时,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当然,实现出版云计算、云服务统一的云平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并非某一家学术期刊就能独自胜任的,因此可以联合多家学术期刊,成立学术期刊产业联盟,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实现云平台的统一开发。

第二,集成化的期刊运行管理模式。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云平台是集投稿、编辑、出版于一体的多功能学术期刊交互平台,具有存储量大、易扩展的特点,可以方便地汇集来自不同学科的全球学术资源,完全有别于传统期刊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云平台,论文的作者、期刊的编辑人员只需通过网络接口就能实现对论文投稿、编辑的统一管理以及期刊学术资源的共享。从传统的学术期刊审稿流程看,作者通过运行平台进行投稿后,期刊编辑人员进行初审后会安排专业的评审专家进行审稿,再由主编作出是否采用的决定,随后编辑会对采用稿件进行多次校对,最终送至出版单位出版。这种运行模式稿件处理的程序化严重,运行管理环节繁琐,严重影响刊物传播的时效性。而通过云平台,经过编辑校稿后的版本上传至云存储后,通过自动化的排版处理就可以实现出版,实现了学术论文出版的及时、快捷。

第三,保持期刊个性化的特色。云平台实现了多刊连管的系统管理模式,各期刊在同一平台管理下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特色。《教师教育学报》是以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期刊,在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统一的云平台下,期刊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共享来自国内外不同学术期刊关于教师教育研究资源的同时,从读者的需求出发,自主出版和推荐高品质的学术论文。同时,读者也可以根据网络接口进入云平台,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和下载相关学术论文。云平台可有效对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并形成大数据,此项数据可以为期刊开展栏目策划、研究专题、目标读者跟踪等提供准确和富有前瞻性的参考。

第四,应用于期刊集群化管理。期刊集群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出版资源优化配置、产生规模效应、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是期刊业推进改革和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20]。鉴于中央厨房模式在传媒行业的深度应用及其在资源整合、优化资源分配方面的强大优势,传统学术期刊组成产业联盟,可借鉴中央厨房运行模式进行管理。学术期刊应积极开展与从事相同或相近领域研究的期刊的合作,努力探索和组建学术期刊产业联盟的发展模式,改变单个期刊在编辑、营销、发行等方面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在媒体融合浪潮中“抱团”发展,如《教师教育学报》可与研究领域相近的《教师发展研究》《中国教师》等期刊合作组建产业联盟。中央厨房是在互联网技术及新平台框架下,整合内容生产、信息集成、信息推送、大数据运用等多个价值创造主体的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的出版管理模式与期刊产业联盟的集约化管理要求相契合。在此管理方式中,“中央厨房”的职能主要是对出版资源供给、需求、投资、技术等要素进行内部调整,进行出版资源的再配置,根据专业细分,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在保持不同期刊个性和特色的前提下,使期刊群发展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整体升位,这种集团优势有利于期刊专业知识供应网络的形成,有利于放大期刊集群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期刊产生积聚效应、增值效应、放大效应和品牌效应,有利于期刊在行业内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依托人才与技术的优势,中央厨房可以打造更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平台,将不同期刊的产品进行“打包”“组合”“价值衍生”,开发出适合多媒体、多介质传播的多样态产品,适应互联网时代不同终端的信息接收和阅读,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受众对知识服务平台的“黏”性,将更多的潜在用户变成忠实用户[21]。

三、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必须恪守“内容为王”的办刊宗旨,同时积极推进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时代发展要求期刊编辑人员承担的角色与技能更加多元化与综合化,编辑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媒体融合时代复合型编辑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媒体融合时代受众对于获取信息便捷性、及时性和碎片化等要求,迫使学术期刊的传播由单一纸质媒体向网页、博客、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方面扩展,发行渠道越来越多元。当前,受众对于获取信息时效性、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期刊编辑为应对这一趋势,要从众多良莠不齐的知识信息中进行甄别和筛选,通过对内容的整合、加工,实现价值再造,提炼出精品,通过高质量的内容的供给提高用户对期刊的“黏”性,不断将“关注用户”转变成“忠实用户”。新媒体的应用弱化了作者、读者、编辑之间的传统界限,但期刊编辑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中介或桥梁作用,开展高效的知识服务和学术引导,扮演好新时代知识生产、传播等服务的主体角色[22]。

猜你喜欢
教育学学术期刊期刊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