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妈
人生而无畏,是什么促使着我们随着年岁变得拘谨而踌躇?大概是在岁月中缺失一种正确的引导。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些育儿的拙见,与大家分享。
爱是放手间的成长
这个学期,儿子乐乐所在学校的中乐团里加入了一位姓陈的新同学(三年级,比乐乐低一年级),学习吹笛子。为了让学校的中乐团不断地进行新旧交替,乐团的老师对乐乐说,今后就重点训练让他当乐团的笛子奏。不久之后,乐乐便被乐团的老师委予重任,让他担当小老师,每天带上笛子和乐谱教那位新同学吹笛子。我一听这个事情,心里有点担心,乐乐其实完整的曲子還吹不了几首,而老师却给了他这么个任务。不过,我相信老师的安排总有他的道理在。
于是,老师给乐乐和这位新同学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大家不用事先约定,每天下午的课间休息时,双方自动到学校的某个教室集合,到点就开始上课,结束后就各自回到自己的教室上课。这当中不会有人特地来提醒和监督,也不会有老师来给予任何帮忙,完全是孩子们独立行动的一个特别的活动。这个做法和规定看似简单,但是不要忘了,对于孩子来说,需要他们极大的主动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而对于这两个平时缺少锻炼和体验的孩子,在自身能力的限制和认知水平不够的基础上,就闹出了好多小笑话和小状况。我也给过乐乐一些建议,但考虑到采取放手的方式更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所以也没过多参与其中。
慢慢地,几个星期过去了,孩子们在磕磕碰碰的磨合中一路走来。那位陈同学我不认识,也从未见过面,我也不知道他从乐乐那里到底学会了多少音乐知识。但是,我从乐乐的言行里感知了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和收获。作为小老师,他自己也为同学的进步感到高兴,还能发自内心地赞叹同学的付出和努力。
害羞并不是怯懦
每年的春节学校放寒假前,学校总会举行一场音乐会,其中中乐团是表演的重头戏。去年的新年音乐会,适逢学校建校周年庆,所以也就格外隆重些。为了当天能有更好的气氛和场面,听说校长本人更苦练古筝乐曲,只等到时与乐团的同学们同台献技,给学生们做出榜样,也让学生和家长看到了校长的用心和走进学生的决心。校长在积极指挥、筹备音乐会的同时,也给了负责的老师一个特别的任务。这个任务便是在学校里海选出一位可以胜任音乐会小司仪的同学。老师总共选拔了4位同学作为候选人举荐给了校长,当中有两位是女孩,而且是双胞胎,她们从小就读国际幼儿园,多才多艺,而且长得十分清秀;另外一位参加面谈的同学是位品学兼优的男孩,这个男孩从小得到良好的栽培,性格开朗,谈吐自如,是个人见人爱的阳光型男孩;还有一个就是乐乐。校长利用早晨正式上课前的十来分钟和他们面谈。对手是如此的强大,相比之下,我几乎很难找到乐乐的身上有哪些可以称道的闪光点。然而,我对于这个面试既抱着必胜的信心,同时却找不着必赢的理由,带着这种矛盾的心理,终于等到了乐乐的消息。
那天,我见到乐乐时,他劈头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校长今天说我的缺点是怕丑(腼腆,害羞,不好意思),要我以后多努力,尽量不要这么怕丑。”听听吧,校长这次要选的可是要在全校师生、家长和嘉宾面前上台担当司仪的人选。在常规的认知里,一个孩子如果被定性为害羞、胆小、怕丑,那么落选的可能性将很大。我刚要想着怎么鼓励孩子,就听到乐乐在一旁说老师已经通知选他当司仪了。那么,校长为何偏偏选中这个她认为内向的学生上台当司仪呢?
也许,局外人会觉得糊涂,但此刻,我自己却心清如镜。其实,早有认识乐乐的亲友曾说过,乐乐平时看上去不声不吭、很安静的样子,除了读几本书,看上去平平无奇。可是没想到只要他往台上一站,却一点也不怯场。他淡定和稳健的台风常常能在短时间内让人们对他的认识改观。诚然,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都希望看到开朗、活泼、能言善道、应对自如的外向型孩子,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不可能是同一个类型的。乐乐从小就是个慢热型的孩子,对于陌生的人或环境,他总会小心翼翼地观察和等待,用自己仅有的认知能力去确认没有危险,可以信任了他才会采取下一步的行动。从外表看来,这是孩子胆小怕事的现象,但是只要用心去观察和体会,你就会发现慢热型的孩子其实是思想更成熟的表现。他们遇事时会比其他的孩子想得更深一层,那不是孩子的不懂事;恰恰相反,这是懵懂孩童学会懂事的开端,只是这会就给人一种内向的感觉和印象。但是,他的内心同时又是强大而笃定,并且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而这种心无旁骛的专心才是乐乐之所以成为他自己的决定因素。而这样的品质也就决定了他能常常站在掌声如雷的舞台上,还能保持那一颗心难得的赤子之心。
还有一件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记得两年前,乐乐和他的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同学一起参加朗诵比赛。赛后,那位同学紧张得脚都发软了。而乐乐却告诉我,一点不紧张。我突然间有一种醒悟:一方面,孩子这样的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每个孩子其实都有镇定、不怯场的天赋。比如,3岁的孩子无论在什么场合几乎都是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他们所有的喜怒哀乐的。同时,随着年岁的渐长,这种天赋是不会自动保留在孩子的身上的,而最关键的是教养孩子的人对孩子做了什么,给了他怎样的引导。我庆幸能在能力之内,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爱与自由,留住了他的天赋与本真,让孩子尽可能的成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