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成
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 广东广州 51090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明确了课程改革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同时,近三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也充分体现出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师在高三历史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三文科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掌握的程度如何?怎样在高三历史备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一些个人看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里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
近三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大力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以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为例:
第25题从藩镇的类别入手考查其对唐朝政治统治的辩证影响、第34题考查历史研究视角的多面性,这些都直接考查了唯物史观的应用。总之,2018年的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查是非常明显和突出的。
新课标和新考纲颁布后,老师们议论纷纷,因为很多教师对于什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十分了解,大家在讨论说: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容易理解,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又应该怎样去讲述呢?以笔者为例,笔者所在的是一线大城市的三线区县里的薄弱学校,近二年教育部门虽然组织过培训,但效果并不明显,相比之下,高三老师因为高考的缘故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关注会更多些,但仍然存在重知识轻素养,重结论轻思维的现象。
通过考后对学生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掌握上也是很不理想。例如学生在做题中明显体现出历史常识和生活常识的匮乏、时空观念的错乱、概念的模糊、知识的零碎、方法的单一等等。
在现行旧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改变的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我们对教学内容的观察角度,从改变观察角度开始改变备考。
众所周知,高考真题从来都具有导向、引领、指挥棒的作用。高考真题隐藏着最多的高考信息,研究高考真题能够在复习备考中少走弯路,避免复习的盲目性。近几年高考真题的“素养立意”也渐成常态,试题基本上是以时空观念定位、唯物史观指导,着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所以认真研读近年的高考真题是可以寻找到命题者的关于核心素养立意的意图,再通过解题技巧的引领和强化习题训练,把握好规律,总结好心得,培养好学生多种核心素养。这就是高三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方法途径。
一般来说,高三历史备考,第一轮复习模式是按照教材顺序,按章节复习,基本上是一课一课地重新讲一遍,然后第二轮复习按照通史顺序,制定复习小专题,以《考试大纲》中的考点知识为载体,构建知识框架,构建纵向(中西对比)和横向(时序观)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时空观念。
在高三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史料的选取,不需要使用大篇幅的材料,要降低阅读的难度和阅读量,增加概括性和思辩性。笔者的做法是每节练习课发放一则史料(文言文,现代文,外文译著等史料)作业,让学生标记关键词,解读史料并提炼核心思想,训练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抑或是提供一个历史结论,让学生从看过的历史资料中找出相关史料加以证明,培养学生史论结合意识,这样,通过史料教学和材料解析习题的训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所在的高中,生源较差,学生在思维、方法、能力诸方面尚有欠缺,不足以独立完成教学全过程,需要教师去做好引导工作。因此笔者根据学情采用了导学案教学模式。
除此之外还其它的一些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如关注热点问题,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等。总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即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又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目标,所以在整个高三历史备考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好好研究。学科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来进行教学,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和个性,这样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今后的成才发展都会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