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2013年4曰19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同时指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历史智慧中得到启迪,2015年5月2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到2017年的7月4日,已推出整整100期,而专栏第一期就刊发了《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介绍了“郑义门”传世家训家规,以期汲取“郑义门”廉政文化启迪。
“郑义门”,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已经在此累世同居达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被称为“廉俭孝义第一家”,并且屡受朝廷旌表。而“郑义门”是以168条家规治出了一个有序、勤俭、廉政、不以权谋私的家族。据相关史料记载,“郑义门”出仕的173位官吏中,上至礼部尚书,下至普通税令,竟无一人因贪墨而罢官,成就了世界家族史上一个伟大的传奇,这与“郑义门”家族注重廉政建设不无关系。“郑义门”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长达一百六十八条的《郑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其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家规的重要里程碑,被载入《宋史》《元史》《明史》。而“清廉为政,是历代都倡导的,但从家庭的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则是‘郑义门’的一大特色”[2]。“家规是一切行为的宪章”[3],下面就通过对郑氏家训家规的探析,探求“郑义门”廉政建设的真谛,期给当今廉政建设以启迪。
预防腐败,必须从源头加以遏制。郑氏家族累世同居340余年,173为官,都保持了廉洁之身,这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方面。郑氏家族预防腐败从修身、制度制约权力、监督、生活四个方面加以节制,并把这四个方面融入到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使其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使其《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说,《规范》是郑义门治家管家的法宝,也是保持郑义门长期保持廉洁的利剑。
加强道德修养,是预防腐败的关键一环,也是预防腐败之基。“郑义门”家族成员修身的一个节点就是“孝”字,百善孝为先,这是修身之本,有“孝”才有义,有“孝”才能齐家,才能自律“廉洁”。
《规范》的核心要素是“孝”,“孝”在家规中得到充分体现。《规范》是经过郑氏家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而成的家训家规。郑氏累世义居后,随着家族人口的不断增多,如何治家问题摆在了郑氏家长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六世孙郑文融首订《规范》58则,后七世郑钦增订92则,至郑涛等再加以损益,共一百六十八则,刊为《规范》,其核心精髓是三个字:孝、和、廉,其中“孝”贯穿规范始终,融入到郑氏日常生活、生产中如祠堂祭祀等,且“孝”是“和”“廉”的基础,人人讲“孝”,大大推进了“和”“廉”的推进,而“和”“廉”深入推进,大大促进了“孝”推广,形成良性循环。明清时期,祠堂是一些大的家族活动的重要场所,《规范》第十一条、十二条,实际上在《规范》中起着总则的作用,规定了祠堂活动的相关内容。第十一条规定:每逢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在祠堂聆听“孝悌歌”。把“孝”融入到“孝悌歌”当中,融入到祭祀当中;第十二条把“孝”融入到《男训》《女训》当中,且每天要聆听,“未冠子弟朗诵男女训诫之词”。从这可以看出,郑义门始终把“孝”贯穿于他们的生活当中,并对违者以家规处置,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在《规范》一百六十八条内容中,其中有二十条涉及到有关“孝”的内容。其中在《规范》中,明确规定“孝行”的,有五条。如《规范》第二条规定:“凡遇忌辰,孝子当用素衣致祭。不作佛事,象钱寓马亦并绝之。是日不得饮酒、食肉、听乐,夜则出宿于外。”另外,并明确规定“不孝”的行为,共有十一条。其中,第四条规定:“其或行礼不恭,离席自便,与夫跛倚、欠伸、哕噫、嚏咳,一切失容之事,督过议罚。督过不言,众则罚之。”也就是说,“孝”是《规范》的重要内容,加强孩子的修身从“孝”始,且把“孝”融入到郑氏家族日常生活、生产当中,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感知它、领悟它,在润物细无声中,郑氏子孙的修养得到提升,为廉政建设奠定了基础。
“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累世同居达340余年,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人,而家族的血缘关系越来越远,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已经很难维系家族的运转,必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通过《规范》可以了解到,“郑义门”家族的管理体制廉洁高效,是维系家族340余年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郑氏家族的管理人员大约有18种职务,共计26人的管理人员,分别是:家长、宗子、监事、典事、主记、通掌门户、掌管新事、掌管旧事、馐服长、掌钱货、掌营运、掌畜牧、知宾等,上及家长,下及掌膳人。这些“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职责、监督人员,《规范》都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可以说有权必有责,有责受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
家长是一家的“行政”总管,是“郑义门”的“精神权威”(《规范》第十一条规定:朔望,家长率众参谒祠堂毕,出坐堂上,男女分立堂下),“整个家族事物的控制者”(《规范》第13条规定:家长总治一家大小之务),“家规的代言人”(如《规范》第18条规定:“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家长度其不可容,会众罚拜以愧之”),就是这样的“长官”,也必须遵守《规范》的规定。《规范》第13条明确规定:“家长总治一家大小之务”,且“须谨守礼法以制其下”。从这条规定可以了解到,家长是一家的总管,也就是一家“最高行政长官”,但也必须按照“礼法”管理族人,也就是依规办事,不能越权,不能偏私。可以说,在家规面前,郑氏子孙人人平等,不存在个人的私权以及法外权。《规范》第14条明确规定了家长行使权力必须“至公”,不能有私,否则就会遭到举谏。在“郑义门”中,“监视”这一职务是仅次于家长的职务,承担着“纠正一家之是非”的职责,直接承担着“为齐家之则,而家之盛衰系焉”的重任,为此,“监视”必须“不可顾忌不言。在上者,必当犯颜直谏,谏若不从,悦则复谏;在下者则教以人伦大义,不从则责,又不从则挞。”“监视”“如或知而不言,与言而非实,众告祠堂,鸣鼓声罪,而易置之。”“监视”的职责以及应承担的责任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也就是说,“监视”要承担“知而不言”“言儿不实”的责任,不能包容、纵容违规的行为存在。“郑义门”其他管理人员的权力、职责以及承担的责任,特别是监督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员的任职、权力的运行、责任、监督运行体系。
除此以外,《规范》还特别强调一些管理人员任职时必须具有廉洁的素质,防止侵财行为发生,保持“家仕”人员的廉洁。如《规范》第55、57、58、74条明确规定,选择掌羞服、掌钱货、掌营运、掌嘉礼庄之人,必须具有廉洁的品质,并规定了出现差错要承担的责任。如第57条规定:“择廉谨子弟二人,收掌钱货。所出所入,皆明白附簿。或有折陷者,勒其本房衣资首饰补还公堂。”并要求“监视严加关防,察其私滥。”从这些规定可以了解到,“郑义门”对于一些掌握钱财职务的人员特别强调要具有廉洁的品质。“郑义门”内部的严格管理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的监督体系是保证其长达300多年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的一个重要原因。
郑氏的廉洁,不但指“家仕”的廉洁,而且也指“入仕”的廉洁,不允许有贪污和受贿行为的存在。郑氏“家仕”的廉洁,家规发挥了关键作用。郑氏为了保持子孙“入仕”的廉洁,《规范》第86、87、88条作了相应的规定:“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怃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奉公勤政,毋踏贪黩”,对于官职“不可过于留恋”,但对于“有申理者,哀矜恳恻,务得其情,毋行苛虐。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如果在外做官“以忝家法”“恃贵自尊,以骄宗族”“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这就要子孙“出仕者”要“以报国为务,怃恤下民”,不要老考虑自己和家庭子女的利益得失,也不能收取老百姓的好处。否则,“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可以说,这在古代在《谱图》上削其名字,死后不允许入祠堂是最严厉的惩罚了,这就从家规上制约了“郑义门”子孙贪墨行为,保证了郑氏子孙在仕途上的廉洁。
2016年3月份,在央视播放的动画片《郑义门》,其中《郑浩拒礼》一集,讲述了郑氏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宴请,拒绝礼单,奉公守法,牢记家规,面对各种诱惑而不动心,清廉为官的故事[4]。这就是郑氏子孙遵守《规范》的真实写照,也充分说明“郑氏规范”的精神实质已经深入带郑氏子孙的骨髓,用家规制约子孙的廉洁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用良好的家风去熏染廉洁的政风,保持领导干部廉洁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古语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这就警示世人,凡是不懂得克制自己欲望的人,不懂得自律的人,必将在廉洁之路上栽跟头。郑氏非常注重对子孙在生活方面的节制,让他们养成勤俭的自觉。勤劳俭朴是“郑义门”持家的重要原则。在一百六十八条《规范》中,有关戒奢侈的就是17条之多,可以说是包括生活方方面面,这也为子孙养成“以俭持家”的家风,提供了制度保证。其中《规范》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郑义门”以俭持家的良好家风,为子孙走向仕途形成廉洁风气创造了重要条件,也是“郑义门”廉洁之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郑氏家族非常注重对子孙俭的教育。《规范》首先把“俭”融入到每月初一和十五祠堂参谒祠堂的训词当中,把对“俭”的教育常态化、生活化。“听,听,听……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耽曲蘖以乱厥性。有一于此,既殒尔德,复隳尔胤。眷兹祖训,实系废兴。言之再三,尔宜深戒。听,听,听。”郑氏把奢侈和受到上天的惩罚,特别是把与子孙后代的存亡牵强地联系在一起,暂且不论它的科学性,而在封建社会里,这一定可以对想奢侈的人员起到震慑作用。
另外,《规范》把“俭”深入到郑义门的婚丧嫁娶当中以及族人的平常穿衣打扮、吃喝宴请当中,可以说,郑义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贯穿“俭”之风,这促使郑氏家族形成俭朴之家风。
婚姻方面,在迎亲时,去掉“时俗之习”,甚至姻家初见,也只能以适量的钱币绸缎为见面礼,而在娶媳时,“不得享宾,不得用乐,违者罚之”。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丧事方面。“丧事不得用乐。服未阕者不得饮酒食肉。”也就是丧事从简,也不要大操大办。
服饰方面。未满25岁的子女,衣服的布料、鞋的用料都做了具体规定,《规范》第十二条规定:“子孙年未二十五者,除棉衣用绢帛外,余皆衣布。除寒冻用蜡履外,其余遇雨皆以麻履。从事三十里内并须徒步。初到亲姻家者不拘”。女的服饰,不得追求华丽,且“不可私托邻族,越分竞买鲜巧之物”。另外,还规定了不设寿宴,不借寿宴收受财物等。可见,郑义门“俭”已经深入到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节俭之风已经在郑义门成为一种风气,仍值得后人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郑义门”《规范》蕴含的丰富廉政文化,给我们当下运用历史智慧反腐倡廉以深刻启示
“郑义门”,从宋到明的340余年中,有173人走上仕途,而没有一个人因贪腐而丢官,郑氏家规的制约作用不可否定。郑氏子孙一旦在仕途上贪赃枉法,就要冒着“不孝”的罪名,然后他的宗族对他的处罚就是:开除族籍,从族谱上除名,死后不得埋入宗族祖坟。《规范》确实起到了预防腐败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用。治国须从治家开始,以良好的家训家风,引领时代新风尚,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反腐倡廉斗争只有变成每一个家庭的一种自觉,才会无往而不胜。这对当今社会的反腐倡廉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家训家风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5]。2016年十二月,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6]。这充分说明了家风正、民风淳,则政风清的道理,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家风建设,使人们形成自觉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加强道德修养,是预防腐败的关键一环,也是预防腐败之基。“郑义门”修身的一个基点就是“孝”字,这是修身之本,并且把“孝”贯穿于郑氏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教以人伦大义,不从则责,又不从则挞。”“教”与“挞”并用,保证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保证“家仕”与走上“仕途”人员的廉洁。这也充分说明了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是预防腐败之基。
在当前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除了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监督体系建设外,还必须大力加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品德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6]。可见,道德修养,是预防腐败之基,必须重视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问题。
历史上“因俭而兴、因奢而亡”的教训不胜枚举,所以,“勤以补拙,俭以养廉”“俭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在郑氏家族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保持郑氏子孙340多年的廉洁之风,这是难能可贵之处。然而,这些年来,在国家繁荣富强、人民衣食充裕的同时,一些人开始把勤俭节约视为已不合时宜,开始大吃大喝,奢靡之风开始抬头,一些人早把“俭”抛回“老祖宗”那了,而把一些奢侈、浪费、摆阔行为拿起来了,且有发扬光大之势,不仅糟蹋了社会物质财富,且腐蚀人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2013年1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大反腐败力度,必须大力抓奢侈之风。在目前看来,《规范》节制生活的做法,仍值得我们借鉴,由俭生廉。
总之,反腐倡廉必须汲取传统廉政文化的精髓,充分发挥家训家规的作用,让反腐倡廉变成每一家庭、每一个人的一种自觉,才会无往而不胜,谨遵守家训家规、弘扬家风,让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珠联璧合,才能取得反腐倡廉的最大效果,才能谱写廉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