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俞臻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南宁市 530001)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已广泛应用支架植入术治疗脑血管疾病。与常规脑血管疾病治疗方式相比,支架植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如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成功率约为80%,其主要并发症为穿刺处血肿、颅内出血、高灌注综合征、血栓形成、动脉再狭窄等[1]。临床观察发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知晓不足,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及预后缺乏了解,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不配合治疗,往往影响治疗措施的实施,并出现术后并发症。为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做好围术期护理以及院外的延续护理,使支架植入术发挥应有的疗效,预防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健康促进护理措施,并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40~76岁,平均58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0例,轻度偏瘫40例;颈动脉狭窄42例,椎动脉狭窄40例,基底动脉狭窄18例;合并高血压60例,糖尿病40例,高脂血症45例。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颅螺旋CT或MRI检查,术前均全面评估,无手术禁忌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年龄、狭窄部位、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检查凝血时间及血小板水平正常,均遵照《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施行规范化、标准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常规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穿刺处有无出血,如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1.3.2 观察组 提供健康促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实施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1.3.2.1 科普宣教 医疗组改变过去重治疗、轻解读的治疗作风,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普及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医生将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向患者、家属解释清楚,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优点,以平静心态主动接受治疗,由于医生改变了过去重治疗、轻解读的服务理念,耐心向患者、家属宣传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2.2 术前评估 护理组及时对患者进行收集健康资料,并进行评估,帮助患者查找发病的原因,取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1.3.2.3 术前护理 术前的充分准备可以为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安静,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术前训练患者做消除精神紧张的运动,如咳嗽、深呼吸等,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2]。主管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法和过程,以及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治疗后所能达到的临床效果。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配合要领,减轻患者的疑虑,使患者增加安全感,从而减轻其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1.3.2.4 术中护理 术中医护紧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体位,用温柔语言与清醒的患者进行交流,及时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避免引起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血流速增快等[3],使手术顺利进行,良好的情绪可使血压保持在平稳的水平,使手术顺利进行。适合的手术器材准备,正确固定患者的头部,便于医生操作,医护患紧密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1.3.2.5 术后护理 (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 h,手术侧下肢制动至拔管后8 h,告知患者制动的重要性。(2)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出冷汗等情况。本组有2例支架置入后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给予升压药对症处理,一周后好转。(3)鼓励患者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利于造影剂的排出,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口腔和鼻出血。观察患者大小便、呕吐物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及肾区有无疼痛的现象。(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皮下血肿等,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的皮温,及时调整弹力绷带松紧度,24 h后撤去弹力绷带。(5)注意患者睡眠情况,不能入睡者应用镇静药物以免引起血压的不稳定及高灌注综合征。(6)做好心理护理,不良的情绪易引起血压波动及脑血管痉挛。因此,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和要求,解释和强调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1.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穿刺部位出血:局部血肿形成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合并症[3],多由于患者血压过高,压迫不当,术后肢体移动及肝素抗凝等药物的应用引起,若出血或有血肿时应及时进行按压和包扎。(2)高灌注综合征:是支架置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度狭窄血管置入术后可能会导致灌注区的急性过度灌注[4],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头痛、惊厥及颅内出血,也可出现面部及眼部疼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高血压及局限性神经体征,控制血压是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关键。术后必须把血压控制在120~130/60~80 mmHg,一旦出现高灌注损伤应及时处理。(3)颅内出血:是脑动脉支架植入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高,与手术过程血管损伤有关。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4)血栓形成:观察穿刺下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有无减轻或消失,脚趾活动情况以及皮肤温度和色泽,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预防措施为每1~2 h进行一次被动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当脚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时,提示有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的可能性,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本研究中有1例由于血管硬化足背动脉摸不清,但两侧皮肤正常,患者无不适。(5)血管痉挛及脑梗塞:应用预防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如抗凝剂、血管扩张剂等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疗。(6)栓塞: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与肢体的制动有关。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下肢要尽早被动活动,弹力绷带不要太紧,过了制动期则鼓励患者小幅度的活动肢体。(7)再狭窄:是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表现为临床症状较术前加重。本研究中2例患者出院半年回医院做CTA复查发现动脉再狭窄。要反复向患者强调要低盐低脂饮食,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或者改善新生内膜形成均可以防止再狭窄发生。
1.5 宣教 两组出院宣教内容相同:(1)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壁将要被新生的血管内膜覆盖,使支架与血管真正融为一体,这一过程大约需要8周,在此前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波立维、阿司匹林至少8周,以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在服药期间如出现皮肤黏膜、眼睛、大小便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有出血现象,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2)盐低脂饮食,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肥肉等。(3)坚持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减药,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定期复诊,如出现头痛、头晕、偏瘫等情况及时就诊。(4)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5)支架再狭窄多发生在术后半年内,发生率5%~6%。要告诫患者不要用力按摩颈部及头部,在术后3个月复查,术后半年复查DSA。
1.6 院外指导 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后进行电话回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促进工作:(1)制定患者延续护理计划,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延期护理。(2)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电话回访、建立微信群、上门监督等指导工作,根据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和干预,发现问题随时汇报主管医生解决。(3)主管护士负责健康档案管理,督导延续护理措施的实施,汇总分析资料,持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诊断、病情、诊疗方案、饮食习惯及行为生活方式;常规出院指导、交待复诊时间、活动指导;发放家庭自我监测记录本,包括记录血压、血糖、用药、运动和饮食、血管不良事件等。护士针对患者存在的个性问题给予指导,嘱患者3~6个月后来院复查,每个月由家属用微信把记录表发给主管护士,主管护士把结果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1.7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成功(血流均通畅,支架形态满意,影像学评价良好,血管残余狭窄≤30%)率、症状改善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症状改善标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降低5分以上。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6.0%(48/50),症状改善率为94.0%(47/5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80.0%(40/50), 症状改善率为76.0%(38/50)。两组手术成功率、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穿刺部位血肿、颅内出血、高灌注综合征、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倡导,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和患者生命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是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的重要策略。遵循这一宗旨,我们对本组患者实施健康促进服务措施,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整个流程,并做到各环节健康促进服务有重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普及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医生将脑血管支架植入术这一新技术向患者、家属解释清楚,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优点,以平静心态主动接受治疗,由于医生改变了过去重治疗、轻解读的服务理念,耐心向患者、家属宣传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及时收集患者健康资料并进行动态分析、评估,发放健康处方。针对本组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心理而进行良好的心理指导,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地缓解不良的应激反应,避免了因血量增加、血流量速度快等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本组患者均能平稳度过脑血管植入术关,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前我们向患者、家属深入宣传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脑血管病具有创伤小、不需要开颅、不接触脑组织、术中出血少或几乎不出血、恢复快等优势,本组患者和家属都能乐意接受配合,并采取主动及时适当的康复训练,只要患者情况允许,就尽可能地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定时翻身、按摩等,有助于患者受伤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同时也有效预防压伤、静脉血栓、肢体关节挛缩、便秘、误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繁多,一些传统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等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我们对本组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促进措施,细心了解患者发病过程,帮助他们找到发病原因,如高血压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使血压长期得到控制,降低了并发症,减少了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脑组织的损伤及预后,因此要对血糖进行监测,对高血糖患者及时用药控制,防止病情加重或复发,指导其控制食用高蛋白质、高血脂、含糖高的食物,合理分配三餐营养。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忌酒,营养均衡,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按时作息,保持良好心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等,以避免脑血管病复发风险。
为出院患者建立联系,主管医师、主管护士的手机微信要24 h开通,便于患者、家属随时密切联系,做到出院后延续治疗护理,康复训练无缝接轨,让患者、家属切实感受到出院在家,但仍有医生、护士在身边关注,从而提升患者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健康促进服务有助于提高医护质量与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