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政 刘彤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一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1700余字的文字,共6次提到脱贫,并明确表示,“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并且给予了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们“工作很投入、很给力”的高度评价。可以说,过去的2018年,每一名扶贫干部都是收获满满的一年,而2019,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扶贫干部更要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当前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对贫穷发起的最广泛、最彻底、最坚定的一场战役。
2019年,脱贫攻坚吹响发起总攻的号角。作为这场战役的“排头兵”,数百万扶贫干部冲锋在最前线。为了还原真实的扶贫干部群像,岁末年初,记者奔赴陕西、四川、江西等地深度贫困地区展开采访调研,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中西部多个贫困地区,基层干部把扶贫工作当成重中之重,全员上阵。在他们身上,绝大部分人付出汗水与心血,体现出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与政治担当;在他们心里,有收获,有苦恼,有困惑。扶贫攻坚,改变的不仅仅是贫困地区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还为完善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国家储备了-一批经过淬炼的干部队伍。
扶贫干部,是中国农村发生历史性转折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心理状态,将深刻影响这一转折的进程。我们要切实呵护好这批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攻坚激情,巩固好脱贫攻坚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巨大效能。当然,扶贫工作并非一劳永逸,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会一蹴而就,坚定决战决胜的信念稳健前行,应该是所有扶贫干部应有的姿态。
“看到群众笑脸,我们就心满意足”
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是基层扶贫工作的“四支队伍”。记者调研了解到,在他们的帮扶和带动下,许多贫困村正在摆脱贫困“袭扰”,贫困户们也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新路。脱贫攻坚“战场”为他们提供了提升自我、锻炼素质、磨炼精神的平台,让他们在帮扶中体验成就、在收获中提升自我。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以“四支队伍”为代表的帮扶干部吃住在贫困村,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逐渐成为群众身边“最可信赖的人”。随着村容村貌逐步改善、贫困户“摘帽销号”,帮扶干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明显提升。
富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全县15.8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达到10.9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富县从党、政、企事业单位选拔了137名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说:“富县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沟道等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产业项目机会有限的地方,一旦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孩子升学、家人患病等情况,返贫概率很大。在扶贫实践中,帮扶工作队入村蹲点、长期驻村是主要方式。”
富县张村驿镇党家河村第一书记王晓勇说,贫困村能否如期“摘帽”,与帮扶干部关系密切。“贫困户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基层扶贫干部的思想引领、行为带动。要真正发挥‘领头羊作用,需要驻村入户,赢得群众信任。我身边的大多数扶贫干部下派入村后,在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赢得了群众信赖。”
四川省乐至县放生乡甘家店村第一书记蒋未说,他的获得感、成就感饱满而丰富:村容村貌的改变发生在大家身边,一些原先好吃懒做、思想落后的村民,慢慢懂得了感恩,敢于挑战贫困、直面人生,乐观积极取代了过去的消极应对。以前动辄有意见的村民,从身边点滴的生活变化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思想改变让他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甘家店村贫困户郭素兰身高不到一米,是个肢体残疾人,行走、休息都要依靠板凳,劳动时也要双手支撑在地面。她不向命运低头,力争早日脱贫的举动深深打动了我。”蒋未说,“日后不论我在什么工作岗位,遇到困难战而胜之是我努力的方向。”
一名干部吃掉几百桶方便面
接受记者采访的许多“四支队伍”干部表示,他们的工作部门基本与扶贫没有联系或联系较少,是脱贫攻坚这个“战场”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在机关里学不到、学不会的实践知识。
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是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李均沟村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队员苏羽佳在“下乡”前是配电运检室的一名普通员工。他介绍,李均沟全村178户640人分散居住在5个小山沟里,“晴天土蔽日,雨天泥把门”曾是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状况的真实场景。“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出门靠走、通讯靠吼让这里的人们尝尽了生活的艰辛。这些都是我在西安想象不到的。”
因为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差,李均沟是米脂县有名的贫困村。2014年,全村贫困人口有58户147人,别说致富,就是如何脱贫,也没有好办法。
“像我一样,多数西安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都没有农村生活经历,刚开始时,与群众沟通很成问题。但我们没有气馁,驻村扶贫以来,我们从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入手,修建了排洪渠、文化广场、生产道路,整治了蛤原低电压,分类施策扶持了养殖户,引进了香菇、苹果等种植专业合作社。”苏羽佳说,“现在,全村贫困户已经由58户减少到5户,贫困人口由147人减少到19人。”
四川省乐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驻乐至县石佛镇荣家沟村第一书记伍宗凯,被村民们称为“方便面书记”,驻村以来,他吃掉的方便面超过600桶。
“国土整治、水利设施、道路修建、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技术培训……都需要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我的早晚饭都是方便面,中午有时太忙连饭都吃不了,去群众家吃饭又不符合组织纪律。”
“考虑最多的是巩固脱贫成果”
“摘了帽子不松劲,扶上马再送一程。大家全都致富奔小康了,我们的任务才算完成。”
这是许多“四支队伍”干部最常念叨的话。
苏羽佳说,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不仅要保持帮扶队伍不散、帮扶力度不减,抓好村里产业发展、基礎设施管护,还要抓好贫困户动态检测、后续扶助、创业就业。“未来我们准备充分发挥村里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司法局干部王汉成说,总书记说过,他当年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下乡锻炼时,度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历练。“这些也是像我这样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没有经历过的,下乡扶贫磨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品性,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文说,李均沟的驻村经历,不仅丰富了工作队队员们的人生阅历,更重要的是,他们考虑问题的综合性、分析问题的全局性、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在逐步提升。
伍宗凯说,他2015年7月驻村,按规定可以轮换,但考虑到村里的集体产业发展还没有走上正轨,他申请继续留在村里。现在村子的贫困帽已经摘掉,但如何使乡村旅游更上台阶,打造知名品牌,争取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是他考虑最多的问题。
陕西省富县北道德乡冯家塬村第一书记陈朝辉说,近年来县上鼓励贫困户利用当地资源和自身优势发展产业,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产业发展、群众自身能力的可持续,仍是他最挂念的地方。“唯有继续努力,才能对得起组织的关心和群众的信任。”
心态与状态决定“攻坚战”质量
进入2019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扶贫干部的心态和状态,直接决定了脱贫攻坚的进度和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68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这些成绩的背后,有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日夜奋战和艰辛付出。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5+2”“白+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许多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除了繁重的任务和沉重的压力,他们还要面对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的苦恼。
但也要看到,在脱贫攻坚中,有一些干部作风漂浮,满足于“走读式”驻村、“慰问式”帮扶、“交差式”摘帽。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看作“唐僧肉”,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期,一些扶贫干部进入倦怠期,后劲不足,缺少冲刺劲头和状态。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干部。对于扶贫干部,必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确保他们真正扑下身子,带领贫困群众脱贫。
严管扶贫干部,就要把好“选派关”、用好“问责棒”。具体而言,就是在干部选派中要严选慎派,不能应付了事;在日常管理中要严管细考,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对工作不力的干部要严惩实督,加大问责。
对扶贫干部要严管,更要厚爱。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基层扶贫干部压力大、任务重,对他们既要提要求、压担子,也要多关爱、多鼓励。对扶贫干部的厚爱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出实招、见实效。
厚爱扶贫干部,要在体制机制上为他们“多着想”,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他们“多关心”。在工作上,上级部门要多担当,不能简单以发文、督查或问责推进工作,变层层传导压力为层层推卸责任,同时应注重在脱贫一线发现、提拔和使用干部。在生活中,要保障扶贫干部基本生活条件和合理待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更需要严管厚爱广大扶贫干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资料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