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浅析宿州市的推广措施

2019-03-22 03:56方升汪灿巩伟方婷
安徽建筑 2019年1期
关键词:宿州宿州市绿色生态

方升,汪灿,巩伟,方婷

(1.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对GDP增长、城市建设、解决就业率贡献巨大,但伴随而生的是建筑污染、资源消耗、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不良环境问题,绿色建筑的兴起必将改善现有建筑的不足,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平衡与环境的关系,即发展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绿色建筑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就已成为国际关注的建筑议题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纷纷提出了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寻求可以降低环境负荷对使用者健康有利的建筑,陆续建立了符合各自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

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情况

2.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最早于1986年发布关于节能建筑的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我国节能建筑自此拉开序幕。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逐渐重视,之后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基准从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改造阶段健全绿色建筑标准,涵盖民用、工业、商业甚至逐渐细化到医院、饭店等各类建筑的绿色评价标准,随着绿色建筑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不断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中[3]。

2.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不足

绿色建筑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对绿色建筑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自2010年以来,绿色建筑推广成效显著,市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如图1所示,在2008-2016年近乎以指数增长的趋势逐年上升,至2017年底,我国绿色建筑面积累计已突破10亿m2,其中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个数已达10927个。

图1 2008-2017年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个数

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仍存在诸多不足:绿色建筑执行标准与相同环境条件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形见绌,如图2所示,截止2016年9月各省市依据标准执行的力度、质量存在差距,绿色建筑发展差距明显;城镇既有建筑中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非绿色建筑,与环境相容性差,居住舒适性不高;绿色建筑总量虽日益增多,但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仍属于设计阶段,由于后期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运营阶段的绿色建筑并不能达不到前期设计效果;绿色建筑在农村地区刚起步,推行效果不明显,推广任务十分艰巨;绿色建筑材料行业发展不健全,在节能环保和材料性能上难以兼顾;公众对绿色建筑认识不够,单纯的理解为建筑物的节能或者建筑绿化面积覆盖率高;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意识程度不高,目前更多地依赖于政策约束和财政资金刺激的推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仍有待提高。

图2 截止2016年9月各省(直辖市)绿色建筑面积地区排名

3 安徽省绿色建筑总体发展概况

3.1 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安徽省绿色建筑起步较晚,据图3分析可知,2010年安徽省绿色建筑推广正式开始,出现绿建面积零的突破,2012年,首次突破百万平方米,截止2015年底,安徽省绿色建筑强制推广面积达6215.6万m2,约占新建建筑的20%以上,其中获得绿色标识项目建筑面积1507.54万m2。如图2所示,截止2016年9月,安徽省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1618.37万m2,在全国省(直辖市)中排名13,目前来看正处于全面推广时期。2017年出台《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该体系的发布标志着安徽省实现了从绿色建筑项目和绿色生态城区向绿色生态城市的跨越,对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人居环境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建设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城乡格局、实现生态空间绿水青山都具有重要意义[4]。

图3 2008-2016年9月份安徽省与江苏省绿色建筑面积情况

3.2 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不足

3.2.1 同国内其他省相比(以江苏省为例)

图4 截止2016年9月安徽省与江苏省绿色建筑项目星级分布情况

3.2.2 省内各地绿色建筑推广不平衡

安徽省内绿色建筑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少数地级市“绿建”项目微乎其微,而当地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地区(如合肥、芜湖、蚌埠等),绿色建筑项目相对较多。自2017年开始,全省各地级市对绿色建筑推广力度逐渐加大,如:亳州市2016年“绿建”项目开工面积70.25万m2,2017年“绿建”项目开工面积675.5万m2,相比上一年度增长9.6倍;安庆市2016年“绿建”项目开工面积96.5万m2,2017年“绿建”项目开工面积444.54万m2,相比上一年度增长4.6倍。如图5所示,2017年安徽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面积比较上,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一直居于首位,截止2017年8月,已累计建成绿色建筑2000多万m2。相比较下,蚌埠、六安、安庆、阜阳四市示范项目面积与合肥相差数倍,而宿州、黄山、宣城等市与合肥相差甚远,足见差距悬殊,地方推广不平衡。

4 宿州市“绿色建筑”长效策略

4.1 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目前,宿州市新建节能建筑增多,城镇绿色建筑建设脚步加快,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过渡,宿州市已逐步迈向绿色建筑发展阵营。如图5所示,宿州市在2017年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面积中排名第六位,然而与合肥以及靠前的地级市之间差距还是相当明显,宿州市目前尚处于“浅绿”状态,据数据显示,2017年宿州市新开工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2.9%,其中二星级绿色建筑仅11万m2。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工程获2017年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龙登和城小区获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星级小区;在建的宿州市“三馆”工程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绿色建筑的推广目前来看正在迅速展开。

图5 2017年安徽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面积

4.2 汲取优秀经验,构建“绿色宿州”

4.2.1 宿州市整体环境概况

宿州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安徽的北大门,有徐南形胜之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人才聚集、创新发展、招商引资的有利位置,与省内外交流更为密切,更能综合的发展、应用新兴事物。宿州矿产资源丰富,几乎占整个淮北煤田的75%以上,有朱仙庄矿、桃园矿、芦岭矿等煤矿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宿州市政府与企业合作引进装配式建筑新技术,组建装配式建筑研发基地,预计到2020年规模发展到覆盖整个宿州地区,目前已准备应用于宿州110万m2的棚户区改造小区住宅工程;在绿色建筑材料方面,宿州市已出台相关政策禁止使用粘土砖,提倡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新型节能器具。

4.2.2 借鉴“中新天津生态城”经验发展绿色生态城区

从环境、建筑、健康角度协调发展,建立绿色生态城区,以三角洲为体改善“两河”(新汴河、沱河)沿岸环境,连接植物公园和省级仙湖湿地公园(在建中),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生活模式“三位一体”建设“绿色宿州”,发展属于宿州地方特色的绿色生态经济。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经验,提出符合宿州市未来城市发展的几条建议。

①自然环境

从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饮用水达标率(宿州以地下饮用水为主)、噪音达标率、单位GDP碳排放量、湿地净损失量(已申报在建的仙湖湿地公园)方面进行控制和改善,达到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标准。

②人工环境

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从设计、施工以及运营进行全过程监督执行,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提高再生能源使用率,以及非传统水源(雨水、再生水等)的优先利用,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绿色城区内物种多样性,协调人与建筑、环境的相容性。

③生活模式

生活耗水、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应严格控制,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对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保证文体设施、无障碍设施在公共场所的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市政管网的全面普及等措施。

通过绿色消费与低碳运行,保持生态绿色健康;以创新政策带动区域合作,保证周边环境改善;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保护历史与文化遗产;坚持循环经济互补,促进地区合理有序的绿色发展[5]。

4.2.3 借江苏之长推动“深绿”发展

①政策的刺激作用

重视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用财政支持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材料、技术和产品研发,如利用地方高校之便,吸纳创新人才;对于购买、建设和运营绿色建筑给予奖励措施;鼓励绿色建筑材料、技术、产品在工程建设中使用;以及推广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其改造标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执行;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降低运行成本。

②严格的执行标准

在政策鼓励的同时也要提出硬性要求,从设计、施工和验收阶段严格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发挥监管部门作用,加强绿色建筑执法监督检查,对未严格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施工的项目,不予进行施工或通过竣工验收,加强后期运营管理机制,保证绿色建筑切实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6-7]。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在宿州市城镇民用建筑的比例,在“十三五”末期达到建设目标,争取打造一批与宿州地域环境相适应的绿色生态城区,构建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市,让宿州未来建筑发展向“深绿”推进。

5 结论

依据近年来,各省市在绿色建筑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地方经济、资源、文化发展以及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绿色建筑地方标准,对比安徽与江苏两省绿色建筑推广成效,以及省内地级市之间发展差距,可总结出: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方政府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部分地级市的推广进度需进一步加快;在设计和运营比重上还亟待提高,保证绿色建筑落到实处,切实改善现有建筑的不足;通过借鉴天津、江苏等省市发展经验,根据宿州整体情况,提出几条符合宿州市未来建筑发展建议,从整体规划、政策执行以及发展建议方面浅析宿州市未来建筑推广措施。

猜你喜欢
宿州宿州市绿色生态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园区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我觉得我很勇敢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拼 搏
揽 月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