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在课堂中灵活使用开放性教学,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空间,但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开放性课堂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笔者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时空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开放教学理念的提出
问题:学生瞎玩怎么办这是教师在开放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天性爱动,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马德里斯认为,孩子的玩耍是其身心发展过程的一种本能。作为教育者,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无意识的玩耍,在玩耍中儿童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出现这种情况时,教育者千万不能严厉地训斥他们。严厉的训斥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致使其脆弱稚嫩的心灵受到打击,严重的会在儿童心灵深处埋下逆反、暴力的种子,甚至影响其一生。
策略:开放教学理念教师虽然无法改变孩子的天性,但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约束,让孩子科学地去玩。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加开放一点,坚持“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相信孩子的能力。教师对待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三个镜子:放大镜、反光镜、显微镜。放大镜——充分发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出彩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张扬、丰富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能,都能成才,才会对学生一视同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质与潜能,才能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但孩子的自制力不够,还需要老师的适当约束,不能放任。笔者在教学中制定了一些奖惩制度来维护课堂纪律。考虑到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事先要梳理出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条理的开展相关研究。
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对策
问题: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习落后的学生,他们好像什么都要慢半拍,经常不回答问题、不提出问题、作业速度慢等等。这不仅仅是在开放性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这是多种因素互相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因的影响,又有外因的作用;既有学生自己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家庭、社会、学校等生活环境的因素;既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也有后天因素的作用。
策略:实行开放教学,落实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由于认知水平、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人的智力有差异,发展也有先后,这是客观规律,不能忽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要开放,既有标准规定的、全面的、系统的基础性目标,又有一定的、符合实际的发展性目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甚至实现“超常发展”;也要有适当的“降调”目标,保护基础有限、余力不足的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他们继续学习的勇气,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智力、非智力等方面都有发展的空间。
笔者在教学中制定了三层开放性教学目标:
(1)直接性目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
(2)发展性目标,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3)可持续性目标,指让学生學会学习,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善于管理学习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乐学的学习情感。笔者觉得如果每个孩子能通过受到的教育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学习,他就是幸福的,成功的。
营造小小研究室
问题:时间、空间不够怎么办目前,许多学校都是在专门的科学室上课,每周两节课,并且两节课联排,这样安排课时有很多好处,确保科学探究的时间和完整性。但是笔者发现,一间科学室和两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如《搭支架》《种子发芽》《能量》等。科学探究不能因为时空的有限而受到限制。
策略:营造小小研究室科学室是学生在学校开展科学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是科学家,科学室就是他们的研究所,但是,目前的资源和条件有限,科学室能满足学生上课就不错了,很少做到全天为学生开放。笔者是这样做的,每天中午,安排一名同学在科学室值班,学生可以利用中午时间去科学室做研究,便于管理,要做好登记。笔者还和学校协商,在科学室里摆放了大量的科学书籍,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及时解惑。
在笔者看来,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师开始讲几分钟,结束讲几分钟,中间学生自己做,但并不是说老师不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研究问题进行分解,分为若干疑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资料、互联网搜索材料等有效方法收集、筛选、辨别相关证据,发展丰富解决问题的依据;由依据分析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补充修改结论,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挖掘新的思考点。在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探求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表达、展示的时间,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自己的研究。
为了保证学生自主有效的完成探究学习,平时扎实的科学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必不可少,在这一点上,教师要严厉把关,但不是包办,教师们要把科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培养积极乐观、热情坦率、自信、独立性强,且好奇、喜欢钻研、喜欢创造的学生就不再是空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樱花小学)