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潮
每年的岁末,音乐舞台上最为常见的演出就是“新年音乐会”。不同于平时的拼盘或主题性演出,专业院校的“新年音乐会”既要展现学术旨趣,使其成为艺术实践的实训平台,又要兼顾观赏趣味,显现其办学特色与个性表达,这就更是要慎思谨严,煞费苦心了。对于像哈尔滨音乐学院(以下简称“哈音”)这样办学时间不长、规模较小的新兴院校,其新年音乐会是展现技艺、显示个性的重要契机,而师生和社会都想通过这一窗口认识办学成效,都想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参演师生的技艺和观念,更想通过其中的艺趣探寻学院发展特色乃至生存之道,它在新年音乐会中的关注度,以及由此而产生新年音乐会学理思辨,是笔者评论它的学术初衷。
总体来说,音乐会选曲视野开阔,涉及学院表演专业的各个侧面;技艺精到,眷顾中外乐器的独奏、合奏及声乐的独唱、重唱及合唱等技艺,从中可见节目形式多样,品种繁多。从观赏的心理需求来说,养眼而又悦耳,悦目而又赏心。节目设计及其呈现让笔者惊艳的是其特色,学院抓住毗邻俄罗斯的优势,在中俄音乐交流的技艺的发掘上可谓行之有效,成效显著,青年女指挥多布罗沃利斯卡娅·维多丽亚·列妮杜芙娜带领大提琴古里亚耶夫·弗拉基米尔·叶甫根尼耶维奇、管乐器巴维尔及布格里诺夫·安德列·维塔利耶维奇等俄籍教师与师生组成的室内乐团,将普罗科菲耶夫、布鲁赫、埃尔加、威尔第、拉威尔等外国作品诠释得技艺精致、韵味淳厚,其演绎手法简洁,音响干净纯粹,几部合奏作品不追求繁难视角而凸显娱乐性,因意境的精致而使音乐会富有学术品位。而在中国作品如《春节序曲》上也处理得饶有趣味,如对曲中锣鼓乐的喧闹部分的处理,以噪音与乐音的此强彼弱而达到谐趣传神。再加上独唱、独奏、重合奏(唱)和最后两部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学院学科建设成效,也将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办音乐学院的形象和艺术品格展现在大众面前。
音乐会演绎的艺术效果除了技艺渲染的缘故外,还与其段落结构的布局有关,只有符合观众审美规律的谋篇布局,使音乐会呈现符合审美逻辑次序,符合观众不同阶段的感官嗜好,这样才会使音乐会现场效果事半功倍。哈音的这场新年音乐会总体上分为三个板块,其一是较大型的西方管弦乐,意在精致的开篇与风格定位,展现中俄室内乐团为主的技艺与风格;其二是小型室内乐的独奏独唱,意在个性技艺的展示,展现优秀师生的艺术水准;其三是大型民族管弦乐,意在渲染音乐会的喜乐情绪,推动音乐会达到高潮,音乐会注重审美需求的起承转合、一波三折,观众从音乐会感受到现场演绎的氛围和感官刺激,达到“在场”的直观艺术效果。
音乐会的第一板块有中俄室内乐团合奏的李焕之的经典《春节序曲》、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乐》第一乐章、布鲁赫的中提琴与乐队《浪漫曲》、埃尔加的《大提琴和管弦乐协奏曲》,四部西方管弦乐作品情绪有别,前二者的合奏或热烈外在或娴静内省,取意共振之趣、和谐之美;后二者属于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对话”,中提琴演奏者甄泰然与大提琴演奏者弗拉基米尔的演奏在注重风格之中,加强了“对话”的现场感,中提琴演奏时常转身而予以与乐队气口相和,协奏曲技艺的到位呈现使观众从中获得满足感。
音乐会第二板块以独奏、独唱为主,强调的是单个技艺的展示与小型室内乐重奏的协调美感,有古筝与打击乐《西部狂想曲》(黄枕宇、周望曲)、男声独唱《望乡》(于右任词,陆在易曲)、《草原牧歌》(牧歌词,王和声曲)、女声独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京剧《红灯记》选段)、《满城尽带黄金甲》(韩静霆词,张卓娅、王祖皆曲)、钢琴独奏《皮黄》(张朝曲)、打击乐三重奏《风入松》(张仰胜曲)及室内乐管弦乐合奏《波莱罗舞曲》(拉威尔曲),除了后者,其他都是为突出一两个演绎者的技艺而不断带给人炫技性美感,从曲目看,均为各个领域代表性作品。周诗曼的古筝演奏突出西部主题的吟揉与弹挑所带来的两种不同情绪,陈健的中音淳厚、高音明亮,将《望乡词》中的深重情感表达,管弦系教师演奏的《波莱罗舞曲》以动感的趣味给音乐会带来一丝愉悦情绪,李步凡以京腔京韵《红灯记》的铿锵有力点燃了观众情绪,林海泉、刘靖瑄、王子昱的打击乐演奏将民间打击乐曲牌的细腻锣鼓节奏展现,是这一板块演绎中的小高潮,张影民族女高音的声腔韵律、江幸泽的钢琴颗粒性、王继明民族男高音的长调高腔等,都以各自的特色炫技带给观众以观赏的兴奋感,将演绎中技术的审美需求不断以各具特色的新奇给观众以现场的审美需求。
音乐会的第三板块是大型民族管弦乐,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第三乐章(刘星曲)和李博禅的民族管弦乐《独克宗》在索帅指挥下将技术与意境予以了大开大合的诠释,逐步推动音乐会达到高潮,以其荡气回肠的美感展现了作为专业音乐学院的民族器乐技艺水准。演绎中给观众带来各种审美需求,每个段落的音乐做到了主题清晰、各个声部的乐思线索流畅,而民族器乐的特色也诠释得较为突出,如中阮对“回忆”的主题贯穿,吹拉弹打各声部在《独克宗》中的不同声部配比等,将音乐主题及其织体交替变化交待得清晰明白,从而展现了民族器乐的音色音响特色,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尤其在音乐会最后阶段所需要的全面释放的情绪宣泄。
表演应该呈现与当代相同的审美,而且需要一些灵活的变通和弹性。以我及现场观众的感受,这场音乐会展现哈尔滨地域观众的欣赏需求和当代音乐发展的特点,大家对音乐会普遍感到满意。其前后次序的安排,技艺的不同侧重,音乐情绪的轻重缓急,都较好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情趣变化之需,开始的合奏艺术的情绪点燃,中间独立技艺的个性炫耀,后部新年热闹的再次烘托等,都达到了应有的艺术效果。音乐会中的多种体裁、题材的间插配比,使观众各取所需。多种技艺的不同展现,使观众获得多样的审美需求。可以说,从整场音乐会的安排上,曲目及技艺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专业音乐院校的新年音乐会的水准及艺术品位,较好地展现了新兴音乐学院的技艺水平及艺术品位,展现了组创者面对地域审美与当代艺术发展规律所采取的变通和弹性。
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音乐形式,是最为令人着迷的社会形态,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行为艺术。作为新年音乐会自然需要技术炫耀的份额为其助力,而“玩”音乐的操持自然需要内在修养的润物无声。从哈音的这场新年音乐会来看,所需的演奏者技术难度不高,从所选曲目的技术难度即可看出;而技术间的等级差别也较大,从不同表演幅度可见。但技术只有应用于具体的作品,以演奏的恰到好处的表达才能打动观众,才是演绎艺术的最终目的,这就使其中技术与艺术的平衡控制变得非常重要。音乐会中的14部作品表演在完整艺术形象的表现上,多可看出其技艺运用的恰当,而艺术形象的逐层表现亦可看到其充分的显现,从选曲的适当、艺术内涵的融会等方面进行由内而外的恰当控制,是演绎者在平衡技艺智慧上的整体艺术显现。
从合奏艺术来看,《春节序曲》以其主题旋律的表现为中心,中俄室内乐队将曲中特色旋律乐器如木管、弦乐以柔和表达为突破口,乐队共振融合的背景烘托,从而实现了乐曲主旨的表达,还以原来民间音乐的噪音色彩的附加而增加了艺术效果的外在显现。从这一角度说,乐曲的技艺表现总体上达到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诉求,以平衡控制而达到了艺术审美的层级。《古典交响曲》其实只是回望古典,其技术的表演要对这方面的审美意象予以展现,但在其居于现代音乐创作观念的背景所产生的打破古典的艺术观念来说,演绎有需要色彩予以补充,这些表演技艺也同样适用于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在现场观众首先通过独奏者甄泰然与弗拉基米尔来体味曲中的技艺之美,进而感受到室内乐队在通过融合性声音平衡控制,来黏合古典与现代观念上的不同。《波莱罗舞曲》通过整体音响形态上的平衡控制来实现内在和声与外在节奏律动的艺术本真的表达。
在独奏独唱的作品上,技术的展现与艺术的修养相对来说简单些,但观众对技艺美感的集中辨析使其演绎常常处于观众聚焦的状态,其演奏稍有不慎则会被放大。《西部主题畅想曲》中要展现的首先是主题线条的韵律,音调升降回环,节奏的抑扬顿挫,演奏者悉心体会并展现其在贴合自然的规律,从而使其表演展现了音调的起伏跌宕和活力弹性节奏音型的贯穿。如在抒情性主题的段落,表演中注意了右手摇指所展现的音调的起伏线条感,左手节奏力度予以相应配合;在小快板中音调起伏较大,节奏的力度随之以弹性更大的跳音与之应和;在和弦段落,左右手更加注意隐形音调的起伏变化,节奏力度以渐变的形态展现(见例1)。以这样的悉心体会,从而使演奏达到了音调与力度不同配比的平衡控制。
例1、《西部主题畅想曲》中音调与力度的平衡控制
作为男中音的代表性曲目,《望乡词》是对演唱技术和内在艺术涵养要求都较为高难的作品之一。演绎者在第一段中以有控制的内在张力的声音,在高潮句“望我大陆”处,他更加注意高音区渐强的上扬情感的外显,并在之后的力度变化中,以变化较大的力度来展现音调的高下,在“天苍苍,野茫茫”最终达到内涵外延,持续的力度上扬在腔体打开的状态控制歌唱中,旋即进入音调下行的力度减弱(见例2),相同歌词的不同音调在下降过程中予以情绪的衰减,将“望乡”的深沉情感展现。
例2、《望乡词》的内涵与外显表现
例3、《皮黄》各段落中的针对性“表情”处理
钢琴独奏《皮黄》以速度的变化展现京剧板腔体的韵律特色,演奏在技术上注意了颗粒性的钢琴音乐语言的表现,在乐句与乐段的“呼吸”处理上注意了音乐“脉冲”的微观结合,并从动态的细节中以“表情”而展现“乐思”,以整体的音响效果而展现皮黄腔的音乐形象和性格,演奏以“拟人性”的委婉表述来展现乐曲段落层次,其“导板”段落强调了颤音连贯的吟腔特色,而“流水”段落以其颗粒性的柔和触键而展现乐曲意欲表现的微风拂面的音乐意境(见例3)。全曲的处理层次明晰,技艺眷顾,内外兼修的平衡控制使其演奏极富观赏性和层次感。
观众在演绎现场首先关注的是技术呈现,其次会注意到艺术修养。哈音新年音乐会中合奏、重奏与独奏(唱)在技术运用中主要作品的“表情”的显现,也会以内在“乐思”表现中始终注意音乐深沉情感的表达,以结构单位而配以不同的变化,从而展现层次感较强的音乐意象,以主人公在场的个性修养而将作品内在情感表达,由内而外地感染观众。
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彰显的文化背景中,如何传承经典文化,如何学习外来文化,成为专业音乐院校的办学观念之重。哈尔滨音乐学院地处北国,传统音乐资源丰富,黑土地音乐文化蕴藏繁多;又毗邻俄罗斯,俄侨在哈的音乐教育发展已逾百年,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依然矗立在市中心,俄式剧院依然承载地方演出的任务。同时,远离政治中心和积极发达地区,不利因素亦有之。在这样一个“音乐之都”中,开阔的视野是音乐艺术发展的立足之本,这也反映在音乐会的演绎之中。
在合奏乐中,管弦乐《春节序曲》、民族管弦乐《云南回忆》《独克宗》,既是对传统经典和时代新创的双重涉猎,布鲁赫、埃尔加、拉威尔等人的管弦乐曲,即是对西方经典的引介与传习。在独立演绎的作品中,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民间打击乐曲牌《风入松》,新创女声独唱曲《满城尽带黄金甲》及男声独唱《草原牧歌》都有其地域和地域性特色,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之美,演绎者或以宽阔、高昂的情绪表现蒙古音乐的草原特色,或以秀丽、舒展声腔京腔的婉转悠扬,或以深沉、凝重的笔触展现乡愁的情绪,或以晶莹剔透的音色表现古筝的弹挑吟揉,或以淳朴憨厚的“声腔”将中阮在《云南回忆》第三乐章中幻想式“乐思”表达……,展现不同音乐语言及其技术,也带来形态各异、风格多样的音乐建构理念。这些广泛涉猎的作品及其产生的教学影响,展示了学术发展的观念,让人看到了一个锐意探索的新兴学院风采。
在传统音乐观念的发展上,既有西北音乐的铿锵有力,有西南民俗的迷人风情,有北方草原的超脱潇洒,有京腔戏韵的线条,很多作品已成为学院的演绎保留曲目。如民族管弦乐《独克宗》作为2018年10月28日在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中展演的曲目,由民乐系教师索帅执棒哈尔滨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在新年音乐会中演绎,此次演绎更为自信,将全曲饱满宏大的声响进行了张力极强的诠释,将新年音乐会进行了饱满情绪的宣扬,发扬了传统经典,展现了学术观念,将“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甘于奉献、敢创新路”的建院精神以擅长的舞台形式而进行了激情表达,以观念更新、思想解放的内涵推动学院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振兴良好新局面的气魄将哈音人的力量和智慧表达。
例4、《满城尽带黄金甲》戏曲声腔运用
音乐会是以传统音乐文化发扬为其主要学术理念。如《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演绎中,民族女声在演唱中特别注意戏曲声腔的运用,其风格定位的开始处,先以戏曲开声出场的手法将演绎带入,伴唱中又注意运用号子的唱法,突出节奏音型的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律动感。在声腔的高潮句“你拨开风刀霜剑”,演唱注意了大线条的声线运用,尾声部分在加强高音炫技演唱的基础上,将戏曲甩腔的表演理念融入其中,悠长气息的炫技(见例4),也展现了演唱者的技术特色与能力。
戏曲本味的表现最能展现其学术视野及其观念之处,而综合研究则是具体艺术院校的切入点,才是戏曲演唱方法作用于专业音乐院校艺术实践的可行性之处。音乐会中选取京剧《红灯记》中的经典唱段《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以艺术“相貌相像性”(physiognomic likeness)对京剧这一“客体经典形式”(the canonical forms of objects),进行了声乐演唱技术运用,将中国传统艺术中长期形成的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以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的移情理论(the theory of empathy)进行了具体观念发展,这些学术观念是艺术学教研在哈音的具体发展,是将艺术、知觉与现实的实践探讨进一步深化的学术显现。李步凡的演唱在行腔之中注意了“韵白”与“韵腔”等不同艺术意象的镜像移情,在“我爹爹像松柏”及最后的“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等处运用了或韵白或韵腔的戏曲特色技法,将学术建构观念融于其中。
例5、《云南回忆》的主题形象塑造和色彩空间构建
民族器乐是专业院校竞相发展的学科之一,从1956年贺绿汀率先设计系科以来,各校均按照自己的特色进行选择,它对合奏、独奏的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以及由此可以建构的学术观念具有重要的时间价值和引导作用。哈音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建制齐全,所以,在其演绎的《云南回忆》《独克宗》等大型作品中能就其色彩变衍进行恰当的处理。其中如对主题音乐形象的线条衍展之法,对四五度音程叠置所构成的和声色彩的纵向构造,对独奏与合奏艺术空间的不同兼顾等(见例5),都说明其学术观念已到一定境界,而非仅为“完成”的艺术表层性的初级发展阶段,是学院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万象更新,一元复始,新年音乐会既是总结,也是开端,它在总结既往成就的基础上,旨在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积蓄力量。哈音的新年音乐会中展现出的演绎技术、学科发展、艺术观念,是其平素实践的集中显现,也是在固本求元、开拓创新、个性特色发展进程中的艺术外显。它在大胆展示给同行检视的同时,也以较高的平台构建而为自己不断发展加油,鼓劲,锤炼。
注释:
[1]〔美〕保罗·亨利·朗著;〔美〕阿尔弗雷德·曼,〔美〕乔治·比洛编;音乐学与音乐表演 保罗·亨利·朗文集[M].马艳艳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75.
[2]王宁一.力度的波澜[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5.
[3]〔墨〕查韦斯.俄耳甫斯音乐译丛 音乐中的思想[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
[4]汝立、张道一.美学与艺术学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5]〔英〕贡布里希等.艺术知觉与现实[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3.
[6]王安潮.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的历史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1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