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华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第一门诊部五官科,北京市 100036)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皮肤病,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 80%~100%[1]。发病部位在颜面部最为常见,其次为躯干及四肢。病损为一个或若干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色素斑与疣状斑块,影响患者外观和生活质量[2]。笔者选取100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Q开关倍频Nd:YAG激光联合电离子治疗该病的疗效、治疗次数及并发症等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标准[3],且排除合并肿瘤、严重心肺疾病、糖尿病及瘢痕体质的患者。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其次是手背、颈部、前臂、小腿;皮损面积:0.2 cm×0.3 cm~3.0 cm×3.5 cm;皮损为边界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斑与疣状斑块。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35例,年龄33~75(47.7±5.2)岁,病程(9.7±3.1)年;对照组男16例,女34例,年龄32~76(48.1±4.7)岁,病程(10.2±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设备及技术参数 采用国产大恒 Q开关倍频Nd:YAG 脉冲激光治疗仪,选择波长为532 nm,激光能量≤200 mJ,脉宽≤8 ns,频率1~10 Hz,脉冲次数1~10次,连续可调。电离子治疗采用广西科伦新技术公司的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选用长火档,电压为8~15 V。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治疗前对病损部位拍照并留存图像档案,并嘱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皮肤消毒及表面麻醉。启动激光治疗仪,选择波长532 nm,根据皮损大小及颜色选择激光能量,从50 mJ开始,最大可达200 mJ,逐一进行扫描,至皮损呈现白霜样为止。
1.3.2 观察组 治疗前准备同对照组,必要时对疣状斑块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2.5倍放大镜下,首先对所有疣状斑块采用电离子治疗,擦去焦痂看见皮损部位与周围皮肤齐平即可,尽量避免出血。然后启动激光治疗仪,采用532 nm激光,选择参数同对照组,对所有皮损(包括已用电离子治疗过的皮损)进行扫描,至呈现白霜样为止。
1.3.3 治疗后处理 两组均暴露创面,外涂抗生素眼膏,待创面结痂并自行脱落,治疗后3个月内注意防晒。如需再次治疗至少在1个月后。
1.4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3个月后复查:(1)疗效评价[4]:痊愈:皮损面积消退超过90%或病变颜色恢复正常;显效:皮损面积消退60%~90%或病变颜色显著变浅;有效:皮损面积消退30%~59%或病变颜色变浅;无效:皮损面积消退小于30%或病变颜色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次数:记录需要治疗的次数。(3)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记录疗效的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包括色素沉着、瘢痕形成及色素减退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略高于对照组的9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治疗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次数为(1.25±0.5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8±1.0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3,P<0.05)。
2.3 并发症情况 患者均有治疗部位灼痛、轻微红肿等表现,多能在3 d内消退,结痂在两周内脱落。主要并发症为色素沉着,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色沉,对照组色沉轻浅,观察组色沉更明显,但都在3~6个月内自然消退,两组均未发生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并发症。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表皮角质形成的良性细胞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及紫外线暴露是本病独立的危险因素[5]。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电灼、二氧化碳激光等,因其可能遗留瘢痕,治疗受到限制。
电离子治疗也是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触头与组织之间形成等离子体火焰,瞬间产生高温使病变组织气化、碳化以达到治疗目的,其缺点是对皮损及正常组织具有同样的破坏性,容易伤及真皮而留下瘢痕。Q开关倍频Nd:YAG激光的工作原理是色素细胞对不同波长的激光有选择性吸收,利用激光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形成的巨脉冲,作用于色素组织,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将其击碎,被巨噬细胞吞噬带走,同时由于激光脉冲时间短于皮肤组织的热弛豫时间,病灶组织被热解消除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不会遭到破坏。脂溢性角化病的色素颗粒存在于表皮中,较浅,理论上主张使用532 nm激光治疗,但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皮损多出现疣状增生,根据激光组织相互作用原理,波长越短穿透也越浅,532 nm激光只能穿透皮肤的浅表层,适用于角化不明显的皮损,对于疣状斑块,一般需要数次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单独采用YAG532 nm波长激光,吴莹等[6]治疗42例患者,1次治疗痊愈仅23例(54.76%),严芳等[7]治疗36例患者,2~3次治疗痊愈28例(77.78%)。所以单独采用调Q532 nm激光治疗该病,虽然效果良好,但往往需要数次才能治愈,疗程较长[8]。因此,我们首先使用电离子对疣状斑块进行治疗,见皮损部位与周围皮肤齐平即可,这样可能会遗留病损,所以随即采用Q开关倍频Nd:YAG532 nm激光对所有皮损(包括已用电离子治疗过的皮损)进行治疗。本组资料表明,联合两种治疗手段可以扬长避短,保证了疗效,治疗次数却更少。
综上所述,Q开关倍频Nd:YAG激光联合电离子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几乎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具有治疗次数少,疗程短的突出优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